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位于亚洲的东北隅,与中国一海之隔。朝鲜半岛很早就有人类定居。3000多年前传入的青铜文化是今日韩国文明的渊源。在统一新罗朝代,佛教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尔后又融合中国唐代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儒家文化圈
韩国与中国和日本一样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家学说对韩国*、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韩国对儒学的研究也一直绵延不绝。儒家文化传入韩国较早,影响较广。韩国也是中国以外孔庙历史记载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儒家文化中的“礼”、“孝”、“勤”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民众心中。
“孝”可以说是韩国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一直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在韩国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韩国家庭里,儿媳在做好饭菜之后,要把小饭桌捧到齐腰,低头鞠躬,在离端坐好的长者几步远的地方将饭桌放下。然后,轻轻跪下,小心翼翼地将饭桌挪到长者跟前,摆好饭菜之后,仍微低着头,有礼貌地打开碗盖,请长者享用。在长者吃饭的同时,儿媳要坐在他们旁边,帮其盛饭夹菜,不让他们感到任何不便 。长者就餐完毕,还要递上一碗锅巴茶。“孝”的传统,已经深深融入韩国的饮食之中。
韩国人口密度高于日本,人均耕地少于中国,经济资源十分稀缺。因此,韩国人从小惯于吃苦耐劳。他们的工作时间比日本人更长,街头步速比我国的香港人更快,竞争意识比美国人更强。这体现了韩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藐视,对时间的珍惜。凭着韩国人勤奋、刻苦耐劳的精神,韩国从落后贫穷的国家在短时期内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汉字下的蛋
中国文化是“母鸡”,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是她下的“蛋”。这似乎已经是亚洲文化研究者们的定论了。韩文和日文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韩国至今保留史料、典籍都是用汉字记载的。全国各地的公园和名胜古迹、楹联和匾额依然由汉字独领风骚。现存最大的王宫景福宫,其中最大的的殿宇叫勤政殿,殿前文武百官排班侍立的标桩上,刻着“正一品”、“从一品”等汉字。目前,韩国绝大多数的人名、地名、官名、机构名都有相应的汉字。
现在韩语的词汇有80%左右来自汉语。如果你掌握了韩文的几十个拼音字母,再到汉城街头去看一看,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韩国字拼读出来的,大多是汉语词,与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是一个道理。一些地名,如南大门、东大门、明洞,不仅取意于汉语,而且连读音都与我们差不多。
韩文中的汉字读音大体上保持着中国中古时代(唐宋),甚至更早一些的语音,与我国南方的方言发音相近,因此南方人来韩,就更会觉得似曾相识。银行、饭庄、美容室、理发室等名称与我们一样,有的与解放以前或古代相似,如邮局叫“邮差局”,饭馆叫“食堂”,浴室门口则写着“淋浴”,停车场前写着“驻车场”,药物牙膏叫“齿药”,医院叫“病院”,药店叫“药局”,诸如此类。当然,也有与汉语貌合神离的汉语词。如“化妆室”是指厕所,你千万不要不敢进去而苦了自己。“便纸”的意识与日语的“手纸”一样,是指信,而不是卫生纸。
目前,汉字依然受到很多韩国人喜爱,在不少场合仍然使用。汉字书画是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会客厅里的高雅陈设。《朝鲜日报》的内容几乎都是韩文,但报头这四个字却是汉字。著名的现代集团,就是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称。各大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社训”往往也多用汉字印制自己的名片,这既是为了避免与同音名字混淆,也是为了显示庄重。
如果你到韩国,韩文一点都不会,那你不妨与韩国人“笔谈”。现任总统金大中、曾出任国务总理的金钟泌等,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毛笔字。韩国有文化的老人,大都读过四书五经,看汉语没有问题。他们措词之古茂,字体之端雅,往往会让你吃一惊。据说,古代朝鲜使团到北京商谈机要大事时,为了防止泄密,或怕翻译捣鬼,往往采取双方官员面对面笔谈的方法。
烤肉、参鸡汤、拌饭、泡菜
韩国的饮食结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则较少。这与中国的饮食结构有所不同。但韩国人,无论男女老少,皆喜食辣。韩餐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烤肉、参鸡汤、拌饭、冷面、泡菜等。烤肉的种类很多,如烤牛肉、烤牛排、烤五花肉。其中最常见的是烤牛肉。吃烤肉时,生菜、芝麻叶、生蒜和小青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用芝麻叶包烤肉,别有一番风味。
参鸡汤是选用童子鸡在膛内放入糯米、人参、大枣、大蒜等,炖至烂熟、入口即化的程度上桌,个人根据口味放入胡椒、香油、盐等调味品食用,营养丰富,是上好的补品。
拌饭是将做熟的白米饭放在用石头做成的烧得滚烫的厚重大碗内,放上肉、鸡蛋及黄豆芽等蔬菜,再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辣椒酱,搅拌均匀后食用。上面的米饭柔软,下面的在碗底结成脆硬的锅巴,吃起来香味扑鼻。
冷面主要有荞麦面做成的平壤冷面和用土豆淀粉做成的咸兴冷面。食用方
参考: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21128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