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某公司王总向商标局提出了在第11类卫生洁具和第19类地板建材等商品上注册“靖国神社”商标的申请,商标局于九月份对第11类的商标申请予以驳回。驳回理由为:“把靖国神社用作商标,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易产生不良政治文化影响”。
从“七?七”到“九?一八”,再到即将来临的“一二?一三”南京大屠杀,这三大日本侵华耻辱纪念日,总要牵动中国人的心。要说中国人健忘,其实用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如果用在所有的人身上就是错误了。中日之间的历史怨结,甚至总是被现实的一些纠葛拉到贫民的日常生活中来。
中日民间隔空交手较劲的事,近年来时有发生。大到保钓,反日游行,小的甚至体现在文化商业之间的针芒相对。去年,日本企业抢注“三国”、“水浒”等中国古典名著题目作为游戏商标,在中国引起哗然。日本的做法,让人想起60年前的军事侵略,人们似乎感觉到日本“文化侵略军”进军中国了!于是中国民间的个人、私企,在政府因为外交顾虑而无法发声的时候,率先打起了商标攻防战,其策略颇有长途奔袭、围魏救赵的感觉。选择的目标是在日本文化宗教及军国主义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且近年不断刺激中国的感情、引发外交僵局的“靖国神社”,而手法则表现出时下流行的“解构”特征,嘲弄神圣,几乎都是要把“靖国神社”注册成卫生洁具的商标。这些举动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表达出了中国民间企业家爱国反日的态度立场。
这次泉州的私企王总的商标申请,直接地源于日本企业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侵夺”,但应该从中国民间对日本种种不公不义作为的不满的大舆论背景中来理解。王总出于保护文化的“反制”举动,是包含爱国的民间普遍情绪的。申请注册“靖国神社”商标,即文化又政治,是一种包含民间爱国政治立场的商业文化行为。
而商标局对王总的申请的驳回,是政府在涉及中日间敏感问题时一贯谨慎的结果。其理由中的“产生政治文化影响”其实就是担心商标申请通过后的外交纠纷,这还可以理解,毕竟政府处理事务和民间看待问题总会有些差别。至于“有害社会主义道德尚”,则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出于爱国的举动,让民间共同体验一下爱国情绪,这是应该是一种利于道德风尚的正面价值。
其实像这样的民间行为多一些,正是减轻历史遗忘症的好方式。民间的有心人自觉去表达情绪,比那些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更真诚,更实在。
一二一三何事愁? 原来日军占城头。 同胞热泪和鲜血,岂能枉付江水流!
12月13日马上又要到了。截取“陌上无亭”写的诗四句。记忆不是为了仇怨,愤怒不是为了报复......更多详情: http://daxue.bousun.com/mainframe.php?fid=&tid=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