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阿比拜报道)林则徐惩办哈密回王的故事在哈密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近日,哈密市史志办办公室主任张仁 向我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
哈密历代回王中数七世伯锡尔地位最为显赫,这不仅是因为他统治哈密时间长达四十三年,更重要的是在他统治哈密期间,始终站在清政府一边,并立过汗马功劳,因而得到了清政府的特别赏识。道光十二年1832年,伯锡尔进京朝觐,由贝勒晋封为郡王,以前的六世回王从未受此殊荣。道光十三年1833年,伯锡尔自京城返回哈密,自以为爵高位尊,趾高气扬,骄横不可一世,甚至连当地政府官员及军事长官都不放在眼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霸占官田, “喝阻民人,不得耕种”, “无论市肆、关乡、瓜园、菜圃,凡有民人住处,伊皆索取地租。并将煤厂、木山据为利薮”,就连当地驻军修理军库、药局、兵房、马棚时拉一车土,伯锡尔还强令交出十文钱。伯锡尔将“城郊坟地,筑墙围占”,谁家死了人,必须交银数两始准掩埋。除去回王的欺压、剥削外,王府伯克还经常“借端科派”,致使本来就异常贫困的维吾尔族农民“愈不聊生”,在这种残酷剥削及压榨下,维吾尔族农民“愈形穷苦,家无釜炊,衣不蔽体,到处类然”。到后来,哈密的农田除三处官屯外,几乎全成了回王的私产,当地政府官员及驻军虽受此欺压,但因为伯锡尔的特殊地位,只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当时无论官、商、士、绅、兵、民全都怨声载道,对伯锡尔“交相侧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禁烟和抗英而遭贬谪的林则徐流放新疆。这年九月路过哈密,年底到达伊犁。当时,清政府准备往新疆扩大屯田范围,很多荒地极需查勘。林则徐具有丰富的治水经验,自告奋勇参加查勘屯田。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支持下下,他和喀拉沙尔办事大臣全庆一道,先后在库车、阿克苏、乌什、疏勒、莎车、和阅、吐鲁番等地,认真办理查勘荒地事宜,取得很大成效。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奉旨查勘塔勒纳沁今沁城官荒地亩。十月,他们在勘明伊拉里克地亩之后,即由吐鲁番前来哈密。十月二十四日自哈密城起身,二十六日到达塔勒纳沁,用三天时间勘明了塔勒纳沁荒地情况,并及时上报清廷。在哈密期间,林则徐发现不但当地维吾尔族农民生活特别贫苦,而且察觉地方官兵对回王也积怨很深。十月二十九日,他从塔勒纳沁返回哈密途中,突然有百余人环跪道左,手举状纸,齐声呼冤。经查询,这些人中军、民、绅、商都有,众人异口同声控告回王伯锡尔的种种不法行径。林则徐虽然还是一个犯官,无权无势,所告之事又不在他的调查范围之内,但伸张正义之心促使他接受了这个状子。到哈密之后,林则徐去哈密办事大臣公署调来档案,详查哈密历史,终于搞清了伯锡尔兼并土地的手段和欺压人民的罪行。十一月一日,林则徐与哈密办事大臣恒毓会见伯锡尔,诘问所告之事。伯锡尔早闻林则徐大名,情知不妙,假意表示愿献出东新庄一万多亩耕地。林则徐据理驳斥,指明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清政府以哈密维吾尔族农民生艰苦,曾令免交官粮,但从未将土地封给回王。东新庄一带田地本是官荒,现回王背着朝廷私自垦种,理应交公,根本不存在献与不献的问题。林则徐强调指出:“无论南北各路,寸土皆属天朝。”林则徐有理有据,一语千钧,镇住了伯锡尔。事后,伯锡尔连忙给道光皇帝上奏;“伯锡尔世受大皇上豢养之恩至深极重,今将伯锡尔己身耕种东新庄子地方所有开垦已熟之田,均皆情愿进献与大皇上,作为公田地亩,招徕民户耕种。”
十一月六日,林则徐接到赦免诏书,并“加恩赏四五品京堂懈”。地位的改变加强了林则徐处理问题时的分量。他立即和全庆以“内阁部堂、候补京堂”的名义发布告示:“先将近城坟地一带前筑围墙即行折毁,听军民葬埋,不得阻索。其关乡、市镇、铺屋、门面、煤厂、石山、木山各官地,俱不得勒取地租。闲旷地面听军民取土资用,不得索措。回王属下倘有借端勒诈之人,即须重治其罪,并郑重申明:“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军民闻讯,额手相庆。直到十一月十一日,林则徐亲自将这个案子处理完毕,才离哈东归。
稿源:《新疆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