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曾国藩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还是历史人物,他都是成功的。

从文学上看,他被塑造塑造成了一个处政严明的清官,“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体现了

他这一点,因此他得名“曾剃头”。在历史上,如果说左宗棠是个将才,则曾国藩便是帅才了。何以谓之

帅才呢?就是那些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处事方式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使大量将才围在自己身边供

自己差遣的人。帅才不需要精通兵法,不需要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更不需要惊世才干,因为当你拥有了这

些,你便成了将才,比如左宗棠。曾国藩精通八股,崇尚理学,做事极其谨慎,非常能忍,而且从不落人

话柄,朝廷上下他莫不四通八达,几乎没有他的对头,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汉人却能长期立于朝中不倒的原

因。他一生中最大的差错也就两处,一处是其弟,原以为战死沙场,好不光荣,但却突然出现,原来是死

里逃生,本是好事,在对于曾国藩来说,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要不是兄弟情深,他要其弟隐姓埋名,从

此一生便碌碌无谓,郁郁终生。如果换成其他人,估计早以成刀下之鬼,以曾国藩的个性,任何人都不能

妨碍他。第二处,便是洪秀全幼子逃脱,曾国藩却上表说以将其杀死,没想到被左宗棠查知,后来要不是

胡林翼在死前对左宗棠嘱咐过,一定要尽力维护曾国藩,估计曾国藩早就被抓住把柄,也不会被后人传诵

了。

 其实,曾国藩和汉刘邦之间有太多相似。两人都是自身没什么真实才干,要不是曾国藩那样谨慎的性

格,几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那他也一定能和刘邦一样成就万世之功业。刘邦此人,说穿了,若只论其本

事及其性格,他就是一个街头地痞,反复无常的小人而已,这从他后来诛杀韩信可看出,不会有谁相信真

的是韩信想谋反吧,简直就是个带刀入白虎堂,莫须有而已。但是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如文臣萧何,

张良,将臣韩信都臣服于他,最后击败楚王项羽,而项羽最多不过是个莽夫而已,若不是有亚父范增之助

,他的功绩也不过就是个陈胜吴广而已。但是后来因为他正是缺乏曾国藩,刘邦等的那种人格魅力以及知

人善用的能力才在绝对优势下输给刘邦,实在令人惋惜。而曾国藩也有彭玉鳞等为其效命才大破太平天国

,有何人不知,曾国藩的那点作战能力,到哪哪就吃败仗,连其弟弟“曾铁桶”曾国荃都不如。说穿了,

不过是个擅长权术的政治诬赖而已,却也成就了如此功绩。

 曾国藩的文学价值以及其历史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洋务运动上,他建造的安庆内军械厂成为洋务运动

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发起了洋务运动,使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的。

 历史人物成为文学形象的必备条件便是要有对这个人的争论,往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诸如刘邦、项

羽、刘备、曹操,以及曾国藩等。就是因为曾国藩是这样一个性格突出,个性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而又有诸如曾剃头,到哪哪就输,洋务运动以及其为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领等等,而且又处在一个那

样的历史背景中,这使他肯定,而且不得不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以及历史人物。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眼里被视为是相对立的,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封建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它的特点是"重伦理,轻科学,重政术,轻生产,重传统,轻创新,重保守,轻改革,也就是所谓重道轻器,重本轻末,重义轻得"。而中国的近代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它不是从中国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而是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与民主。严复曾经对中西文化进行过比较,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方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也有的说:"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圣人的道,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器物技艺。"中西文化无疑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但西方近代文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萌发生长,就必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近代文化是通过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对抗、斗争、调和、融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近代文化。因此,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对立的一面,也还有相通之处。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多有通融两种文化的品格。曾国藩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曾国藩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可以说: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就全盘拒绝呢?许多论者认为,不可以,他既不是对西方文化不分良莠一概拒绝的封建顽固派,也不是不顾中国国情对西方文化一律照搬的所谓"全盘西化"派,而是主张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中体西用"论者。曾国藩对中西文化,都是持扬弃态度,对彼此的长短有个清醒的认识,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主体地位,而辅以西方文化。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在高扬"卫道"旗帜的同时,把传统儒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发掘出来,形成"义理经济"合一的新格局,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恢复了其中号召士林,维系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长短有透彻的了解,他就能够吸取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引进西方近代文化。

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曾国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为什么又能够成为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呢?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呢?有的论者论述道:"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性质,一是曾国藩的自身特点"。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既有保守性,也有进取性,既有封闭性,也有开放性",不同意说儒学完全是封闭的,保守的,正是儒学的某种进取性、开放性,导致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这一几千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手,能够提出自己的对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在保持自身思想文化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某些长处,诸如坚船利炮之类,以与之对抗"。这是曾国藩之所以开创近代文化的客观方面。其主观方面,是自身原因。论者说"首先,他不仅是个学者,还是个政治家。他学习一切学问的目的,都是为了用以解决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政治问题。所以,他借以建功立业的学问主要并不是理学,而是经世之学"。他着眼于整个统治阶级之最高利益和兴衰安危,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派的兴旺发达,因而,他治学向无门户之见,对一切有用的知识、学问,都主张全盘接受,融会贯通,"应时切要,择长而用","习洋人之长,以强化自身。"再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多借洋器之器,洋人之力,亦取得成效,并使得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师夷之长的自信心。有的论者同意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分析,但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对立之外还有同一的方面,正是同一性才能使两种对立的文化调和融汇,产生出具有中国历史和国情特色的中国近代文化。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都是大军区司令,李鸿章相当于国防部兼外交部部长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按照职位大小应该怎么排?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

但后来官比曾国藩大(清朝怀疑曾国藩湘军不轨)

张之洞别说了总督都没玩过几回,就是办厂的。

左宗棠根曾国藩差不多。

总之要看哪个时段,更要看实权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都是大军区司令,李鸿章相当于国防部兼外交部部长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1837年9月12日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当时其父张瑛任兴义知府),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时。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十二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咸丰三年(1853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1863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其间,为清流派重要成员,与张佩纶、黄体芳、宝廷、陈宝琛、吴大澄、张观准、刘恩溥、吴可读、邓承修、何金寿等人一起,放言高论,纠弹时政,抨击奕?、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有“四谏”、“六君子”、“十朋”之称。

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为任封疆大吏之始。以后政治态度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击败法国军队。同时,在广东筹建官办新式企业,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广东水陆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以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一直久于此任。他将在广东向外国订购的机器移设湖北,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括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1894~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筹练江南自强军,后又以之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为培养洋务人才,尤注重广办学校,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在举办洋务事业中,还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

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强,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本军队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事。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李“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于日之说,于2月28日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月29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提出废约办法“惟有乞援强国一策”。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5日,张之洞仍致电唐景崧,希望他激励士勇民众坚守台北府,并鼓励唐“自率大支亲兵,获饷械,择便利驻扎,或战、或攻、或守,相机因应,务取活便,方能得势。”可是唐景崧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望,7日乘船退回厦门。最后只剩刘永福在台湾领导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军。但是“饷械奇绌”,多次向张之洞求援,张之洞虽有饷械,却不敢接济,10月19日,刘永福战败,退归厦门。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颇得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好感,并任用其中一些人充当幕僚。戊戌变法时期,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1895年秋京师强学会成立时,捐金五千为助;未几上海强学分会成立,被推为会长,并派旧属汪康年助办《时务报》;同时对湖南南学会和《湘学新报》亦颇表赞助。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表明与维新派的分歧,登报声明自除会长之名,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并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等。1898年4月,撰《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攻击维新思想,反对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是年夏,八国联军进逼京津,清政府对外宣战,乃于地方拥兵自重,并在英国策动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8月间,在汉口通过英国领事,破获设于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捕杀唐才常等人。随后又在鄂、湘、皖镇压了由维新派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联络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及调整中法关系十二事,采用西法十一事,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1903年,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商办学务,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在东南地区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因此受到社会进步舆论的强烈谴责。1907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次年清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受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1909年(宣统元年)病故,谥文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曾国藩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还是历史人物,他都是成功的。

从文学上看,他被塑造塑造成了一个处政严明的清官,“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体现了

他这一点,因此他得名“曾剃头”。在历史上,如果说左宗棠是个将才,则曾国藩便是帅才了。何以谓之

帅才呢?就是那些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处事方式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使大量将才围在自己身边供

自己差遣的人。帅才不需要精通兵法,不需要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更不需要惊世才干,因为当你拥有了这

些,你便成了将才,比如左宗棠。曾国藩精通八股,崇尚理学,做事极其谨慎,非常能忍,而且从不落人

话柄,朝廷上下他莫不四通八达,几乎没有他的对头,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汉人却能长期立于朝中不倒的原

因。他一生中最大的差错也就两处,一处是其弟,原以为战死沙场,好不光荣,但却突然出现,原来是死

里逃生,本是好事,在对于曾国藩来说,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要不是兄弟情深,他要其弟隐姓埋名,从

此一生便碌碌无谓,郁郁终生。如果换成其他人,估计早以成刀下之鬼,以曾国藩的个性,任何人都不能

妨碍他。第二处,便是洪秀全幼子逃脱,曾国藩却上表说以将其杀死,没想到被左宗棠查知,后来要不是

胡林翼在死前对左宗棠嘱咐过,一定要尽力维护曾国藩,估计曾国藩早就被抓住把柄,也不会被后人传诵

了。

 其实,曾国藩和汉刘邦之间有太多相似。两人都是自身没什么真实才干,要不是曾国藩那样谨慎的性

格,几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那他也一定能和刘邦一样成就万世之功业。刘邦此人,说穿了,若只论其本

事及其性格,他就是一个街头地痞,反复无常的小人而已,这从他后来诛杀韩信可看出,不会有谁相信真

的是韩信想谋反吧,简直就是个带刀入白虎堂,莫须有而已。但是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如文臣萧何,

张良,将臣韩信都臣服于他,最后击败楚王项羽,而项羽最多不过是个莽夫而已,若不是有亚父范增之助

,他的功绩也不过就是个陈胜吴广而已。但是后来因为他正是缺乏曾国藩,刘邦等的那种人格魅力以及知

人善用的能力才在绝对优势下输给刘邦,实在令人惋惜。而曾国藩也有彭玉鳞等为其效命才大破太平天国

,有何人不知,曾国藩的那点作战能力,到哪哪就吃败仗,连其弟弟“曾铁桶”曾国荃都不如。说穿了,

不过是个擅长权术的政治诬赖而已,却也成就了如此功绩。

 曾国藩的文学价值以及其历史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洋务运动上,他建造的安庆内军械厂成为洋务运动

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发起了洋务运动,使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的。

 历史人物成为文学形象的必备条件便是要有对这个人的争论,往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诸如刘邦、项

羽、刘备、曹操,以及曾国藩等。就是因为曾国藩是这样一个性格突出,个性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而又有诸如曾剃头,到哪哪就输,洋务运动以及其为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领等等,而且又处在一个那

样的历史背景中,这使他肯定,而且不得不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以及历史人物。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眼里被视为是相对立的,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封建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它的特点是"重伦理,轻科学,重政术,轻生产,重传统,轻创新,重保守,轻改革,也就是所谓重道轻器,重本轻末,重义轻得"。而中国的近代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它不是从中国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而是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与民主。严复曾经对中西文化进行过比较,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方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也有的说:"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圣人的道,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器物技艺。"中西文化无疑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但西方近代文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萌发生长,就必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近代文化是通过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对抗、斗争、调和、融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近代文化。因此,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对立的一面,也还有相通之处。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多有通融两种文化的品格。曾国藩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曾国藩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可以说: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就全盘拒绝呢?许多论者认为,不可以,他既不是对西方文化不分良莠一概拒绝的封建顽固派,也不是不顾中国国情对西方文化一律照搬的所谓"全盘西化"派,而是主张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中体西用"论者。曾国藩对中西文化,都是持扬弃态度,对彼此的长短有个清醒的认识,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主体地位,而辅以西方文化。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在高扬"卫道"旗帜的同时,把传统儒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发掘出来,形成"义理经济"合一的新格局,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恢复了其中号召士林,维系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长短有透彻的了解,他就能够吸取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引进西方近代文化。

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曾国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为什么又能够成为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呢?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呢?有的论者论述道:"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性质,一是曾国藩的自身特点"。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既有保守性,也有进取性,既有封闭性,也有开放性",不同意说儒学完全是封闭的,保守的,正是儒学的某种进取性、开放性,导致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这一几千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手,能够提出自己的对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在保持自身思想文化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某些长处,诸如坚船利炮之类,以与之对抗"。这是曾国藩之所以开创近代文化的客观方面。其主观方面,是自身原因。论者说"首先,他不仅是个学者,还是个政治家。他学习一切学问的目的,都是为了用以解决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政治问题。所以,他借以建功立业的学问主要并不是理学,而是经世之学"。他着眼于整个统治阶级之最高利益和兴衰安危,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派的兴旺发达,因而,他治学向无门户之见,对一切有用的知识、学问,都主张全盘接受,融会贯通,"应时切要,择长而用","习洋人之长,以强化自身。"再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多借洋器之器,洋人之力,亦取得成效,并使得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师夷之长的自信心。有的论者同意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分析,但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对立之外还有同一的方面,正是同一性才能使两种对立的文化调和融汇,产生出具有中国历史和国情特色的中国近代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