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位于北京市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故宅,是一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现为海淀区卫生局办公地。彩和坊原来叫刘家货房。胡同南头路东,系李莲英给其胞弟修建的宅院,始建时间约在清代光绪中叶。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此宅后由李莲英脑弟之孙李瀛洲居住。
中关村改造目前西区已经是高楼林立,李莲英宅院位于海淀镇彩和坊南端。李莲英身为太监,职位卑贱,头上却有二品顶戴,满朝文武对其亦步亦趋,甚至皇帝有时都让他三分。
庭院构造
李莲英宅影壁
四合院大门内一般都有影壁,李莲英旧宅影壁上部的砖雕,正中间的蝙蝠图案,寓意“福”字。
李莲英宅游廊
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屋都有游廊相连,这是比较高档的四合院。
李莲英宅垂花门
四合院的二门(垂花门),旧时说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此门,家中男性仆人一般也不得进入此门。
人物生平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相临景点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香山中央电视塔紫竹院太平洋海底世界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
埃德加·斯诺墓京西水上游景泰陵摩诃庵中国蜜蜂博物馆醇亲王墓(七王坟)金仙庵葛利普墓景点介绍
位于北京市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故宅,是一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现为海淀区卫生局办公地。彩和坊原来叫刘家货房。胡同南头路东,系李莲英给其胞弟修建的宅院,始建时间约在清代光绪中叶。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此宅后由李莲英脑弟之孙李瀛洲居住。
中关村改造目前西区已经是高楼林立,李莲英宅院位于海淀镇彩和坊南端。李莲英身为太监,职位卑贱,头上却有二品顶戴,满朝文武对其亦步亦趋,甚至皇帝有时都让他三分。
庭院构造
李莲英宅影壁
四合院大门内一般都有影壁,李莲英旧宅影壁上部的砖雕,正中间的蝙蝠图案,寓意“福”字。
李莲英宅游廊
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屋都有游廊相连,这是比较高档的四合院。
李莲英宅垂花门
四合院的二门(垂花门),旧时说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此门,家中男性仆人一般也不得进入此门。
人物生平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相临景点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香山中央电视塔紫竹院太平洋海底世界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
埃德加·斯诺墓京西水上游景泰陵摩诃庵中国蜜蜂博物馆醇亲王墓(七王坟)金仙庵葛利普墓景点介绍
位于北京市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故宅,是一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现为海淀区卫生局办公地。彩和坊原来叫刘家货房。胡同南头路东,系李莲英给其胞弟修建的宅院,始建时间约在清代光绪中叶。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此宅后由李莲英脑弟之孙李瀛洲居住。
中关村改造目前西区已经是高楼林立,李莲英宅院位于海淀镇彩和坊南端。李莲英身为太监,职位卑贱,头上却有二品顶戴,满朝文武对其亦步亦趋,甚至皇帝有时都让他三分。
庭院构造
李莲英宅影壁
四合院大门内一般都有影壁,李莲英旧宅影壁上部的砖雕,正中间的蝙蝠图案,寓意“福”字。
李莲英宅游廊
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屋都有游廊相连,这是比较高档的四合院。
李莲英宅垂花门
四合院的二门(垂花门),旧时说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此门,家中男性仆人一般也不得进入此门。
人物生平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相临景点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香山中央电视塔紫竹院太平洋海底世界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
埃德加·斯诺墓京西水上游景泰陵摩诃庵中国蜜蜂博物馆醇亲王墓(七王坟)金仙庵葛利普墓景点介绍
位于北京市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故宅,是一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现为海淀区卫生局办公地。彩和坊原来叫刘家货房。胡同南头路东,系李莲英给其胞弟修建的宅院,始建时间约在清代光绪中叶。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此宅后由李莲英脑弟之孙李瀛洲居住。
中关村改造目前西区已经是高楼林立,李莲英宅院位于海淀镇彩和坊南端。李莲英身为太监,职位卑贱,头上却有二品顶戴,满朝文武对其亦步亦趋,甚至皇帝有时都让他三分。
庭院构造
李莲英宅影壁
四合院大门内一般都有影壁,李莲英旧宅影壁上部的砖雕,正中间的蝙蝠图案,寓意“福”字。
李莲英宅游廊
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屋都有游廊相连,这是比较高档的四合院。
李莲英宅垂花门
四合院的二门(垂花门),旧时说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此门,家中男性仆人一般也不得进入此门。
人物生平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相临景点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香山中央电视塔紫竹院太平洋海底世界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
埃德加·斯诺墓京西水上游景泰陵摩诃庵中国蜜蜂博物馆醇亲王墓(七王坟)金仙庵葛利普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