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了解这段历史所以不要和我啰嗦讲这段历史了。现在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可是我有点想不通的问题,按当时秦国的法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为国家服役,接受国家指派的任务,到相应的地方去服役。陈胜吴广也是这样的,那么这样说来他们当时的一同去渔阳戍边的900人都是在服役期的,就算原来是农民的服役后也该算是正规军吧,这和现在老百姓服役一样的意思吧,而且他两人还是队伍的屯长,算是一个小领导了。那应该说是军队叛变才对,而不该算是农民起义啊。去渔阳的900人是去做民夫的,而且他们是服徭役,并不是收编成正规军;陈胜和吴广都是贫民,陈胜是做长工的,吴广是没地的农民,只是两个人块头大,才被提拔做卒长的,并非是管理阶层,而且秦法规定,服役的人逃了,做卒长的也有罪(连坐),所以这是起典型的官逼民反的事件!
因为这900人大多是农民出身,所以政治性质定为农民;又加上他们武装反抗是因为生存,而不是叛变为了黄袍加身(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尊奉的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陈胜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当时并没有称王称帝)所以称为起义!楼主思考过没有,其实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都是建国后才给予定义的,在这之前都是以叛乱定性的
即便是朱明王朝对于前朝的所谓"农民起义"也是这样定义.
为了适应所谓的"造反有理",因为他是反封建,反地主,而他的对立阶级只有农民,毕竟当时还处在农业社会,还没有什么工人阶级什么的,为了符合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以及政权的合法性.对历史上的这些事件就笼统的称做"农民起义".
楼上说的简直就是废话,是在:咬文嚼字.
而且下面那段我更绝得莫名其妙,是你自己编的吧!那当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作何解释啊!农民起义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定义的不明白楼主是什么心思。
按秦朝的规矩,士兵砍头砍到一定数量才能当军官。陈吴“皆次当行”之后连边境都没到,屯长之类不过就是方便管理而设的民工头。不管是二人本身还是其它被征发的百姓,就算日后可以成为货真价实的士兵,甚至当军官,但在大泽乡那会儿应该是决计不算军中一员的。
就算他们已经有了士兵的身份,也不过是炮灰兵级别。论起受压榨的程度和农民有多少区别?不过是一个流汗种地,一个流血杀敌而已。
以此来说农民起义的“农民”二字应该当的起。
问题无非在起义的“义”字而已。
陈吴,论起出身不说刘项,即使和最草根的朱元璋比,也少了一个现成可以栖身的起义军/反叛军。论起亲疏,比他们更草根更无根基起点更低的“起事”恐怕古今中外也屈指可数。所以不管二人主观意愿如何,他们至少给后世的平头百姓指了一条反抗权贵压榨的可能途径。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吃螃蟹吃西红柿不过是日常活动,但是第一个吃螃蟹吃西红柿的却也可以名留史册。
相比之下,刘项之争不过是新地主和老贵族的斗争;李唐代隋,不过是家族叛朝廷+家族内斗;赵匡胤的作为最有现代味道,可以高级军官毕竟是少数;朱元璋够草根,可是有现成的起义军可以栖身,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他也没多少后世可影响了。
以此来说,如果古代中外历史上真有什么大规模反叛性质的军事活动可以称一个“义”字,陈吴似乎应该是其中之一吧。
综上所述,一帮农民出身的平头百姓,对抗压迫农民的暴力机关,这种活动难道还不配一个“农民”起“义”的称呼么?
以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农民起义者们的屁股手脚自然都是肮脏不堪的。“义”字是否当得就是个问题了。不过反过来说,当时秦朝朝廷或者刘项之类蛰伏中的六国余孽和有潜力的新贵们又有多干净呢?
如果能放下莫名其妙的绝对化的标准,比较下当时各方的作为,起事是救民于水火的“起义”还是陷民于水火的“暴乱”,似乎不是太难回答的问题。本人了解这段历史所以不要和我啰嗦讲这段历史了。现在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可是我有点想不通的问题,按当时秦国的法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为国家服役,接受国家指派的任务,到相应的地方去服役。陈胜吴广也是这样的,那么这样说来他们当时的一同去渔阳戍边的900人都是在服役期的,就算原来是农民的服役后也该算是正规军吧,这和现在老百姓服役一样的意思吧,而且他两人还是队伍的屯长,算是一个小领导了。那应该说是军队叛变才对,而不该算是农民起义啊。去渔阳的900人是去做民夫的,而且他们是服徭役,并不是收编成正规军;陈胜和吴广都是贫民,陈胜是做长工的,吴广是没地的农民,只是两个人块头大,才被提拔做卒长的,并非是管理阶层,而且秦法规定,服役的人逃了,做卒长的也有罪(连坐),所以这是起典型的官逼民反的事件!
因为这900人大多是农民出身,所以政治性质定为农民;又加上他们武装反抗是因为生存,而不是叛变为了黄袍加身(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尊奉的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陈胜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当时并没有称王称帝)所以称为起义!楼主思考过没有,其实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都是建国后才给予定义的,在这之前都是以叛乱定性的
即便是朱明王朝对于前朝的所谓"农民起义"也是这样定义.
为了适应所谓的"造反有理",因为他是反封建,反地主,而他的对立阶级只有农民,毕竟当时还处在农业社会,还没有什么工人阶级什么的,为了符合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以及政权的合法性.对历史上的这些事件就笼统的称做"农民起义".
楼上说的简直就是废话,是在:咬文嚼字.
而且下面那段我更绝得莫名其妙,是你自己编的吧!那当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作何解释啊!农民起义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定义的不明白楼主是什么心思。
按秦朝的规矩,士兵砍头砍到一定数量才能当军官。陈吴“皆次当行”之后连边境都没到,屯长之类不过就是方便管理而设的民工头。不管是二人本身还是其它被征发的百姓,就算日后可以成为货真价实的士兵,甚至当军官,但在大泽乡那会儿应该是决计不算军中一员的。
就算他们已经有了士兵的身份,也不过是炮灰兵级别。论起受压榨的程度和农民有多少区别?不过是一个流汗种地,一个流血杀敌而已。
以此来说农民起义的“农民”二字应该当的起。
问题无非在起义的“义”字而已。
陈吴,论起出身不说刘项,即使和最草根的朱元璋比,也少了一个现成可以栖身的起义军/反叛军。论起亲疏,比他们更草根更无根基起点更低的“起事”恐怕古今中外也屈指可数。所以不管二人主观意愿如何,他们至少给后世的平头百姓指了一条反抗权贵压榨的可能途径。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吃螃蟹吃西红柿不过是日常活动,但是第一个吃螃蟹吃西红柿的却也可以名留史册。
相比之下,刘项之争不过是新地主和老贵族的斗争;李唐代隋,不过是家族叛朝廷+家族内斗;赵匡胤的作为最有现代味道,可以高级军官毕竟是少数;朱元璋够草根,可是有现成的起义军可以栖身,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他也没多少后世可影响了。
以此来说,如果古代中外历史上真有什么大规模反叛性质的军事活动可以称一个“义”字,陈吴似乎应该是其中之一吧。
综上所述,一帮农民出身的平头百姓,对抗压迫农民的暴力机关,这种活动难道还不配一个“农民”起“义”的称呼么?
以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农民起义者们的屁股手脚自然都是肮脏不堪的。“义”字是否当得就是个问题了。不过反过来说,当时秦朝朝廷或者刘项之类蛰伏中的六国余孽和有潜力的新贵们又有多干净呢?
如果能放下莫名其妙的绝对化的标准,比较下当时各方的作为,起事是救民于水火的“起义”还是陷民于水火的“暴乱”,似乎不是太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