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卉子报道)百余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展馆里,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尘埃与厚重。6月29日,难得一见的丝绸之路(新疆段)百余件新出土文物精品亮相吐鲁番。这是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暨第十五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上一个“令人心醉”的亮点。
曾经失落于荒漠、戈壁、绿洲中的“钥匙”,如今被寻找回来,向人们讲述着千年的故事。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文物精品展是以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为主,还有出土于哈密、阿克苏、和田、伊犁、巴州、阿勒泰等地的文物精品,这些“西域瑰宝”都是近年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量极”的文物,而且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
展品中,交河故城沟西的旧石器是现知新疆境内出土的最早遗物;鄯善洋海和苏贝希墓地发现了近3000年前的葡萄藤,还有铜、木、陶器和箜篌、毛织物等,展示了该地区的古代文明;那黑红相间、造型各异的环耳杯、单耳罐等陶器上,饰以网纹、漩涡纹、三角纹等图案,线条粗犷明快、古朴自然,从中可以看出西域彩陶与中原及甘肃彩陶文化的密切联系;钻木取火的木钻头的钻孔,留着烧焦炭化的痕迹,好似黑洞洞的钻孔中正冒出缕缕青烟,那是我国古籍中有关“钻木取火”记载的实物例证;使用石或陶或木质纺轮纺织出来的平、斜纹毛布美观大方。长3.05米、宽1.38米的彩色斜纹毛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毛毯实物,让当今纺织专家在展柜前逗留感慨。
色泽鲜明的《伏羲女娲像》绢画,是墓内普遍随葬的文物,绘制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上身相拥,下身相交,一手执规,一手执矩,头顶太阳,脚踏月亮,寓意人类在太阳和月亮交替之中生生不息,繁衍不止,形象地反映了中古时期人们的世界观;;高昌王麴伯雅任高昌令尹时签署的文件、唐西州12岁的小学生卜天寿抄写的《论语》清晰可辨;出土阿斯塔那墓地的晋唐丝织品色泽艳丽、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的彩绘泥俑,无论是武士俑还是侍女俑,或劳作、或弈棋、或骑马、或列阵,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一千多年前的棉花、小麦、栗、黑豆、籽麻等农作物,煎饼、饺子、馕、葡萄、枣、梨等水果,令游客目不暇接。
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让我们拾取着吐鲁番古代文明的精神碎片。展品中还有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时代的“元和元年”锦囊;有来自西域襟喉哈密林雅杯的青铜时代的敞口短颈小平底单耳带流壶;有来自温宿县包孜东墓地出土的汉代鸭形陶壶、巩留县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青铜武士俑……
一拨又一拨的中外游客,驻足在百余件文物前感慨叹息,双脚像生根似地迈不开步伐,短暂的参观时间,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稿源:《新疆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