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历史
构造与设计
后续发展
概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隶属于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了是法国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外,也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号不只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事实上,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历史
为了取代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福熙号(Foch R99)与其姊妹舰克里蒙梭号(Clemenceau R98),法国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画,但戴高乐号的龙骨实际上却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国船舶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于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开始规划时该舰原本是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依照法国海军旗舰命名的传统,命名为黎塞留号(Richelieu)以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舰黎塞留号。但在1989年实际起造时又被当时的总理、戴高乐主义派(Gaullist)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命名为戴高乐号。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原订1996年服役的戴高乐号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5月时才完工下水,以致连就役日程也往后延至1999年。但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进行补强,与斜向飞行甲板(angled deck)长度不足无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Hawkeye)而在2000年时又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将斜向甲板的长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启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正式就役,比原本预计的就役时间足足晚了五年,进度延误所造成的损失成为法国财政上的一个巨大黑洞。同年9月11日发生了911事件,为了协助美军进行永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扫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戴高乐号与随行的护卫舰队首度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于12月9日到达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军主导的攻击行动中,戴高乐号上的舰载机至少进行了140次以上的侦察与轰炸任务,是该舰服役以来第一次参与作战任务。戴高乐号于2002年3月曾进入新加坡港进行休息补给,并于7月1日时返回母港土伦(Toulon)。
构造与设计
戴高乐号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了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然而由于吨位只有美国的同类舰只一半,因此戴高乐号只配备了两具舰首弹射器(美军航舰通常为四具),而舰载机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约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Rafale即阵风M型)与超级军旗攻击机(Super Étendard)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戴高乐号配备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法国最新锐的紫苑15型防空飞弹(Aster 15)与萨德拉尔(SADRAL)轻型短程防空飞弹系统,使得整体的攻击能力远远超过过去法国拥有过的几艘航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概述
历史
构造与设计
后续发展
概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隶属于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了是法国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外,也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号不只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事实上,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历史
为了取代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福熙号(Foch R99)与其姊妹舰克里蒙梭号(Clemenceau R98),法国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画,但戴高乐号的龙骨实际上却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国船舶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于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开始规划时该舰原本是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依照法国海军旗舰命名的传统,命名为黎塞留号(Richelieu)以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舰黎塞留号。但在1989年实际起造时又被当时的总理、戴高乐主义派(Gaullist)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命名为戴高乐号。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原订1996年服役的戴高乐号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5月时才完工下水,以致连就役日程也往后延至1999年。但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进行补强,与斜向飞行甲板(angled deck)长度不足无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Hawkeye)而在2000年时又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将斜向甲板的长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启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正式就役,比原本预计的就役时间足足晚了五年,进度延误所造成的损失成为法国财政上的一个巨大黑洞。同年9月11日发生了911事件,为了协助美军进行永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扫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戴高乐号与随行的护卫舰队首度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于12月9日到达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军主导的攻击行动中,戴高乐号上的舰载机至少进行了140次以上的侦察与轰炸任务,是该舰服役以来第一次参与作战任务。戴高乐号于2002年3月曾进入新加坡港进行休息补给,并于7月1日时返回母港土伦(Toulon)。
构造与设计
戴高乐号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了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然而由于吨位只有美国的同类舰只一半,因此戴高乐号只配备了两具舰首弹射器(美军航舰通常为四具),而舰载机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约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Rafale即阵风M型)与超级军旗攻击机(Super Étendard)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戴高乐号配备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法国最新锐的紫苑15型防空飞弹(Aster 15)与萨德拉尔(SADRAL)轻型短程防空飞弹系统,使得整体的攻击能力远远超过过去法国拥有过的几艘航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概述
历史
构造与设计
后续发展
概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隶属于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了是法国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外,也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号不只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事实上,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历史
为了取代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福熙号(Foch R99)与其姊妹舰克里蒙梭号(Clemenceau R98),法国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画,但戴高乐号的龙骨实际上却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国船舶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于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开始规划时该舰原本是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依照法国海军旗舰命名的传统,命名为黎塞留号(Richelieu)以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舰黎塞留号。但在1989年实际起造时又被当时的总理、戴高乐主义派(Gaullist)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命名为戴高乐号。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原订1996年服役的戴高乐号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5月时才完工下水,以致连就役日程也往后延至1999年。但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进行补强,与斜向飞行甲板(angled deck)长度不足无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Hawkeye)而在2000年时又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将斜向甲板的长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启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正式就役,比原本预计的就役时间足足晚了五年,进度延误所造成的损失成为法国财政上的一个巨大黑洞。同年9月11日发生了911事件,为了协助美军进行永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扫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戴高乐号与随行的护卫舰队首度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于12月9日到达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军主导的攻击行动中,戴高乐号上的舰载机至少进行了140次以上的侦察与轰炸任务,是该舰服役以来第一次参与作战任务。戴高乐号于2002年3月曾进入新加坡港进行休息补给,并于7月1日时返回母港土伦(Toulon)。
构造与设计
戴高乐号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了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然而由于吨位只有美国的同类舰只一半,因此戴高乐号只配备了两具舰首弹射器(美军航舰通常为四具),而舰载机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约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Rafale即阵风M型)与超级军旗攻击机(Super Étendard)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戴高乐号配备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法国最新锐的紫苑15型防空飞弹(Aster 15)与萨德拉尔(SADRAL)轻型短程防空飞弹系统,使得整体的攻击能力远远超过过去法国拥有过的几艘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