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答你的问题。
地动仪不是传说,历史上确有其事。《后汉书》里用195字介绍了地动仪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后汉书·张衡传
2、简要介绍一下地动仪:
(1)它的全称是候风地动仪
(2)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由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永建七年(132年)发明。
(3)外形介绍
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在各龙头的正下方,各有一仰头张口的青铜蟾蜍,对准龙头。当某一方向传来地震时,此方向的一个火龙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巨响,报告发生地震,其他七只龙头不为所动。根据口含铜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数百里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八百里飞骑报信早几日。
(5)其他信息见网页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0%99%e9%a2%a8%e5%9c%b0%e5%8b%95%e5%84%80
期待。。。满意。。。祝好运

现在需要能研究出真的预测地震的,,
而不是发生后报告地震的东西。。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
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2005年4月16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1、回答你的问题。
地动仪不是传说,历史上确有其事。《后汉书》里用195字介绍了地动仪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后汉书·张衡传
2、简要介绍一下地动仪:
(1)它的全称是候风地动仪
(2)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由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永建七年(132年)发明。
(3)外形介绍
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在各龙头的正下方,各有一仰头张口的青铜蟾蜍,对准龙头。当某一方向传来地震时,此方向的一个火龙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巨响,报告发生地震,其他七只龙头不为所动。根据口含铜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数百里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八百里飞骑报信早几日。
(5)其他信息见网页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0%99%e9%a2%a8%e5%9c%b0%e5%8b%95%e5%84%80
期待。。。满意。。。祝好运

现在需要能研究出真的预测地震的,,
而不是发生后报告地震的东西。。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
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2005年4月16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