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DNA追踪非洲象大屠杀现场(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非法象牙贸易,让象群惨遭屠杀。基于DNA分析的新型刑侦手段,也许能斩断偷猎组织的黑手,终止血淋淋的象牙交易。

撰文 萨穆埃尔·K·瓦塞尔(Samuel K. Wasser)

比尔·克拉克(Bill Clark)

卡西·劳里(Cathy Laurie)

翻译 蒋青

1983年,本文的作者之一瓦塞尔在坦桑尼亚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Selous Game Reserve)边缘考察名叫马朗德威的一小片森林时,偶然发现了两具并排放着的大象头骨。大的头骨是一头母象的,小的头骨非常小,臼齿尺寸只有母象的1/4。这两具头骨都还没有风化的迹象。护林员解释说,偷猎者先射杀幼象,诱使悲痛的母象走近,趁机杀死它,取走象牙。这种利用大象的高级社会系统和亲情纽带制造的悲剧,已经在非洲大地上重复了无数次。

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是非洲最大的保护区,也是偷猎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79 年– 1989年间,众所周知的动物大屠杀就有很多在此发生。至少70万头大象在这10年里惨遭杀害,其中7万头就葬身于塞卢斯。1989年,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新任领导者发起了一项名为Operation Uhai的大型反偷猎倡议。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员、警察和军队三方通力合作,有效地打击了偷猎行为。

接着,坦桑尼亚和其他六国一起加入了一项由联合国主持的协议《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非洲象列入了1号附录名单。这项公约有效制止了国际上所有的大象和大象制品交易。有关此项决议的宣传激发了大众的同情心,让人们自觉抵制象牙贸易,对象牙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大幅降低,绝大多数偷猎活动也因此终止。西方国家为非洲的反偷猎活动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维持这段难得的平静期。这恐怕是野生生物保护立法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同时,舆论压力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