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的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
(宋)何去非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
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
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
《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胜利最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动和精准地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虽然汉武对匈奴的征战一直不休,汉朝对消灭匈奴更是不死不休的执着。但第一北方游牧民族消灭一个必然会兴起另一个,第二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代价极大,汉武后期国力不支,甚至漠北之战已号称倾全国之力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除了战与和,霍去病的选择是强势共存。相比唐太宗的天可汗,霍去病谨守武将的地位,他可以选择攻击和利用的对象,结盟却是他权限以外的。
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
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3)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4)霍去病是汉朝唯一有能力任用匈奴裔武人的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霍去病(?~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的名将,主要以抗击匈奴而建功,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后来因战功赫赫,和舅舅不相上下,最后甚至超过了舅舅。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18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很擅长骑射,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北击匈奴时,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今中国西部甘肃山丹东南)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八千。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进击祁连山,俘虏了酋涂王,捕斩三万余人,受降二千五百人,自己损失不到十分之三。这次歼灭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
当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对于浑邪王屡次战败、损失惨重非常不满,盛怒之下有了杀掉浑邪王的打算。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武帝担心他们诈降,于是派霍去病领兵迎接。霍去病渡过黄河,接近浑邪王的部队,但浑邪的一些部下看到汉军后改变了主意,纷纷溃逃。霍去病赶到浑邪王大营和他商议,最后斩杀不想投降的部下八千人,最后,浑邪王率部四万多人归顺汉朝。浑邪王等人被武帝封为侯。
霍去病这次受降成功,最终使河西地区得以长期安定,汉朝也从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利用匈奴轻视汉朝不敢深入作战的心理,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加上预备马匹四万和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歼敌七万余人。霍去病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舅舅卫青相同,但权势却超过了卫青,结果很多卫青的人投靠到霍去病门下。
霍去病用兵有自己的办法,不愿按照古人兵法作战,注重实际。武帝想教他学习孙子、吴起兵法,他却说用兵要看具体谋略,根据情况来定作战方案,不能只学兵法。武帝要为他建府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所以很得武帝宠信。
霍去病作战时身先士卒,喜欢做先锋。但是,他毕竟在宫中长大,贵族习气较多,所以对于士卒体恤不够。在塞外时,士兵缺少粮食吃,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有一次出征时,汉武帝曾经赏赐宫廷膳食几十车。但等到霍去病凯旋而归时,扔掉的很多,而士兵们却还有饥饿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三十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为景桓侯。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
(宋)何去非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
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
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
《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胜利最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动和精准地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虽然汉武对匈奴的征战一直不休,汉朝对消灭匈奴更是不死不休的执着。但第一北方游牧民族消灭一个必然会兴起另一个,第二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代价极大,汉武后期国力不支,甚至漠北之战已号称倾全国之力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除了战与和,霍去病的选择是强势共存。相比唐太宗的天可汗,霍去病谨守武将的地位,他可以选择攻击和利用的对象,结盟却是他权限以外的。
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
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3)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4)霍去病是汉朝唯一有能力任用匈奴裔武人的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霍去病(?~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的名将,主要以抗击匈奴而建功,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后来因战功赫赫,和舅舅不相上下,最后甚至超过了舅舅。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18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很擅长骑射,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北击匈奴时,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今中国西部甘肃山丹东南)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八千。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进击祁连山,俘虏了酋涂王,捕斩三万余人,受降二千五百人,自己损失不到十分之三。这次歼灭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
当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对于浑邪王屡次战败、损失惨重非常不满,盛怒之下有了杀掉浑邪王的打算。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武帝担心他们诈降,于是派霍去病领兵迎接。霍去病渡过黄河,接近浑邪王的部队,但浑邪的一些部下看到汉军后改变了主意,纷纷溃逃。霍去病赶到浑邪王大营和他商议,最后斩杀不想投降的部下八千人,最后,浑邪王率部四万多人归顺汉朝。浑邪王等人被武帝封为侯。
霍去病这次受降成功,最终使河西地区得以长期安定,汉朝也从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利用匈奴轻视汉朝不敢深入作战的心理,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加上预备马匹四万和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歼敌七万余人。霍去病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舅舅卫青相同,但权势却超过了卫青,结果很多卫青的人投靠到霍去病门下。
霍去病用兵有自己的办法,不愿按照古人兵法作战,注重实际。武帝想教他学习孙子、吴起兵法,他却说用兵要看具体谋略,根据情况来定作战方案,不能只学兵法。武帝要为他建府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所以很得武帝宠信。
霍去病作战时身先士卒,喜欢做先锋。但是,他毕竟在宫中长大,贵族习气较多,所以对于士卒体恤不够。在塞外时,士兵缺少粮食吃,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有一次出征时,汉武帝曾经赏赐宫廷膳食几十车。但等到霍去病凯旋而归时,扔掉的很多,而士兵们却还有饥饿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三十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为景桓侯。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
(宋)何去非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
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
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
《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胜利最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动和精准地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虽然汉武对匈奴的征战一直不休,汉朝对消灭匈奴更是不死不休的执着。但第一北方游牧民族消灭一个必然会兴起另一个,第二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代价极大,汉武后期国力不支,甚至漠北之战已号称倾全国之力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除了战与和,霍去病的选择是强势共存。相比唐太宗的天可汗,霍去病谨守武将的地位,他可以选择攻击和利用的对象,结盟却是他权限以外的。
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
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3)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4)霍去病是汉朝唯一有能力任用匈奴裔武人的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霍去病(?~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的名将,主要以抗击匈奴而建功,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后来因战功赫赫,和舅舅不相上下,最后甚至超过了舅舅。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18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很擅长骑射,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北击匈奴时,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今中国西部甘肃山丹东南)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八千。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进击祁连山,俘虏了酋涂王,捕斩三万余人,受降二千五百人,自己损失不到十分之三。这次歼灭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
当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对于浑邪王屡次战败、损失惨重非常不满,盛怒之下有了杀掉浑邪王的打算。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武帝担心他们诈降,于是派霍去病领兵迎接。霍去病渡过黄河,接近浑邪王的部队,但浑邪的一些部下看到汉军后改变了主意,纷纷溃逃。霍去病赶到浑邪王大营和他商议,最后斩杀不想投降的部下八千人,最后,浑邪王率部四万多人归顺汉朝。浑邪王等人被武帝封为侯。
霍去病这次受降成功,最终使河西地区得以长期安定,汉朝也从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利用匈奴轻视汉朝不敢深入作战的心理,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加上预备马匹四万和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歼敌七万余人。霍去病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舅舅卫青相同,但权势却超过了卫青,结果很多卫青的人投靠到霍去病门下。
霍去病用兵有自己的办法,不愿按照古人兵法作战,注重实际。武帝想教他学习孙子、吴起兵法,他却说用兵要看具体谋略,根据情况来定作战方案,不能只学兵法。武帝要为他建府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所以很得武帝宠信。
霍去病作战时身先士卒,喜欢做先锋。但是,他毕竟在宫中长大,贵族习气较多,所以对于士卒体恤不够。在塞外时,士兵缺少粮食吃,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有一次出征时,汉武帝曾经赏赐宫廷膳食几十车。但等到霍去病凯旋而归时,扔掉的很多,而士兵们却还有饥饿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三十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为景桓侯。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何博士备论》之“霍去病论”
(宋)何去非
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
夫以兵可以无法,而人可以无学也。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
至于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评语来得更珍贵更有说服力。至于唐诗宋词中卫霍、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将军纪效新书序(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
《中国军事通史》之《西汉军事史》(作者:陈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胜利最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与匈奴打了十几仗,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补修长城,屯军达10万人之众。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动和精准地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文帝时,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兵锋直逼长安,京城危急,满朝惊恐。汉武帝继位后,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虽然汉武对匈奴的征战一直不休,汉朝对消灭匈奴更是不死不休的执着。但第一北方游牧民族消灭一个必然会兴起另一个,第二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代价极大,汉武后期国力不支,甚至漠北之战已号称倾全国之力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除了战与和,霍去病的选择是强势共存。相比唐太宗的天可汗,霍去病谨守武将的地位,他可以选择攻击和利用的对象,结盟却是他权限以外的。
3.是战术上大兵团突袭作战的正确运用与发挥:
1)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2)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3)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4)霍去病是汉朝唯一有能力任用匈奴裔武人的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汉朝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霍去病(?~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的名将,主要以抗击匈奴而建功,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后来因战功赫赫,和舅舅不相上下,最后甚至超过了舅舅。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18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很擅长骑射,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北击匈奴时,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今中国西部甘肃山丹东南)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八千。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进击祁连山,俘虏了酋涂王,捕斩三万余人,受降二千五百人,自己损失不到十分之三。这次歼灭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
当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对于浑邪王屡次战败、损失惨重非常不满,盛怒之下有了杀掉浑邪王的打算。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武帝担心他们诈降,于是派霍去病领兵迎接。霍去病渡过黄河,接近浑邪王的部队,但浑邪的一些部下看到汉军后改变了主意,纷纷溃逃。霍去病赶到浑邪王大营和他商议,最后斩杀不想投降的部下八千人,最后,浑邪王率部四万多人归顺汉朝。浑邪王等人被武帝封为侯。
霍去病这次受降成功,最终使河西地区得以长期安定,汉朝也从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利用匈奴轻视汉朝不敢深入作战的心理,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加上预备马匹四万和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歼敌七万余人。霍去病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舅舅卫青相同,但权势却超过了卫青,结果很多卫青的人投靠到霍去病门下。
霍去病用兵有自己的办法,不愿按照古人兵法作战,注重实际。武帝想教他学习孙子、吴起兵法,他却说用兵要看具体谋略,根据情况来定作战方案,不能只学兵法。武帝要为他建府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所以很得武帝宠信。
霍去病作战时身先士卒,喜欢做先锋。但是,他毕竟在宫中长大,贵族习气较多,所以对于士卒体恤不够。在塞外时,士兵缺少粮食吃,饥饿难当,他却在踢球寻乐。有一次出征时,汉武帝曾经赏赐宫廷膳食几十车。但等到霍去病凯旋而归时,扔掉的很多,而士兵们却还有饥饿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死,年仅23岁,因为当时还不到三十岁,武帝悲痛异常,武帝给他修的陵墓外形很像祁连山,还追封为景桓侯。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生平简介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