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捕鱼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货币、历法、度量衡等。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00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继汉、唐、宋、元各代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又开辟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将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郑和下西洋,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是一个既有陆域又有海域的国家,中华民族为探索海洋奥妙、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加倍努力,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1、郑和下西洋在国内的影响
明初,具有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矿冶、防治、陶瓷、造船等工业,以及民间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开展海外贸易,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郑和船队航海范围逐渐扩大,就在南洋、印度洋沿岸,开拓了愈来愈多的海外市场。海外贸易的激增,货源供不应求,反过来又刺激了国内官私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青花瓷器、绫绢、纱罗、锦缎、文绮、袭衣、布匹、铜铁用具、铜钱、烧珠、漆器、麝香、樟脑、干鲜果品等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业,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织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为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中的一桩空前盛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不仅中国派往海外的使节乐于称道,在国内也是广为流传。流传至今的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剧本,有《奉天命三宝下西洋》,小说(评话)有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罗懋登撰写《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虽然是在明代看场演说郑和下西洋故事的基础上,在加以整理而创作出来的,但也广泛采用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种史籍和资料。其中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陆采的《冶城客论》等等,以及当时尚存,而今早已亡佚的其它史籍和资料。《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对郑和下西洋所用各种类型船只的描述,对郑和船队航海时编队及航行情况的描述,以及郑和及其使团重要成员在所至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所留下的碑刻铭文等等,都为它书所未见,很有参考价值。此书对各国物产和进贡物品的记述,也都较详,往往为它书所不及。此外,书中所描述郑和使团在处理与海外诸国关系上的一些思想、言论和作法,对我们研究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外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所表现的尊崇佛、道、伊斯兰三教的倾向以及郑和等人的宗教信仰,与郑和及与其下西洋的亲密同僚、使团成员的宗教信仰,显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书反映了郑和下西洋对民间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加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方面,在历史上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据清龚柴《台湾小志》记载,郑和使团“遍历诸邦,采风问俗。宣宗宣德五年,三宝回行,近闽海,为大风所吹,飘至台湾,是为华人入岛之始。越数旬,三宝取药草数种,扬帆返国。”郑和下西洋曾到过台湾,这是事实,不过这里所记“宣宗宣德五年,三宝回行”则有误。宣德五年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离国的一年,返航时郑和已于宣德八年在古里去世,参考其他的记载,这里“宣德五年”有可能为永乐五年之误。另据清吴振臣《闽游偶记》记载:“澎湖为台湾门户,有三十六屿,各屿俱在海洋中。……曾闻明永乐丁亥(永乐五年,1407年)命太监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谕。郑和旧名三保,故云三保太监下西洋,因风过此。”永乐五年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返国的一年,这与《台湾小志》所记“三宝回行”一致,都说是郑和是在下西洋回国途中到台湾的。郑和七下西洋,除了第一次下西洋是在九月回到国内,其余六次均是在七月返回。很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下西洋,经验不足,发生了被风吹至台湾,“越数旬”归国之事,结果预定应七月返回,因在台湾耽误了数旬,回到国内便延迟到九月了。郑和使团是拥有二万七、八千成员,又是有着严密组织系统的集团,其在台湾停驻数旬之久,必同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传播了大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秉公处理使团成员同当地居民交往中产生的若干事务性问题,这就大大扩大了明朝政府在台湾的影响,增加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密切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使团成员回国后,也必然会向大陆人民介绍台湾的各种情况,其影响是相当大的。
郑和在国内有许多遗迹和遗物,数百年间,始终为人们所纪念,成为人们缅怀和宣扬郑和下西洋光辉事业业绩的场所和信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比较著名的,如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郑和故里祖墓、南京郑和墓、南京马府街郑和故居、南京静海寺、南京净觉寺、南京天妃宫及天妃宫碑、南京大报恩寺与琉璃宝塔、南京宝船厂、太仓刘家港、太仓天妃宫、长乐太平港、长乐天妃宫、长乐三清宝殿、长乐三宝岩、郑和下西洋所用铁锚和铁釜,以及郑和为祈保下西洋往返平安所铸铜钟等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海外,它的历史影响,就必然是这样,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2、郑和下西洋在国外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郑和使团在亚非各国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友谊的花朵开放在亚非人民的心田,历久不衰。时至今日,在郑和使团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尤其是在东南亚,还保留着纪念郑和的各种遗迹,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说,并且迄今还进行着各种纪念郑和的活动。
郑和在海外的遗迹,凡郑和使团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自然所在多有。郑和使团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其后由于西欧殖民者的入侵而发生巨变,世事沧桑,使郑和使团在海外的遗物大多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有极少数的遗物,在近世偶尔被发现。如永乐七年郑和为纪念布施锡兰山佛寺而立的石碑,就是1911年在斯里兰卡南部的滨海城市高尔市被发现的。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很重视这一发现,把这块象征着中斯人民传统友谊的石碑,陈列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里。
郑和使团在亚非各国访问时,给当地人民作了大量的好事,如给人们医疗疾病,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让人们学会建筑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教给文化和文明生活的知识等等。各国人民,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侨中间,有感于郑和的恩惠,缅怀郑和使团的功绩,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郑和的故事和传说。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受到郑和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俗习惯。如泰国的水浴、爪哇国的“禁食”的风俗习惯都是受郑和的影响后才有的。象郑和下西洋这样实行和平外交方针,以睦邻为宗旨,其给各国人民带来福音,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海盗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再好不过地说明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的进行意义,确实是值得亚非国家人民永久纪念,值得炎黄子孙“盛称和以夸示外藩的”。
3、郑和下西洋对华侨开发南洋的影响
华侨开发南洋的历史,并不是从郑和下西洋时代开始的。早在两汉、魏晋之际,中国人民以与南洋有了联系。在元朝时,有不少南宋遗臣及东南沿海人民,为了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纷纷奔向南洋,成为南洋群岛最早的一批开发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论在所到地区、移民人数以及经营规模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加以他们难以同祖国大陆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人力物力都少来源,就不可能对南洋的开发造成什么重大影响。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新时期,也开创了华侨开发南洋的新时代。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郑和使团努力在南洋诸国敷宣中国的教化,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收到显著的效果,显示出这是大有潜力可挖、大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就更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移民到南洋去。在十五至十七世际之际,南洋华侨的增多,分布范围之广,是历代所不能相比的。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二、三百年间,由于“郑和等航海招致之”,愈来愈多的华侨献身于开发南洋的各项事业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当地人民融合、同化,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之后,华侨在南洋的势力逐渐雄厚,在此基础之上,南洋各地曾出现过若干由侨民建立的政权,也产生过不少的华侨领袖人物。促进文明的发展。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促进时代发展中國外交訪問的基礎啊。意义:建设外交,弘扬国威。
启示:办好奥运,祖国强盛。1、郑和下西洋在国内的影响
明初,具有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矿冶、防治、陶瓷、造船等工业,以及民间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开展海外贸易,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郑和船队航海范围逐渐扩大,就在南洋、印度洋沿岸,开拓了愈来愈多的海外市场。海外贸易的激增,货源供不应求,反过来又刺激了国内官私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青花瓷器、绫绢、纱罗、锦缎、文绮、袭衣、布匹、铜铁用具、铜钱、烧珠、漆器、麝香、樟脑、干鲜果品等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业,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织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为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中的一桩空前盛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不仅中国派往海外的使节乐于称道,在国内也是广为流传。流传至今的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剧本,有《奉天命三宝下西洋》,小说(评话)有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罗懋登撰写《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虽然是在明代看场演说郑和下西洋故事的基础上,在加以整理而创作出来的,但也广泛采用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种史籍和资料。其中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陆采的《冶城客论》等等,以及当时尚存,而今早已亡佚的其它史籍和资料。《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对郑和下西洋所用各种类型船只的描述,对郑和船队航海时编队及航行情况的描述,以及郑和及其使团重要成员在所至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所留下的碑刻铭文等等,都为它书所未见,很有参考价值。此书对各国物产和进贡物品的记述,也都较详,往往为它书所不及。此外,书中所描述郑和使团在处理与海外诸国关系上的一些思想、言论和作法,对我们研究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外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所表现的尊崇佛、道、伊斯兰三教的倾向以及郑和等人的宗教信仰,与郑和及与其下西洋的亲密同僚、使团成员的宗教信仰,显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书反映了郑和下西洋对民间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加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方面,在历史上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据清龚柴《台湾小志》记载,郑和使团“遍历诸邦,采风问俗。宣宗宣德五年,三宝回行,近闽海,为大风所吹,飘至台湾,是为华人入岛之始。越数旬,三宝取药草数种,扬帆返国。”郑和下西洋曾到过台湾,这是事实,不过这里所记“宣宗宣德五年,三宝回行”则有误。宣德五年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离国的一年,返航时郑和已于宣德八年在古里去世,参考其他的记载,这里“宣德五年”有可能为永乐五年之误。另据清吴振臣《闽游偶记》记载:“澎湖为台湾门户,有三十六屿,各屿俱在海洋中。……曾闻明永乐丁亥(永乐五年,1407年)命太监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谕。郑和旧名三保,故云三保太监下西洋,因风过此。”永乐五年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返国的一年,这与《台湾小志》所记“三宝回行”一致,都说是郑和是在下西洋回国途中到台湾的。郑和七下西洋,除了第一次下西洋是在九月回到国内,其余六次均是在七月返回。很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下西洋,经验不足,发生了被风吹至台湾,“越数旬”归国之事,结果预定应七月返回,因在台湾耽误了数旬,回到国内便延迟到九月了。郑和使团是拥有二万七、八千成员,又是有着严密组织系统的集团,其在台湾停驻数旬之久,必同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传播了大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秉公处理使团成员同当地居民交往中产生的若干事务性问题,这就大大扩大了明朝政府在台湾的影响,增加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密切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使团成员回国后,也必然会向大陆人民介绍台湾的各种情况,其影响是相当大的。
郑和在国内有许多遗迹和遗物,数百年间,始终为人们所纪念,成为人们缅怀和宣扬郑和下西洋光辉事业业绩的场所和信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比较著名的,如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郑和故里祖墓、南京郑和墓、南京马府街郑和故居、南京静海寺、南京净觉寺、南京天妃宫及天妃宫碑、南京大报恩寺与琉璃宝塔、南京宝船厂、太仓刘家港、太仓天妃宫、长乐太平港、长乐天妃宫、长乐三清宝殿、长乐三宝岩、郑和下西洋所用铁锚和铁釜,以及郑和为祈保下西洋往返平安所铸铜钟等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海外,它的历史影响,就必然是这样,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2、郑和下西洋在国外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郑和使团在亚非各国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友谊的花朵开放在亚非人民的心田,历久不衰。时至今日,在郑和使团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尤其是在东南亚,还保留着纪念郑和的各种遗迹,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说,并且迄今还进行着各种纪念郑和的活动。
郑和在海外的遗迹,凡郑和使团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自然所在多有。郑和使团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其后由于西欧殖民者的入侵而发生巨变,世事沧桑,使郑和使团在海外的遗物大多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有极少数的遗物,在近世偶尔被发现。如永乐七年郑和为纪念布施锡兰山佛寺而立的石碑,就是1911年在斯里兰卡南部的滨海城市高尔市被发现的。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很重视这一发现,把这块象征着中斯人民传统友谊的石碑,陈列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里。
郑和使团在亚非各国访问时,给当地人民作了大量的好事,如给人们医疗疾病,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让人们学会建筑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教给文化和文明生活的知识等等。各国人民,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侨中间,有感于郑和的恩惠,缅怀郑和使团的功绩,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郑和的故事和传说。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受到郑和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俗习惯。如泰国的水浴、爪哇国的“禁食”的风俗习惯都是受郑和的影响后才有的。象郑和下西洋这样实行和平外交方针,以睦邻为宗旨,其给各国人民带来福音,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海盗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再好不过地说明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的进行意义,确实是值得亚非国家人民永久纪念,值得炎黄子孙“盛称和以夸示外藩的”。
3、郑和下西洋对华侨开发南洋的影响
华侨开发南洋的历史,并不是从郑和下西洋时代开始的。早在两汉、魏晋之际,中国人民以与南洋有了联系。在元朝时,有不少南宋遗臣及东南沿海人民,为了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纷纷奔向南洋,成为南洋群岛最早的一批开发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论在所到地区、移民人数以及经营规模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加以他们难以同祖国大陆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人力物力都少来源,就不可能对南洋的开发造成什么重大影响。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新时期,也开创了华侨开发南洋的新时代。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郑和使团努力在南洋诸国敷宣中国的教化,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收到显著的效果,显示出这是大有潜力可挖、大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就更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移民到南洋去。在十五至十七世际之际,南洋华侨的增多,分布范围之广,是历代所不能相比的。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二、三百年间,由于“郑和等航海招致之”,愈来愈多的华侨献身于开发南洋的各项事业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当地人民融合、同化,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之后,华侨在南洋的势力逐渐雄厚,在此基础之上,南洋各地曾出现过若干由侨民建立的政权,也产生过不少的华侨领袖人物。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捕鱼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货币、历法、度量衡等。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00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继汉、唐、宋、元各代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又开辟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将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郑和下西洋,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是一个既有陆域又有海域的国家,中华民族为探索海洋奥妙、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加倍努力,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促进文明的发展。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促进时代发展中國外交訪問的基礎啊。意义:建设外交,弘扬国威。
启示:办好奥运,祖国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