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西安城墙历经5次大规模修筑而成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西安1月27日电(记者冯国)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专家对含光门段的古城墙进行了考古调查,结果发现古城墙的外部是明清城墙,内中夹包有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城墙,是历经5次大规模修筑而成的。

全长13.7公里的“西安城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最近虽已作为“明清城墙”项目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录,但其在历史上曾多次维修,历史演革一直不很清楚。

主持考古调查的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秦建明说,他们对城墙的一处典型断面进行了重点分析,从其结构、土质、土色等进行划分,断面外部是明清城墙,内包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城墙,并有隋唐之后数次对城墙修建补筑的墙体。

维修改建的具体情况可划分为五大期:隋唐期,现在其断面呈近三角形;唐末五代期,此时加厚旧城墙1.5米到2.5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1米;宋元期,此时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明清期,此时将以前所筑城墙的墙体全部包筑于内,即是现在称的西安城墙;现代修葺层,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进行的加固处理。

秦建明说,在唐朝含光门内是许多政府机构所在地,太社太庙与百官衙署等全设于此,进门需有鱼符方得通行。这段城墙断面的考古调查不仅让人们了解了“西安城墙”的维修改建历史,还对研究隋唐长安城皇城的结构及其构筑技术与设计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