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是基督徒吗?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有人说康熙皇帝是基督徒。本人清史学的不好,也没研究过“基督教”,费了好多功夫还是无解。有哪位高人可以解释一下,给个说法。正史、野史都可,但应有实据。

先谢谢了。说康熙是基督徒,我不相信,当然不是说天主教/基督教的问题,虽然教徒说起二者的区别很在意,但真正提到基督徒的时候,往往就混在一起了。

康熙的那两首诗的出处本身确实是需要证明的,拿需要证明的东西来证明另一件需要证明的事太牵强了。康熙曾在教皇通谕上朱批:“只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人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等,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说这样话的一个人是教徒,让人不敢相信。康熙可能是某段时期对天主教有好感,从他追祭汤若望、善待南怀仁、徐日升等事上可以看出。但说他是教徒,不免有些牵强,说他不是吧,又谁也不知道,所以这种事,还是存而不论为好,他是否教徒本来无甚关系,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这类事来支持自己的信仰。

我不想判断康熙是否教徒,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说几句话,身为一个基督徒,无论是网上网下、工作生活,都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所信仰的作见证。捕风捉影的事应该杜绝,而不是人云亦云。圣经箴言4章24节:“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与各位分享。

如果康熙是基督教徒,就不会祭天祭祖了,清朝不修长城修寺庙,这是世人皆知的,孝庄太后是念佛安然去世的;康熙没有那么糊涂!康熙并非基督教徒,他曾在祖祠上香!!!!!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在历史版问会比较好,一些对清代历史有研究的人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有所见解.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这首所谓的“诗”要说是康熙写的,打死我都不信。

古人作诗要讲究格律的,起码要押韵,即使古风或者排律允许换韵,也不至于像这个东西一样。这个玩意押什么韵?无论是古韵今韵,能找到么?中国的基督教的信徒们能找出来给大家瞧瞧么?更不用说其它格律了。要想造假,也得好好学点基本的东西。让李逵去伪造书信印章,能成么?

再看看其中的语句,粗鄙不堪,一看就是现代人而且是不懂诗词的伪作。要说这是康熙写的,简直对康熙是一种侮辱。即使人家写诗不太专业,也是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哪里能写的出这样的狗屎?

前面一个似乎伪造的还稍微像个样子,但是明显是要伪造一个七律,但是仔细一看,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各位“教友”,中国的诗不是这么作滴!!!!虽然现在格律诗不流行了,格律这个东西还是有人感兴趣在学的。非常不幸,在下不才还略知一二。

现在看来,所谓康熙是基督徒的证据就是这么两首伪造的垃圾“诗”。如果有其它证据,再考。光凭这两个假东西就来胡说八道,实在骗术拙劣。

另外,基督教来中国传教,拉拢康熙的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就是算计中国的领土,妄图把中国纳入教会统治之下。

这样的事情,对于从小就认识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康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开始接受基督教徒的传教,不过看中了他们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对国外敌情了解的需要。一旦触及底线,还是要灭个干净的。

康熙的禁教非常及时,对于狼子野心的基督教,不株连九族就算客气了。哪里还容得他们在这里蛊惑人心,掩盖了自私虚伪野蛮残忍的本性,掩盖了侵略的根本目的,厚颜无耻的大谈行善积德。搞笑的很。所以康熙是比较不错的皇帝之一。

更加搞笑的是,现在的中国基督教徒们,把这个把基督教老祖宗们差点灭了的皇帝,搬将出来,拉虎皮作大旗,似乎也成了光荣和骄傲的代表,可悲可怜可气居我所知康熙在接受基督的救恩后.因迫与帝皇的压力和中国人的"大多数",不敢直接信耶酥.只用了楼上的两首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算不上是个'基督徒'的.由于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礼遇,使天主教的传播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已经达到十几、二十万,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顺治皇帝于1662年去世之后,六岁大的康熙继位,由几位摄政王把持朝政。他们开始时还能维持顺治时对传教士的礼遇,但过了不久,就在坚决反对天主教的大臣杨光先和因重用西方传教士出掌「钦天监」而失势的阿拉伯天文历法学者的合力攻击之下,致使摄政王于1664年发动了对天主教宣教士的逼迫。汤若望和他在「钦天监」的助手南怀仁(ferduandusverbiest)都遭到监禁,甚至准备要处死所有的西方宣教士。然而,由于皇太后的干预,再加上突然发生地震,摄政大臣们担心上天降灾害,便将他们释放,但「钦天监」的天文历算工作则交给阿拉伯学者负责。

1666年,汤若望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利玛窦的陵墓旁边。1668年,康熙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他指责杨光先和他的阿拉伯朋友所修订的历法不够精确,故命令南怀仁等天主教宣教士和阿拉伯学者比赛,看谁的算法更准确。最后,康熙评断西方宣教士取胜,南怀仁于1669年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杨光先被判死刑,但念他年老体衰,故恩准他告老还乡。

南怀仁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常要他讲解西方数学、科学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并授予他从一品顶带。南怀仁于1688年逝世,埋葬在利玛窦和汤若望的坟墓旁边。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沙勿略(francisxavier)和利玛窦等人理想中的「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即将出现在「中央帝国」(themiddlekingdom)。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怎样写的: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诗把主耶稣受难的事描述得十分完备,文字简洁、生动。如果没有熟读圣经,绝对写不出来。十字架、彼得三次不认主、鞭挞肤裂、与二盗同死以及「十架七言」等,都有所交代。诗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所谓「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康熙几乎接受了天主教信仰,这点在他所写的【基督死】一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不过,他所愿意接受的天主教信仰,就是利玛窦所阐释的,与中国的儒家礼教相融合的天主教。其中最有指标性意义的,就是对祭祖和祭孔的态度。利玛窦在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之后,清楚地认识到祭祖和祭孔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神圣的地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祭祖是他们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他们维系家族传统的有力手段。而祭孔则是当时国家体制中的盛大庆典,与朝廷科举选士制度紧密结合,对于维护皇朝官僚统治体制的传承,有着无可代替的功用。因此,祭祖和祭孔是关系到整个皇朝统治基础的大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废弃的。

利玛窦看清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就想要绕开这个阻碍中国人,特别是阻碍士大夫和上层贵族接受天主教信仰的问题。利玛窦借用中国古籍中的「上帝」一词指称圣经中的创造主耶和华神。他指出祭祖和祭孔祇不过是表达人们对祖先和古圣先贤的怀念及感恩之情,就像西方人去墓地向故人献花凭吊一般,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意义。他甚至认为供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和孔庙里的孔孟牌位,都祇是祖先和圣贤的象征,并没有鬼神或灵魂附在其中。因此,他认为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之后,仍然可以参加祭祖和祭孔的典礼,祇要他们心中不把所祭拜的对象看成神灵,也不敬献供品就可以了。

自利玛窦提出以上解释之后,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修士都认同他的做法。他们这种对中国传统礼仪妥协的态度,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也是他得到朝廷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继耶稣会之后来华传教的其它宗派中,有很多并不认同利玛窦所作的阐释,因而一方面在中国与耶稣会争辩,另一方面也去欧洲散布攻击耶稣会流言,尤其是屡次上书给教宗,要求就所谓「中国礼仪问题」作出裁决。当时的教宗先是按多明我会(dominican)和方济格会(franciscan)修士的告诉否决了耶稣会的作法(1645年),后来又接受耶稣会的申辩,认可了他们的作法(1656年)。但是,反对派却一直不服,不断抗争。耶稣会也努力维护自己的立场,并要求康熙作出裁定,康熙亦于1700年11月30日宣布了他对耶稣会的支持,并将敕文寄给教廷。结果,教廷却认为耶稣会让一位世俗君主裁定教会事务是很严重的错误,因而新教宗格勒门十一(clementxi)于1704年11月20日正式发出谕令,禁止用「上帝」一词称呼造物主,禁止中国信徒祭祖祭孔。1705年,教宗特使多罗(charlesmillarddetournon),要求康熙允许中国信徒遵守「禁约」。康熙先以礼相待,后来因对方态度顽固而发怒,将多罗驱逐出境,软禁在澳门的一处修道院里,直到病死在那里。

教宗又于1715年宣布谕令,再次强调中国信徒不可祭祖祭孔,不可用「上帝」一词,并再帕特使嘉乐(jeanambrosecharlesmezzabarba)来华,试图说服康熙。嘉乐于1720年11月25日抵达北京,康熙于12月2日召见,次日又设宴款待。12月17日再次召见,明确答复他拒绝教宗谕令,并在教宗谕令上朱批说:「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嘉乐遂被驱逐出境。

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继位后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禁教措施。从此以后,在一百多年里,清廷严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为止。这其间祇有少数天主教宣教士秘密进入中国,在各地活动,信徒人数也大幅度下降。

关于康熙的天主教信仰

康熙于1662年继皇帝大位之初年仅六岁,在几位摄政王的把持下,曾对西方传教士和天主教发动过一次短时期的逼迫。然而,康熙于1668年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之后,重新采取了保护天主教宣教事业的政策,并仍旧启用西方宣教士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南怀仁逝世后,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

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由于后来发生的所谓「礼仪之争」,却使康熙最终与罗马教廷闹翻了脸,西方传教士造就一位「东方康士坦丁大帝」的理想功亏一篑,至今仍为中外天主教人士及众多教会史家唏嘘扼腕,痛悔不已。他们认为如果当年教宗与康熙达成共识,今天的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中国的历史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这祇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天主教在华宣教事业所遭遇到的挫折,必须放在中西宗教和文化的冲突的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其中所牵涉的问题极其复杂,而所谓「礼仪之争」则祇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有没有它都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势。

那么,康熙是否如天主教宣教士所言已经皈信天主教呢?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参阅本报今年七月号第十三版拙文)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诗中有「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康熙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从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确实有接受基督为救主的心愿。但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他皈信天主教的过程并未最终达成。这样的结果究竟是罗马教廷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态度所造成的呢,还是康熙自身的内心状况所造成的?我认为是后者,因为他无论对天主教信仰有多少宽容,有多少期待,对圣经和天主教教义有多少了解,他仍然是一位深受儒道两大传统影响,并以之为中华文化的「正统」(orthodoxy)的封建君主。当西方宗教文化伤害到这个所谓的「道统」时,他仍然毫不犹豫他选择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而放弃外来的所谓「道德文明」。话又说回来,即使康熙真的作了「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强迫国人把天主教尊为「国教」,那又能怎样呢?我相信历史的逻辑发展,仍然会迫使后来的人采取同样的排外行动。

康熙皇帝关于基督信仰的两首诗

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

基督死

清康熙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生命之宝

清康熙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来源:信德网有人说康熙皇帝是基督徒。本人清史学的不好,也没研究过“基督教”,费了好多功夫还是无解。有哪位高人可以解释一下,给个说法。正史、野史都可,但应有实据。

先谢谢了。说康熙是基督徒,我不相信,当然不是说天主教/基督教的问题,虽然教徒说起二者的区别很在意,但真正提到基督徒的时候,往往就混在一起了。

康熙的那两首诗的出处本身确实是需要证明的,拿需要证明的东西来证明另一件需要证明的事太牵强了。康熙曾在教皇通谕上朱批:“只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人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等,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说这样话的一个人是教徒,让人不敢相信。康熙可能是某段时期对天主教有好感,从他追祭汤若望、善待南怀仁、徐日升等事上可以看出。但说他是教徒,不免有些牵强,说他不是吧,又谁也不知道,所以这种事,还是存而不论为好,他是否教徒本来无甚关系,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这类事来支持自己的信仰。

我不想判断康熙是否教徒,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说几句话,身为一个基督徒,无论是网上网下、工作生活,都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所信仰的作见证。捕风捉影的事应该杜绝,而不是人云亦云。圣经箴言4章24节:“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与各位分享。

康熙皇帝关于基督信仰的两首诗

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

基督死

清康熙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生命之宝

清康熙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来源:信德网

由于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礼遇,使天主教的传播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已经达到十几、二十万,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顺治皇帝于1662年去世之后,六岁大的康熙继位,由几位摄政王把持朝政。他们开始时还能维持顺治时对传教士的礼遇,但过了不久,就在坚决反对天主教的大臣杨光先和因重用西方传教士出掌「钦天监」而失势的阿拉伯天文历法学者的合力攻击之下,致使摄政王于1664年发动了对天主教宣教士的逼迫。汤若望和他在「钦天监」的助手南怀仁(ferduandusverbiest)都遭到监禁,甚至准备要处死所有的西方宣教士。然而,由于皇太后的干预,再加上突然发生地震,摄政大臣们担心上天降灾害,便将他们释放,但「钦天监」的天文历算工作则交给阿拉伯学者负责。

1666年,汤若望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利玛窦的陵墓旁边。1668年,康熙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他指责杨光先和他的阿拉伯朋友所修订的历法不够精确,故命令南怀仁等天主教宣教士和阿拉伯学者比赛,看谁的算法更准确。最后,康熙评断西方宣教士取胜,南怀仁于1669年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杨光先被判死刑,但念他年老体衰,故恩准他告老还乡。

南怀仁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常要他讲解西方数学、科学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并授予他从一品顶带。南怀仁于1688年逝世,埋葬在利玛窦和汤若望的坟墓旁边。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沙勿略(francisxavier)和利玛窦等人理想中的「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即将出现在「中央帝国」(themiddlekingdom)。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怎样写的: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诗把主耶稣受难的事描述得十分完备,文字简洁、生动。如果没有熟读圣经,绝对写不出来。十字架、彼得三次不认主、鞭挞肤裂、与二盗同死以及「十架七言」等,都有所交代。诗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所谓「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康熙几乎接受了天主教信仰,这点在他所写的【基督死】一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不过,他所愿意接受的天主教信仰,就是利玛窦所阐释的,与中国的儒家礼教相融合的天主教。其中最有指标性意义的,就是对祭祖和祭孔的态度。利玛窦在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之后,清楚地认识到祭祖和祭孔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神圣的地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祭祖是他们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他们维系家族传统的有力手段。而祭孔则是当时国家体制中的盛大庆典,与朝廷科举选士制度紧密结合,对于维护皇朝官僚统治体制的传承,有着无可代替的功用。因此,祭祖和祭孔是关系到整个皇朝统治基础的大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废弃的。

利玛窦看清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就想要绕开这个阻碍中国人,特别是阻碍士大夫和上层贵族接受天主教信仰的问题。利玛窦借用中国古籍中的「上帝」一词指称圣经中的创造主耶和华神。他指出祭祖和祭孔祇不过是表达人们对祖先和古圣先贤的怀念及感恩之情,就像西方人去墓地向故人献花凭吊一般,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意义。他甚至认为供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和孔庙里的孔孟牌位,都祇是祖先和圣贤的象征,并没有鬼神或灵魂附在其中。因此,他认为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之后,仍然可以参加祭祖和祭孔的典礼,祇要他们心中不把所祭拜的对象看成神灵,也不敬献供品就可以了。

自利玛窦提出以上解释之后,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修士都认同他的做法。他们这种对中国传统礼仪妥协的态度,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也是他得到朝廷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继耶稣会之后来华传教的其它宗派中,有很多并不认同利玛窦所作的阐释,因而一方面在中国与耶稣会争辩,另一方面也去欧洲散布攻击耶稣会流言,尤其是屡次上书给教宗,要求就所谓「中国礼仪问题」作出裁决。当时的教宗先是按多明我会(dominican)和方济格会(franciscan)修士的告诉否决了耶稣会的作法(1645年),后来又接受耶稣会的申辩,认可了他们的作法(1656年)。但是,反对派却一直不服,不断抗争。耶稣会也努力维护自己的立场,并要求康熙作出裁定,康熙亦于1700年11月30日宣布了他对耶稣会的支持,并将敕文寄给教廷。结果,教廷却认为耶稣会让一位世俗君主裁定教会事务是很严重的错误,因而新教宗格勒门十一(clementxi)于1704年11月20日正式发出谕令,禁止用「上帝」一词称呼造物主,禁止中国信徒祭祖祭孔。1705年,教宗特使多罗(charlesmillarddetournon),要求康熙允许中国信徒遵守「禁约」。康熙先以礼相待,后来因对方态度顽固而发怒,将多罗驱逐出境,软禁在澳门的一处修道院里,直到病死在那里。

教宗又于1715年宣布谕令,再次强调中国信徒不可祭祖祭孔,不可用「上帝」一词,并再帕特使嘉乐(jeanambrosecharlesmezzabarba)来华,试图说服康熙。嘉乐于1720年11月25日抵达北京,康熙于12月2日召见,次日又设宴款待。12月17日再次召见,明确答复他拒绝教宗谕令,并在教宗谕令上朱批说:「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嘉乐遂被驱逐出境。

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继位后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禁教措施。从此以后,在一百多年里,清廷严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为止。这其间祇有少数天主教宣教士秘密进入中国,在各地活动,信徒人数也大幅度下降。

关于康熙的天主教信仰

康熙于1662年继皇帝大位之初年仅六岁,在几位摄政王的把持下,曾对西方传教士和天主教发动过一次短时期的逼迫。然而,康熙于1668年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之后,重新采取了保护天主教宣教事业的政策,并仍旧启用西方宣教士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南怀仁逝世后,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

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由于后来发生的所谓「礼仪之争」,却使康熙最终与罗马教廷闹翻了脸,西方传教士造就一位「东方康士坦丁大帝」的理想功亏一篑,至今仍为中外天主教人士及众多教会史家唏嘘扼腕,痛悔不已。他们认为如果当年教宗与康熙达成共识,今天的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中国的历史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这祇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天主教在华宣教事业所遭遇到的挫折,必须放在中西宗教和文化的冲突的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其中所牵涉的问题极其复杂,而所谓「礼仪之争」则祇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有没有它都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势。

那么,康熙是否如天主教宣教士所言已经皈信天主教呢?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参阅本报今年七月号第十三版拙文)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诗中有「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康熙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从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确实有接受基督为救主的心愿。但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他皈信天主教的过程并未最终达成。这样的结果究竟是罗马教廷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态度所造成的呢,还是康熙自身的内心状况所造成的?我认为是后者,因为他无论对天主教信仰有多少宽容,有多少期待,对圣经和天主教教义有多少了解,他仍然是一位深受儒道两大传统影响,并以之为中华文化的「正统」(orthodoxy)的封建君主。当西方宗教文化伤害到这个所谓的「道统」时,他仍然毫不犹豫他选择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而放弃外来的所谓「道德文明」。话又说回来,即使康熙真的作了「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强迫国人把天主教尊为「国教」,那又能怎样呢?我相信历史的逻辑发展,仍然会迫使后来的人采取同样的排外行动。

居我所知康熙在接受基督的救恩后.因迫与帝皇的压力和中国人的"大多数",不敢直接信耶酥.只用了楼上的两首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算不上是个'基督徒'的.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这首所谓的“诗”要说是康熙写的,打死我都不信。

古人作诗要讲究格律的,起码要押韵,即使古风或者排律允许换韵,也不至于像这个东西一样。这个玩意押什么韵?无论是古韵今韵,能找到么?中国的基督教的信徒们能找出来给大家瞧瞧么?更不用说其它格律了。要想造假,也得好好学点基本的东西。让李逵去伪造书信印章,能成么?

再看看其中的语句,粗鄙不堪,一看就是现代人而且是不懂诗词的伪作。要说这是康熙写的,简直对康熙是一种侮辱。即使人家写诗不太专业,也是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哪里能写的出这样的狗屎?

前面一个似乎伪造的还稍微像个样子,但是明显是要伪造一个七律,但是仔细一看,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各位“教友”,中国的诗不是这么作滴!!!!虽然现在格律诗不流行了,格律这个东西还是有人感兴趣在学的。非常不幸,在下不才还略知一二。

现在看来,所谓康熙是基督徒的证据就是这么两首伪造的垃圾“诗”。如果有其它证据,再考。光凭这两个假东西就来胡说八道,实在骗术拙劣。

另外,基督教来中国传教,拉拢康熙的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就是算计中国的领土,妄图把中国纳入教会统治之下。

这样的事情,对于从小就认识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康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开始接受基督教徒的传教,不过看中了他们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对国外敌情了解的需要。一旦触及底线,还是要灭个干净的。

康熙的禁教非常及时,对于狼子野心的基督教,不株连九族就算客气了。哪里还容得他们在这里蛊惑人心,掩盖了自私虚伪野蛮残忍的本性,掩盖了侵略的根本目的,厚颜无耻的大谈行善积德。搞笑的很。所以康熙是比较不错的皇帝之一。

更加搞笑的是,现在的中国基督教徒们,把这个把基督教老祖宗们差点灭了的皇帝,搬将出来,拉虎皮作大旗,似乎也成了光荣和骄傲的代表,可悲可怜可气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在历史版问会比较好,一些对清代历史有研究的人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有所见解.康熙并非基督教徒,他曾在祖祠上香!!!!!如果康熙是基督教徒,就不会祭天祭祖了,清朝不修长城修寺庙,这是世人皆知的,孝庄太后是念佛安然去世的;康熙没有那么糊涂!有人说康熙皇帝是基督徒。本人清史学的不好,也没研究过“基督教”,费了好多功夫还是无解。有哪位高人可以解释一下,给个说法。正史、野史都可,但应有实据。

先谢谢了。说康熙是基督徒,我不相信,当然不是说天主教/基督教的问题,虽然教徒说起二者的区别很在意,但真正提到基督徒的时候,往往就混在一起了。

康熙的那两首诗的出处本身确实是需要证明的,拿需要证明的东西来证明另一件需要证明的事太牵强了。康熙曾在教皇通谕上朱批:“只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人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等,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说这样话的一个人是教徒,让人不敢相信。康熙可能是某段时期对天主教有好感,从他追祭汤若望、善待南怀仁、徐日升等事上可以看出。但说他是教徒,不免有些牵强,说他不是吧,又谁也不知道,所以这种事,还是存而不论为好,他是否教徒本来无甚关系,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这类事来支持自己的信仰。

我不想判断康熙是否教徒,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说几句话,身为一个基督徒,无论是网上网下、工作生活,都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所信仰的作见证。捕风捉影的事应该杜绝,而不是人云亦云。圣经箴言4章24节:“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与各位分享。

康熙皇帝关于基督信仰的两首诗

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

基督死

清康熙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生命之宝

清康熙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来源:信德网

由于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礼遇,使天主教的传播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已经达到十几、二十万,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顺治皇帝于1662年去世之后,六岁大的康熙继位,由几位摄政王把持朝政。他们开始时还能维持顺治时对传教士的礼遇,但过了不久,就在坚决反对天主教的大臣杨光先和因重用西方传教士出掌「钦天监」而失势的阿拉伯天文历法学者的合力攻击之下,致使摄政王于1664年发动了对天主教宣教士的逼迫。汤若望和他在「钦天监」的助手南怀仁(ferduandusverbiest)都遭到监禁,甚至准备要处死所有的西方宣教士。然而,由于皇太后的干预,再加上突然发生地震,摄政大臣们担心上天降灾害,便将他们释放,但「钦天监」的天文历算工作则交给阿拉伯学者负责。

1666年,汤若望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利玛窦的陵墓旁边。1668年,康熙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他指责杨光先和他的阿拉伯朋友所修订的历法不够精确,故命令南怀仁等天主教宣教士和阿拉伯学者比赛,看谁的算法更准确。最后,康熙评断西方宣教士取胜,南怀仁于1669年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杨光先被判死刑,但念他年老体衰,故恩准他告老还乡。

南怀仁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常要他讲解西方数学、科学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并授予他从一品顶带。南怀仁于1688年逝世,埋葬在利玛窦和汤若望的坟墓旁边。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沙勿略(francisxavier)和利玛窦等人理想中的「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即将出现在「中央帝国」(themiddlekingdom)。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怎样写的: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诗把主耶稣受难的事描述得十分完备,文字简洁、生动。如果没有熟读圣经,绝对写不出来。十字架、彼得三次不认主、鞭挞肤裂、与二盗同死以及「十架七言」等,都有所交代。诗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所谓「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康熙几乎接受了天主教信仰,这点在他所写的【基督死】一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不过,他所愿意接受的天主教信仰,就是利玛窦所阐释的,与中国的儒家礼教相融合的天主教。其中最有指标性意义的,就是对祭祖和祭孔的态度。利玛窦在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之后,清楚地认识到祭祖和祭孔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神圣的地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祭祖是他们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他们维系家族传统的有力手段。而祭孔则是当时国家体制中的盛大庆典,与朝廷科举选士制度紧密结合,对于维护皇朝官僚统治体制的传承,有着无可代替的功用。因此,祭祖和祭孔是关系到整个皇朝统治基础的大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废弃的。

利玛窦看清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就想要绕开这个阻碍中国人,特别是阻碍士大夫和上层贵族接受天主教信仰的问题。利玛窦借用中国古籍中的「上帝」一词指称圣经中的创造主耶和华神。他指出祭祖和祭孔祇不过是表达人们对祖先和古圣先贤的怀念及感恩之情,就像西方人去墓地向故人献花凭吊一般,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意义。他甚至认为供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和孔庙里的孔孟牌位,都祇是祖先和圣贤的象征,并没有鬼神或灵魂附在其中。因此,他认为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之后,仍然可以参加祭祖和祭孔的典礼,祇要他们心中不把所祭拜的对象看成神灵,也不敬献供品就可以了。

自利玛窦提出以上解释之后,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修士都认同他的做法。他们这种对中国传统礼仪妥协的态度,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也是他得到朝廷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继耶稣会之后来华传教的其它宗派中,有很多并不认同利玛窦所作的阐释,因而一方面在中国与耶稣会争辩,另一方面也去欧洲散布攻击耶稣会流言,尤其是屡次上书给教宗,要求就所谓「中国礼仪问题」作出裁决。当时的教宗先是按多明我会(dominican)和方济格会(franciscan)修士的告诉否决了耶稣会的作法(1645年),后来又接受耶稣会的申辩,认可了他们的作法(1656年)。但是,反对派却一直不服,不断抗争。耶稣会也努力维护自己的立场,并要求康熙作出裁定,康熙亦于1700年11月30日宣布了他对耶稣会的支持,并将敕文寄给教廷。结果,教廷却认为耶稣会让一位世俗君主裁定教会事务是很严重的错误,因而新教宗格勒门十一(clementxi)于1704年11月20日正式发出谕令,禁止用「上帝」一词称呼造物主,禁止中国信徒祭祖祭孔。1705年,教宗特使多罗(charlesmillarddetournon),要求康熙允许中国信徒遵守「禁约」。康熙先以礼相待,后来因对方态度顽固而发怒,将多罗驱逐出境,软禁在澳门的一处修道院里,直到病死在那里。

教宗又于1715年宣布谕令,再次强调中国信徒不可祭祖祭孔,不可用「上帝」一词,并再帕特使嘉乐(jeanambrosecharlesmezzabarba)来华,试图说服康熙。嘉乐于1720年11月25日抵达北京,康熙于12月2日召见,次日又设宴款待。12月17日再次召见,明确答复他拒绝教宗谕令,并在教宗谕令上朱批说:「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嘉乐遂被驱逐出境。

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继位后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禁教措施。从此以后,在一百多年里,清廷严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为止。这其间祇有少数天主教宣教士秘密进入中国,在各地活动,信徒人数也大幅度下降。

关于康熙的天主教信仰

康熙于1662年继皇帝大位之初年仅六岁,在几位摄政王的把持下,曾对西方传教士和天主教发动过一次短时期的逼迫。然而,康熙于1668年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之后,重新采取了保护天主教宣教事业的政策,并仍旧启用西方宣教士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南怀仁逝世后,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

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由于后来发生的所谓「礼仪之争」,却使康熙最终与罗马教廷闹翻了脸,西方传教士造就一位「东方康士坦丁大帝」的理想功亏一篑,至今仍为中外天主教人士及众多教会史家唏嘘扼腕,痛悔不已。他们认为如果当年教宗与康熙达成共识,今天的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中国的历史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这祇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天主教在华宣教事业所遭遇到的挫折,必须放在中西宗教和文化的冲突的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其中所牵涉的问题极其复杂,而所谓「礼仪之争」则祇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有没有它都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势。

那么,康熙是否如天主教宣教士所言已经皈信天主教呢?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参阅本报今年七月号第十三版拙文)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诗中有「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康熙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从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确实有接受基督为救主的心愿。但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他皈信天主教的过程并未最终达成。这样的结果究竟是罗马教廷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态度所造成的呢,还是康熙自身的内心状况所造成的?我认为是后者,因为他无论对天主教信仰有多少宽容,有多少期待,对圣经和天主教教义有多少了解,他仍然是一位深受儒道两大传统影响,并以之为中华文化的「正统」(orthodoxy)的封建君主。当西方宗教文化伤害到这个所谓的「道统」时,他仍然毫不犹豫他选择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而放弃外来的所谓「道德文明」。话又说回来,即使康熙真的作了「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强迫国人把天主教尊为「国教」,那又能怎样呢?我相信历史的逻辑发展,仍然会迫使后来的人采取同样的排外行动。

居我所知康熙在接受基督的救恩后.因迫与帝皇的压力和中国人的"大多数",不敢直接信耶酥.只用了楼上的两首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算不上是个'基督徒'的.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这首所谓的“诗”要说是康熙写的,打死我都不信。

古人作诗要讲究格律的,起码要押韵,即使古风或者排律允许换韵,也不至于像这个东西一样。这个玩意押什么韵?无论是古韵今韵,能找到么?中国的基督教的信徒们能找出来给大家瞧瞧么?更不用说其它格律了。要想造假,也得好好学点基本的东西。让李逵去伪造书信印章,能成么?

再看看其中的语句,粗鄙不堪,一看就是现代人而且是不懂诗词的伪作。要说这是康熙写的,简直对康熙是一种侮辱。即使人家写诗不太专业,也是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哪里能写的出这样的狗屎?

前面一个似乎伪造的还稍微像个样子,但是明显是要伪造一个七律,但是仔细一看,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各位“教友”,中国的诗不是这么作滴!!!!虽然现在格律诗不流行了,格律这个东西还是有人感兴趣在学的。非常不幸,在下不才还略知一二。

现在看来,所谓康熙是基督徒的证据就是这么两首伪造的垃圾“诗”。如果有其它证据,再考。光凭这两个假东西就来胡说八道,实在骗术拙劣。

另外,基督教来中国传教,拉拢康熙的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就是算计中国的领土,妄图把中国纳入教会统治之下。

这样的事情,对于从小就认识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康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开始接受基督教徒的传教,不过看中了他们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对国外敌情了解的需要。一旦触及底线,还是要灭个干净的。

康熙的禁教非常及时,对于狼子野心的基督教,不株连九族就算客气了。哪里还容得他们在这里蛊惑人心,掩盖了自私虚伪野蛮残忍的本性,掩盖了侵略的根本目的,厚颜无耻的大谈行善积德。搞笑的很。所以康熙是比较不错的皇帝之一。

更加搞笑的是,现在的中国基督教徒们,把这个把基督教老祖宗们差点灭了的皇帝,搬将出来,拉虎皮作大旗,似乎也成了光荣和骄傲的代表,可悲可怜可气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在历史版问会比较好,一些对清代历史有研究的人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有所见解.康熙并非基督教徒,他曾在祖祠上香!!!!!如果康熙是基督教徒,就不会祭天祭祖了,清朝不修长城修寺庙,这是世人皆知的,孝庄太后是念佛安然去世的;康熙没有那么糊涂!有人说康熙皇帝是基督徒。本人清史学的不好,也没研究过“基督教”,费了好多功夫还是无解。有哪位高人可以解释一下,给个说法。正史、野史都可,但应有实据。

先谢谢了。说康熙是基督徒,我不相信,当然不是说天主教/基督教的问题,虽然教徒说起二者的区别很在意,但真正提到基督徒的时候,往往就混在一起了。

康熙的那两首诗的出处本身确实是需要证明的,拿需要证明的东西来证明另一件需要证明的事太牵强了。康熙曾在教皇通谕上朱批:“只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人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等,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说这样话的一个人是教徒,让人不敢相信。康熙可能是某段时期对天主教有好感,从他追祭汤若望、善待南怀仁、徐日升等事上可以看出。但说他是教徒,不免有些牵强,说他不是吧,又谁也不知道,所以这种事,还是存而不论为好,他是否教徒本来无甚关系,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这类事来支持自己的信仰。

我不想判断康熙是否教徒,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说几句话,身为一个基督徒,无论是网上网下、工作生活,都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所信仰的作见证。捕风捉影的事应该杜绝,而不是人云亦云。圣经箴言4章24节:“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与各位分享。

康熙皇帝关于基督信仰的两首诗

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

基督死

清康熙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生命之宝

清康熙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来源:信德网

由于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礼遇,使天主教的传播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已经达到十几、二十万,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顺治皇帝于1662年去世之后,六岁大的康熙继位,由几位摄政王把持朝政。他们开始时还能维持顺治时对传教士的礼遇,但过了不久,就在坚决反对天主教的大臣杨光先和因重用西方传教士出掌「钦天监」而失势的阿拉伯天文历法学者的合力攻击之下,致使摄政王于1664年发动了对天主教宣教士的逼迫。汤若望和他在「钦天监」的助手南怀仁(ferduandusverbiest)都遭到监禁,甚至准备要处死所有的西方宣教士。然而,由于皇太后的干预,再加上突然发生地震,摄政大臣们担心上天降灾害,便将他们释放,但「钦天监」的天文历算工作则交给阿拉伯学者负责。

1666年,汤若望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利玛窦的陵墓旁边。1668年,康熙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他指责杨光先和他的阿拉伯朋友所修订的历法不够精确,故命令南怀仁等天主教宣教士和阿拉伯学者比赛,看谁的算法更准确。最后,康熙评断西方宣教士取胜,南怀仁于1669年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杨光先被判死刑,但念他年老体衰,故恩准他告老还乡。

南怀仁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常要他讲解西方数学、科学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并授予他从一品顶带。南怀仁于1688年逝世,埋葬在利玛窦和汤若望的坟墓旁边。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沙勿略(francisxavier)和利玛窦等人理想中的「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即将出现在「中央帝国」(themiddlekingdom)。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怎样写的: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诗把主耶稣受难的事描述得十分完备,文字简洁、生动。如果没有熟读圣经,绝对写不出来。十字架、彼得三次不认主、鞭挞肤裂、与二盗同死以及「十架七言」等,都有所交代。诗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所谓「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康熙几乎接受了天主教信仰,这点在他所写的【基督死】一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不过,他所愿意接受的天主教信仰,就是利玛窦所阐释的,与中国的儒家礼教相融合的天主教。其中最有指标性意义的,就是对祭祖和祭孔的态度。利玛窦在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之后,清楚地认识到祭祖和祭孔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神圣的地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祭祖是他们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他们维系家族传统的有力手段。而祭孔则是当时国家体制中的盛大庆典,与朝廷科举选士制度紧密结合,对于维护皇朝官僚统治体制的传承,有着无可代替的功用。因此,祭祖和祭孔是关系到整个皇朝统治基础的大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废弃的。

利玛窦看清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就想要绕开这个阻碍中国人,特别是阻碍士大夫和上层贵族接受天主教信仰的问题。利玛窦借用中国古籍中的「上帝」一词指称圣经中的创造主耶和华神。他指出祭祖和祭孔祇不过是表达人们对祖先和古圣先贤的怀念及感恩之情,就像西方人去墓地向故人献花凭吊一般,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意义。他甚至认为供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和孔庙里的孔孟牌位,都祇是祖先和圣贤的象征,并没有鬼神或灵魂附在其中。因此,他认为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之后,仍然可以参加祭祖和祭孔的典礼,祇要他们心中不把所祭拜的对象看成神灵,也不敬献供品就可以了。

自利玛窦提出以上解释之后,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修士都认同他的做法。他们这种对中国传统礼仪妥协的态度,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也是他得到朝廷保护的关键所在。然而,继耶稣会之后来华传教的其它宗派中,有很多并不认同利玛窦所作的阐释,因而一方面在中国与耶稣会争辩,另一方面也去欧洲散布攻击耶稣会流言,尤其是屡次上书给教宗,要求就所谓「中国礼仪问题」作出裁决。当时的教宗先是按多明我会(dominican)和方济格会(franciscan)修士的告诉否决了耶稣会的作法(1645年),后来又接受耶稣会的申辩,认可了他们的作法(1656年)。但是,反对派却一直不服,不断抗争。耶稣会也努力维护自己的立场,并要求康熙作出裁定,康熙亦于1700年11月30日宣布了他对耶稣会的支持,并将敕文寄给教廷。结果,教廷却认为耶稣会让一位世俗君主裁定教会事务是很严重的错误,因而新教宗格勒门十一(clementxi)于1704年11月20日正式发出谕令,禁止用「上帝」一词称呼造物主,禁止中国信徒祭祖祭孔。1705年,教宗特使多罗(charlesmillarddetournon),要求康熙允许中国信徒遵守「禁约」。康熙先以礼相待,后来因对方态度顽固而发怒,将多罗驱逐出境,软禁在澳门的一处修道院里,直到病死在那里。

教宗又于1715年宣布谕令,再次强调中国信徒不可祭祖祭孔,不可用「上帝」一词,并再帕特使嘉乐(jeanambrosecharlesmezzabarba)来华,试图说服康熙。嘉乐于1720年11月25日抵达北京,康熙于12月2日召见,次日又设宴款待。12月17日再次召见,明确答复他拒绝教宗谕令,并在教宗谕令上朱批说:「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嘉乐遂被驱逐出境。

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继位后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禁教措施。从此以后,在一百多年里,清廷严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为止。这其间祇有少数天主教宣教士秘密进入中国,在各地活动,信徒人数也大幅度下降。

关于康熙的天主教信仰

康熙于1662年继皇帝大位之初年仅六岁,在几位摄政王的把持下,曾对西方传教士和天主教发动过一次短时期的逼迫。然而,康熙于1668年从摄政大臣手中成功地夺回主政大权之后,重新采取了保护天主教宣教事业的政策,并仍旧启用西方宣教士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接续汤若望的事业。南怀仁逝世后,康熙继续重用天主教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请几位法国耶稣会修士为自己和皇子们讲授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科学、人文及宗教知识。

这几位传教士在写回本国的书信中,都乐观地认为康熙皇帝已经接受天主教信仰,他下令全中国人民皈信天主已然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由于后来发生的所谓「礼仪之争」,却使康熙最终与罗马教廷闹翻了脸,西方传教士造就一位「东方康士坦丁大帝」的理想功亏一篑,至今仍为中外天主教人士及众多教会史家唏嘘扼腕,痛悔不已。他们认为如果当年教宗与康熙达成共识,今天的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中国的历史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这祇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天主教在华宣教事业所遭遇到的挫折,必须放在中西宗教和文化的冲突的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其中所牵涉的问题极其复杂,而所谓「礼仪之争」则祇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有没有它都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势。

那么,康熙是否如天主教宣教士所言已经皈信天主教呢?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参阅本报今年七月号第十三版拙文)的内容看,他对福音书的信息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诗中有「百丈恩流分自西」一句,的确表明康熙有让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一道分享基督宝血所成就的「百丈恩流」的心意。

康熙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从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确实有接受基督为救主的心愿。但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他皈信天主教的过程并未最终达成。这样的结果究竟是罗马教廷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态度所造成的呢,还是康熙自身的内心状况所造成的?我认为是后者,因为他无论对天主教信仰有多少宽容,有多少期待,对圣经和天主教教义有多少了解,他仍然是一位深受儒道两大传统影响,并以之为中华文化的「正统」(orthodoxy)的封建君主。当西方宗教文化伤害到这个所谓的「道统」时,他仍然毫不犹豫他选择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而放弃外来的所谓「道德文明」。话又说回来,即使康熙真的作了「东方康士坦丁大帝」,强迫国人把天主教尊为「国教」,那又能怎样呢?我相信历史的逻辑发展,仍然会迫使后来的人采取同样的排外行动。

居我所知康熙在接受基督的救恩后.因迫与帝皇的压力和中国人的"大多数",不敢直接信耶酥.只用了楼上的两首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算不上是个'基督徒'的.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祇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胡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份得永生。

这首所谓的“诗”要说是康熙写的,打死我都不信。

古人作诗要讲究格律的,起码要押韵,即使古风或者排律允许换韵,也不至于像这个东西一样。这个玩意押什么韵?无论是古韵今韵,能找到么?中国的基督教的信徒们能找出来给大家瞧瞧么?更不用说其它格律了。要想造假,也得好好学点基本的东西。让李逵去伪造书信印章,能成么?

再看看其中的语句,粗鄙不堪,一看就是现代人而且是不懂诗词的伪作。要说这是康熙写的,简直对康熙是一种侮辱。即使人家写诗不太专业,也是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哪里能写的出这样的狗屎?

前面一个似乎伪造的还稍微像个样子,但是明显是要伪造一个七律,但是仔细一看,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各位“教友”,中国的诗不是这么作滴!!!!虽然现在格律诗不流行了,格律这个东西还是有人感兴趣在学的。非常不幸,在下不才还略知一二。

现在看来,所谓康熙是基督徒的证据就是这么两首伪造的垃圾“诗”。如果有其它证据,再考。光凭这两个假东西就来胡说八道,实在骗术拙劣。

另外,基督教来中国传教,拉拢康熙的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就是算计中国的领土,妄图把中国纳入教会统治之下。

这样的事情,对于从小就认识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康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开始接受基督教徒的传教,不过看中了他们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对国外敌情了解的需要。一旦触及底线,还是要灭个干净的。

康熙的禁教非常及时,对于狼子野心的基督教,不株连九族就算客气了。哪里还容得他们在这里蛊惑人心,掩盖了自私虚伪野蛮残忍的本性,掩盖了侵略的根本目的,厚颜无耻的大谈行善积德。搞笑的很。所以康熙是比较不错的皇帝之一。

更加搞笑的是,现在的中国基督教徒们,把这个把基督教老祖宗们差点灭了的皇帝,搬将出来,拉虎皮作大旗,似乎也成了光荣和骄傲的代表,可悲可怜可气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在历史版问会比较好,一些对清代历史有研究的人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有所见解.康熙并非基督教徒,他曾在祖祠上香!!!!!如果康熙是基督教徒,就不会祭天祭祖了,清朝不修长城修寺庙,这是世人皆知的,孝庄太后是念佛安然去世的;康熙没有那么糊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