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航空兵某师一级飞行员孟凡升驾机升空。徐边春 摄
江 山 申进科 卫彦平 《 人民日报 》( 2009年8月14日 02 版)
上午10时01分22秒,飞行三大队大队长孟凡升驾机起飞。
10时03分21秒,飞机发动机突然转速下降,温度下降,推拉油门后毫无反应,孟凡升意识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迅速向飞行指挥员报告。
发动机转速不明原因迅速下降,飞机将失去动力。迫降?跳伞?孟凡升瞬间面临着生死考验。
机翼下,是繁华的城区,是一个个村镇,是安居的群众。孟凡升第一反应,迅速飞离城区上空,尽最大可能把飞机迫降回去,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飞机在转弯过程中,动力基本丧失,无法保持平飞,高度急剧下降至300米左右。人机安全受到严峻威胁。这时,孟凡升判断,已无返回本场的可能。于是,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进行场外迫降。
孟凡升操控飞机,努力寻找迫降场地,但飞机下方村庄密布、林木河流纵横交错,根本没有开阔场地供其迫降。此时,飞机高度只有200米,万般无奈下,他请示跳伞。得到飞行指挥员准许后,他发现,飞机极有可能坠入前面的村庄。
生死关头,孟凡升不顾个人安危,竭力避开村庄,直至飞机降到不足100米,才在树林和河流中间的一块空地上空跳了伞。这时,已到了跳伞的最后极限,伞刚一打开,人就着地了。
在离机前,孟凡升还最后一次推拉油门,争取最后一丝机会,此时飞机实际高度只有97米。在整个处置过程的短短48秒时间内,孟凡升多次推拉油门杆,试图恢复飞机动力,3次主动放弃跳伞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