墓室 晨报记者 刘晓波摄影
内装不明液体的鐎 晨报记者 刘晓波摄影
据《内蒙古晨报》报道 (记者 刘晓波)
近日,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一在建电厂的施工工地上惊现一处汉墓群,包头市文物部门历时20余天对这里的13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在这座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汉墓群以及墓葬中,大量珍贵的铜器和陶器在2000余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奇特墓葬在包头属首次发现
据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张海斌介绍,这个汉墓群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卜太村南2公里,清理的13座墓葬坐落在呈品字形的三道土梁上,墓葬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带墓道长方形土坑木椁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方形砖室单室墓、土洞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多数墓葬在西汉晚期偏早阶段。此次发现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不带墓道,在包头市属首次发现。
13座汉墓出土众多珍贵文物
随后,文物工作者又对上述13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尽管此处汉墓群其中有5座已为残墓,但其余的墓葬中随葬品出土丰富,共计出土铜器31件、陶器14件、银器1件、骨器1件,另有漆器饰物及玉、贝类饰物及盆、盘、盒、奁、碗等漆木器。据介绍,这些随葬品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物品,这一地区厚葬之风盛行也由此可见一斑。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当属是其中一铜盉的出土,这种器皿在内蒙古地区汉墓随葬品中尚属首次发现。
珍贵铜鐎内装液体疑为琼浆
据介绍,日前考古人员在九原区卜太村清理汉墓群的12号墓时意外地发掘到一件铜鐎。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该鐎在出土时,里面居然盛有大量的不明液体,疑是两千多年前的美酒。
据张海斌介绍,这件鐎是在一座带有台阶式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中发现的,它出土时已是锈迹斑斑,形状为圆腹、有盖、三熊足。器皿高15厘米、腹径14厘米,在其腹左侧有一长6厘米的柄。由于该鐎出土时封闭较好,考古人员在用手晃动时发现其内部还存有大量液体,该液体大约有500毫升并呈浅绿色,微呈浑浊状。张海斌告诉记者,鐎的器形和用途与商周时期的盉相近,以往在汉墓发掘的报道中也有称之为盉的,实际在汉器中常称为“鐎”。据唐代玄应所撰的《玄应音译》卷中相关记载称:“鐎,温酒也,三足有柄。”由于出土的鐎底部呈蓝灰色,又似水浸泡痕迹,鐎在出土时旁放一铜釜,推测鐎当时是一种用于温酒的青铜器皿,即把鐎放到盛水的釜内进行加热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鐎内的液体做进一步的生化鉴定。
填补了包头汉墓研究的空白
与此同时,文物工作者还从这座汉墓中发掘出了铜洗、釜、虎噬羊镇、削、印及陶罐、漆器等文物,特别是其中的龟钮铜印,上篆书阴刻“郭寿成印”四字,龟钮铜印在汉代千石以上官员方可使用,表明墓主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张海斌告诉记者,卜太汉墓群坐落在包头汉代麻池古城西南约4公里处,这次发现的墓葬与古城应有着生居死葬的关系。同时,无墓道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以及铜壶、盉的发现,填补了包头市汉墓研究的空白,亦为包头汉墓的分期断代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