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天宋神宗和朝中大臣议论起苏东坡来,宋神宗说:爱卿们,你们说说,到底是李白厉害些,还是本朝俺们的苏学士厉害些?大臣们议论纷纷,有说李白诗无敌,谁也没法比的,也有说苏学士文章天纵,清雄无匹的,听着大臣们没完没了的议论,宋神宗开金口了,他说:李有苏之才,却无苏之学。
众人一听,都说: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神宗的这句论断,后来给屡屡引用,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颇为中允。
但我却认为,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拿来相比,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是有些勉强的,因为各自所在的条件有异啊。并且宋代的人知道的苏东坡,都会很详尽,而对李白,因为年代的延隔,或许就有些遗漏残缺了。【转自*** http://www.*** 】
李白历经了安史之乱,流放夜郎而遇赦,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家族的情况,出生的地点等等都是谜团一堆。沦落的他留下的诗篇只有1000多首,好多史料都可以证明李白的捷才,他自己也不无骄傲地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韩愈说,李白留下的诗文,仅仅是“泰山一毫芒”而已,与李白同时代的韩愈尚且如是说,到了宋代,更是如此了。
认为苏东坡学问好的人也许都会举出他的政论文章,他中进士第二名时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以及《留侯论》、《晁错论》、《贾谊论》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当时就已经民动全国。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文名直追韩愈,几乎可与之并驾齐驱。而李白留下的散文,却凤毛麟角,著名的也仅仅有《与韩荆州书》和《春夜宴桃李园序》等。
李白的时候,文风近乎魏晋,有点道丧文弊的味道,文人重乎辞赋轻乎论文,开科取士也都是以诗赋中式的。李白之后的韩愈首倡古文运动,而苏轼得益与韩文公,因此能够以文见长。并且,到了宋代的时候,由于理学的抬头,具有说理性的诗文才得以涌现出来,所以我们能看见宋代很多理学研究的文献,而唐代的却很少很少。苏轼恰逢其时,当然会有所发挥了。
有人比较李白苏轼的两手著名的咏庐山的诗,李白的诗有宏伟的气势,使人气为之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能说是天授之作了;而苏轼的诗明显有哲理的成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在想,倘苏轼生在唐代,又当如何呢?他还能写出那么多有真知灼见的诗文来吗?而李白要是生在宋代,难道就不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来吗?
还有,苏轼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而李白却没有,这同样不能比较出两个人的优劣,就如同现代人跟古人比较驾驶汽的技术一样,都是荒谬的。
在唐代,词的发展仅仅是起步,只是到了宋代才发展到了高峰。李白不在词的国度,当然写的词不多了。但我们都知道,词乃诗之余,是诗的余脉,而李白牛刀小试的《忆秦娥》,和苏轼的众多好词一样,也都有口皆碑啊。
更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那就是唐代的政治气候相比宋代要宽松很多,所以李白以及同时期的那些诗人,都敢于写出具有强烈讥讽朝政的诗篇,而相反,苏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因文字而入狱,差点丢掉脑袋。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后人认为苏轼取得的成就会更加的不容易,他不走(也无法走)李白的道路,独辟蹊径,却同样达到了颠峰。
支持苏轼学问好于李白的人,认为苏轼的书法好于李白。的确,在宋代,书法名家有苏黄米蔡之称,苏轼名列第一。他的《黄州寒食帖》至今是人们练习书法的范本,列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而李白的墨迹几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据说在北京故宫仅存有一幅,人们称赞其“清新有仙气”,在一些书法理论的文章里,也不乏说到李白的名字。我想,李白在书风大盛的盛唐以供奉翰林身份涉足中枢,也曾经手书诏书,如果书法没有很深造诣,肯定也是不行的。而苏轼也曾经手写诏书,官至侍制诰。
有人认为苏轼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请别忘记李白在道学方面却是一个实践家,他甚至曾经上山炼丹,期望得道羽化而登仙。
也有说苏轼是音乐家美食家金石鉴赏家的,但李白是否就对这些一窍不通呢,我看未必!但我想,倘李白和坡仙一起喝酒,首先躺下的必定是那个长相一般,酒量也一般那个姓苏的。
至于击剑,十个苏轼也恐怕不是李白对手,在《与韩荆州书》里,李白说道:十三学击剑,遍干诸侯。他刺过虎,手刃过仇敌,胆略勇气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如果真的要和苏轼比,也套上一个“家”,李白难道就不能称为“击剑家”么?
有人说:李白和苏轼都是天才,是造物者把自己的杰作赐给了人类。李白和苏轼都是我的至爱,所以我非常赞同以上这句话。在我看来,虽然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却是天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无所谓此强,无所谓彼弱,只是相互的辉映,把无尽的光辉洒向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洒向他们身后历史的每一段时空。
【转自*** http://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