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乃堆拉哨所地处中印边界,图为中方哨所官兵宣誓
资料图:印度军人在高原山区执行任务
印度装备了大批su30战机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陈峰君
近日,中印关系再次成为两国民众和媒体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印度国内,对中印“紧张关系”的炒作已经发展到极致,如果单看印度媒体,中印之间似乎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
在中国国内,虽然主流媒体保持克制,但在一些军事类媒体和很多网络论坛上,各种诸如“对印度的挑衅要予以强硬回击”的声音也随处可见。
其实,当前两国国内表现出来的“躁动情绪”并不意外,不过是长久以来两国国民对立心理的一种集中反映。近些年来,虽然中印两国在战略上达成共识,中印互不构成威胁,而是互利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高层也互有访问,但两国民众之间却始终没有形成正常的面对对方国家的平和心态,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中印之间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边界纠纷至今未能彻底解决。特别是1962年两国曾因边界纠纷而爆发战争,当时印度对胜利志在必得,没想到却被中国军队迎头痛击,在国际社会丢尽面子。
在印度国内,至今对那场战争的失败仍然耿耿于怀。自那以后,任何对中国强硬的声音,都能引起共鸣得到民众追捧。印度媒体深谙此道,因此中印边境稍有风吹草动,便添油加醋地煽风点火,制造紧张气氛,从中谋得利益。
在中国国内,由于有近代曾遭受外国侵略而丢掉大片国土的耻辱历史,加上中印边界尚未正式划定而印度却已占据多半争议地区的现实,导致百姓一直对于中印边界纠纷方面的消息格外敏感,任何未经证实或者根本无法证实的“传闻”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其次,中印之间当前存在着一种发展上的竞赛,两国媒体对相互之间的对比一直乐此不疲。在印度国内,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要与中国一争高低。近些年来,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是:任何关于印度领先中国的消息,不管是真是假,也不论是否有实际意义,印度媒体都要大肆炒作一番。
本来,中印两国之间的这种对比仅仅限于经济层面,而且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一种很正常的对比。但在一些媒体有意炒作下,这种经济上的“对比”却逐渐和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演化为一种两国国民心理的全面“对抗”与“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中印对抗的强硬声音在各自国内颇有市场。媒体为吸引眼球可以提出极端观点,民众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任何意见,但作为决策者来说,必须摒弃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冷静对待、因势利导,切不可迫于民众与媒体压力做出非理性举措。
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竞争,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存在竞争并不意味着要发生战争。两国民众的偏激对立情绪将会随着双方高层执政者的理性引导与政治智慧的发挥,而逐渐淡化并进而转化为友善。对立与友善往往是一念一策之差。这方面,中印之间其实有成功先例。1987年中印两国军队在桑多洛河谷地区曾发生冲突,民间与媒体同样出现了与现今类似的躁动和对立情绪,但那时中印两国高层却不约而同地保持了克制,最终化解了“第二次中印战争”的危机,1988年印度总理甘地克服阻力成功访华,为两国创造了20多年的和平发展局面,这对当前和今后的中印关系来说,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