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几名武士应声而进。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内监赶紧跑回内宫。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9.html是,不过王莽虽然虚伪,但还是有自己的好处的,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是,不过王莽虽然虚伪,但还是有自己的好处的,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几名武士应声而进。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内监赶紧跑回内宫。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9.html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几名武士应声而进。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内监赶紧跑回内宫。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9.html是,不过王莽虽然虚伪,但还是有自己的好处的,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几名武士应声而进。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内监赶紧跑回内宫。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9.html是,不过王莽虽然虚伪,但还是有自己的好处的,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谁知道汉代王莽的故事?他真的篡位了吗?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才仅仅三十八岁的王莽,便当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极时,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汉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凭当年印象,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又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丞相,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完哀帝丧事后,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彳+干+亍)为皇帝。太皇太后对他是言无不听,于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继位。而实际权力则自然由王莽独享。此刻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目前大权既已在握,应当仁不让了!不过王莽并不莽撞,他深知贸然行事只会“欲速则不达”。于是,一场场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戏逐次开演了。汉平帝元年,正月新春,王莽率百官到长乐宫长信殿给老太后贺节。礼拜完毕后,有越裳国使臣请求晋见太老并献宝。“赵裳国在什么地方?”老太后问。大司徒孔光道:“远在西南蛮夷之地,距中原千山万水,久不同朝廷来往了。”“难为他们远道而来,传见!”老太后道。于是两个青帕裹头、银饰遍身、脚穿草鞋的人进来,一个人捧一只金丝编的鸟笼,里面各装一只洁白如雪、纤尘不染的白雉。拜贺后,把白雉献与太后。王莽一见,喜笑颜开地冲太后行礼致敬:“古书曾载越裳国献雉的事,乃国家祥瑞的兆示!今日又献白雉,我汉朝大喜大庆必将来临!”群臣齐跪拜高贺:“万岁!”老太后高兴起来,笑着问:“贵国可有国书?”那使臣送上国书给王莽,王莽又呈给老太后。“老眼昏花的,我看不清这些小字儿,大司徒给读一下吧!”太后道。大司徒孔光于是当众朗读起来:“小国之君欣闻大汉皇帝新立,大司马王莽辅政,感奋莫名,不期周公之贤才再见于中国,成康之治必重显于当代。敝国地小民贫,无以为献,谨以白雉一双,聊表敬意。”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功臣,成康之治则是周公辅佐周成王开创的为历代历朝称颂的圣明政治局面。据史书载:只有那时,曾有越裳国献白雉于朝的事。孔光读罢,马上跪拜启奏:“周公有道,故能致远方之人。今大司马迎幼主、辅朝政,功德堪与周公并列,才又有白雉进献之盛事吉兆。臣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人心,赐大司马‘安汉公’称号,并厚加赏赐,以奖功褒德!”古代封赏大臣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春秋时,所谓“公”就是一国之君主,如齐恒公、晋文公等。所以自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封赏臣子,最高只是“侯”而已。开始众朝臣一怔,后来见与王莽亲近的手握大权的几个朝臣已跪下拜请,为保官存身,也接二连三跪下来,一齐请太皇太后降旨。没容太皇太后说话,王莽惶然不知所措地也跪下来,大声道:“越裳献雉,全因太皇太后德高望隆;国家兴盛,亦是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等众大臣在太皇太后指导下,共同致力所至。臣岂可独享其功?!恳请太皇太后褒奖孔光等众位朝臣!臣为太皇太后骨肉之亲,报效朝廷乃臣之天职,当隐而不提!”孔光等人争辩道:“赏有功而褒有德,乃朝廷之大法,岂能因骨肉之亲而不行?!”众大臣越推举,王莽越是推让。双方争执不下。太皇太事感慨不已:多年只见大臣贵戚们争权夺利,哪有这班朝臣这种谦让奉公的美德?正考虑应如何处理时,王莽道:“臣誓不受封。若不如臣之所请,臣便告退还家!”老太后只好降诏:“成全大司马居功不傲的古君子之风;孔光等人各加官一级、赏万户。”孔光等人骤然间又升官、又发财,喜出望外。对王莽更是感激涕零,于是跪拜不起再次启奏:“大司马功高泰山,若不显扬功德,臣等死不受赏!”于是老太后不顾王莽再三推辞,下诏道:“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皇帝太傅,总领百官,位在三公之上,赐号曰安汉公,赏二万八千户,不得辞让!”王莽匍匐在地,声音哽咽:“太皇太后隆恩,臣不敢再辞。但臣谨收太傅、安汉公称号,二万八千户,臣实在不敢受。近年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待百姓衣食丰足,臣再受不迟。”众大臣无不感动,连太皇太后也为自己这侄子的高风亮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王莽辞去二万八千户的赏赐,又乘机奏请封赏刘生姓皇室子弟数十人,连那些退休在家的老病官吏,也一一都予以赏赐。太皇太后自然无一不准。于是,朝廷上下到处是对王莽的感恩戴德之声。可谁又知道:那不远万里送到京师的白雉竟是王莽令地方官花重金招诱越裳人所致,连那封国书也是按他的意思所写。而仅此一事的策划与实施,就花费了足够几万饥民十年的钱粮呢?!紧接着在这年冬天,乘国内大旱、灾民遍野之机,王莽又大张旗鼓地上书: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安汉公一带头,谁敢不献钱献地?于是平日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们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把巧取豪夺的百姓血汗钱贡献出来以响应安汉公的义举。属员代他宣传:天灾民困,安汉公坐不安席,已半年不吃肉食了!于是,招引得太皇太后连连降旨,劝他为国为民,必须吃肉云云。于是,国内百姓,无不顶礼膜拜,视王莽为千古难对的圣贤!!用这种手段,把与王莽关系密切的大臣甄丰也蒙住了,当众感叹不已:“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只有王莽的岳父、大司徒孔光知内里:“安汉公将富有天下四海、永享尊荣,何惜区区几十顷田土、片刻的素食!”其实,就连孔光也不知道,王莽夜深人静时,当只与最亲近的妻子相对时,大鱼大肉,狂嚼大咀,又何尝有过半日的素食?!紧接白雉事件后,国内怪异连连出现:一会儿是远在三千里外南海中的黄支国献独用犀牛啦,一会儿是越国江中出现黄龙啦,一会儿是羌族所在地不种地而禾苗自生啦,一会儿是苗岭山寨不养蚕而自茧自成啦……总之,都是祥瑞的兆示、吉庆的象征,都在预示国家将有令人庆祝的大变动。王莽此时却更加谦恭谨慎、礼敬有加。每逢四时八节,他便安排车驾请老太后巡游郊野。老太后数十年间深宫居住,见厌了青砖灰瓦、高墙重楼,一旦见到市井人烟、青山绿水,欢喜异常。又有王莽预先安排好的众多百姓的歌功颂德,满耳全是喜庆赞美之声,老太后更是高兴。王莽又预备大量钱财布帛,任老太后随意赏赐百姓,自然一阵又一阵召来前后左右的感恩戴德之声。太后身边的人也得到王莽大量贿赂,无不在老太后面前夸赞王莽……从此,老太后更加信任王莽,索性把全部朝政放手交与王莽独自处置。转眼过了两年,汉平帝刘(彳+干+亍)已经十一岁,于是王莽又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为皇后。为此,朝廷赏赐王莽两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王莽又以救济灾民为由拒绝接受。对此,九州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由于他的退还土地、拒绝钱财,还引起了全国“公愤”:据说全国上书为他再次请赏的达407572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于是,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赞颂王莽的高潮。当然,这高潮的掀起,到底是百姓发自内心,还是各地官吏有意制造,就只有天知地知了。王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称颂狂潮,却一副诚惶诚恐模样,上书老太后道:“臣才智低下,常恐举措失当、有负圣恩。臣民谬奖,愧不敢当。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但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让路,反让两个阻碍他获取更大权势的人死掉了。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亲儿子王宇,一个是他的女婿、汉平帝刘(彳+干+亍)。原来王莽把刘(彳+干+亍)迎进京为帝之后,却不许他的母亲卫氏进京。因为他认为:亲不亲,自家人。一旦卫氏进京,她的两个兄弟卫宝、卫玄必在朝中掌握大权,自己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无论卫氏一家、包括皇帝刘(彳+干+亍)怎样要求,他坚决不准,生生拆散刘(彳+干+亍)母子,死死抑制卫氏兄弟。这事引起王莽儿子王宇的忧虑:父亲如此,必结怨于卫氏一族。一旦皇帝亲政,则王家必遭不测。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一方面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卫宝、卫玄,联络感情、互称朋友,并劝他们主动写奏章给太皇太后,要求进京;一方面又看父亲王莽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也想以这种方式点示一下父亲自身,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不料,王宇与卫氏兄弟通信的事及在大门上泼血的事,全让王莽知道了。他十分震怒,立刻在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大惊,没想到父亲一下把调子定得这么高,这可是杀头之罪啊!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王莽轻蔑地一笑:“王氏的久安?哼,你懂什么?!”接着板起脸,以公事公办口气道,“我受太皇太后重托,辅佐陛下,主持朝政,决不枉法徇私。来人哪!”几名武士应声而进。一见王莽要动真的,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王莽睬也不睬,冷漠地对王宇夫妻道:“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休怨我。”接着仰天长叹:“老天、老天!我王莽何其不幸,生此不肖子孙!”王宇明白再求情也没用了,为了保自己、求权势,父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前两年就因此残酷地杀死了哥哥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美名,儿甘愿一死。只是儿妻现有身孕,即将分娩,求你亲饶她一命,使儿的这一点骨血得以留存。”不料王莽冷酷道:“与其再生个不肖的孽种,倒不如不生!”王宇愤怒之极,跳脚骂道:“你这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权揽势的奸臣!你以为你可以一手遮天、骗尽天下人吗?!你早晚要自食恶果!!……”就这样,亲生儿子、儿媳及儿媳腹中的孩子,被王莽残杀了。接着,他以此为借口,把“联接朝臣、谋求不轨”的卫宝、卫玄等人也拘捕杀害。又广为牵涉,一举杀死所有对自己有非议、不顺从的朝臣与地方官员。此案,死者上千,海内为之震惊!除尽了挡他夺权的人,王莽渐渐露出本相,在朝中开始为所欲为。汉平帝刘(彳+干+亍)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十分想念母亲。一日早朝,他壮了壮胆,对虎踞在身边的王莽道:“安汉公,春节即至,朕要母后进宫一叙天伦之乐,请你安排一下。”王莽脸色顿时沉下来,“不令卫皇太后进宫,乃是太皇太后的旨意,皇帝不得任性取闹!”平帝恼了:“什么太皇太后旨意?还不是你说了算?你不接,我就不会派人去接吗?!”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既惊讶小皇帝竟敢当面顶撞王莽,又惊恐此举后果不堪!不料王莽却没生气,静静看了汉平帝一会儿,忽然起身躬腰:“本朝以孝立国,陛下思见母后,以敬孝道,乃为臣的楷模。臣即刻安排就是。”众大臣暗自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不料,第二天,正当皇帝祭天地、举行腊日大典时,内监匆匆跑来报告:“皇帝有病,不能前来,诏安汉公代为祭祀。”王莽惊问何病,内监答:“昨夜食麦粥后,突然腹痛不止。”王莽大惊,急切责备:“都是你们侍奉不周所致。还不快请太医?!陛下若有不测,定将你们治罪不赦!”内监赶紧跑回内宫。于是王莽代祭。他登台履行仪式后,忽然流泪祷告:“臣王莽警告皇天众神、历任先帝,大汉天子不幸身染疾病,臣忧心如焚。天子聪明睿智,孝亲爱民。圣躬康宁乃我朝万民之福。上苍若真有所责于本朝,但求降灾病于莽一人之身!臣愿代天子受病痛之苦,以报朝廷对莽之大恩!”说着,哽咽气阻、涕泪纵横,一副为皇帝有病难过的神态。朝臣无不为王莽言行所感动。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十四岁的汉平帝就一命归天了。而饮的那碗置其于死地的麦粥,则是王莽特意遣人进献的……此刻,太皇太后对王莽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无奈其羽翼已成,势力绝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之后,王莽又假造什么上天、天帝有所昭示:一会儿在某地挖出个“安汉公当为皇帝”的石碑,一会儿某地百岁老翁梦见天帝告诉说王莽当做天子。太皇太后虽已看透这套把戏,但无可奈何中也只能把王莽从“安汉公”进为“摄皇帝”、“假皇帝”。于是,除在太皇太后面前还称臣外,王莽已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但王莽仍不满足,他还要当一位名正言顺、不折不扣的真龙天子,要在一切人面前称帝,要一改汉朝年号,而立自己的新朝。对这种要求,太皇太后再不能答应了。她愤怒嚷道:“我这个汉家老寡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传国玉玺给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我要玉玺陪葬,亲手交给汉家列祖列宗,你休想得到它!”没有传国玉玺,皇帝就不算正式。所以王莽一时也不敢对太皇太后怎样。但不久后的一日黄昏,忽有一黄衣黄冠的人携一铜柜闯入汉高祖刘邦的神庙,告诉守庙官吏:“这是高祖皇帝命我带来的,要当朝开启。”说罢,转身而出,倏忽不见。人们大为惊骇(其实,黄昏时分,又穿黄衣,于黄风呼吼之际,自然出门就会失去形影),立刻将此事报与王莽。王莽捧着这铜柜,升朝议事。当着群臣的面,打开铜柜。里面有一帛书,上书“赤帝刘邦传位策书”。内中宣告:王莽为真命天子,汉运已衰,太皇太后不得逆天意、一意孤行。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乃是汉朝最高权威、最大祖宗。谁敢违抗?!于是,王莽稍作谦逊之后,便捧着这无尚的策书,来到太皇太后这位“汉家老寡妇”面前。“此高皇帝旨意。今日若不交玉玺,太皇太后死后怕就难进汉家陵墓了!”王莽道。老太后没想到,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侄子竟如此诡诈狰狞,当时气昏了过去。王莽兴冲冲捧起传国玉玺,再次升朝。找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儿充作汉代最后一位皇帝,与自己举行“禅让”大典。就这样“名正言顺”又“神圣庄严”地,王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野心,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9.html是,不过王莽虽然虚伪,但还是有自己的好处的,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