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胡**等领导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合影留念。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董强
公元1988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9周年之际,三军将士统一换上佩戴军衔的崭新军服。从电视屏幕上目睹此情此景,时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的姚望激动不已,当即电话指示《北京青年报》一定要搞好宣传。
如今回眸21年前实行的军衔制,人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新时期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已经载入人民军队的辉煌史册,并对军队今天和未来各项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
正规化 呼唤告别“四不像”
“您是什么军衔?”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一个代表团抵达美国,美方接待人员问代表团团长、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胥光义,意思很明白:我们按什么规格接待您?怎么回答呢?1955年他获授少将军衔,可30年过去了,我军取消军衔制已20余年。无奈之下,美军只好给这位尊贵的客人估计军衔——算“四星上将”(和平时期美军最高军衔)吧。
这次出访代表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没有军衔,不利于国际交往。
军衔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1979年,在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中,狭窄的国防公路上坦克车、装备车、运输车和步兵队伍拥挤在一起,被堵在十字路口,黑压压一片……“部队的指挥官为什么不站出来?”首都北京,电视屏幕前的老将军们动怒了,可马上便意识到:一样的服装和徽章,部队之间又没有隶属关系,谁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