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董仲舒?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董仲舒

(前179~前104)

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同时,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年。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学说。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的作品,这个说法暂时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与近代仍有一派学者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约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其生卒年月一说约前194年至前114年。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经学家、《春秋》“公羊学”大师。

董仲舒少治《春秋》,其师承不明。精心钻研,“三年不窥园”。弟子众多,下帷讲诵,弟子相传,甚至有不能见其面者。以“公羊学”闻名,汉景帝时立为博士。汉武即位后,试图改变统治思想,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开始却遭到其祖母、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阻挠,主张更张政治的主要人物王臧、赵绾被下狱处死,权臣田鼢和窦婴被罢免。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这就为“罢黜百家”扫除了障碍。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①,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在对策中,董仲舒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谓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王刘非的“相”。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先是因为上书讲“阴阳灾变”而触怒了汉武

帝,险遭杀身之祸;后又遭到善玩权术的公孙弘之排挤,被故意任命为纵瓷不法、屡杀大臣而闻名于世的胶西王刘端的“相”。刘端对董仲舒虽尚能礼敬,但董仲舒恐日久获罪,于是就称病辞职,不再为官。朝廷议论事,常派人到他家征询意见。居家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终老,被当时人誉为“群儒首”、“儒者宗”和“王佐之材”。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他以《春秋》“公羊学”为骨干,广泛汲取了先秦诸子宣扬的“天命”和“天志”、“刑名法术”、“无为”等思想,以及先秦阴阳家、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并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构造出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论证封建的“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的永恒合理性。他的“阴阳灾变”理论,为后来兴盛的谶纬神学提供了依据。在人性论上,董仲舒主张“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有善、恶、中三等之分。在道德论上,认为应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突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轻视功利。在社会政治学说上,强调“大一统”,系统提出并论证了“三纲五常”理论,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理论,对后世有极其巨大且有害的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除了有很大负面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正面的作用值得指出。如他的“天人感应”理论,固然有宣扬“君权”的一面,但还有限制君主滥用权力的一面。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玉杯》);又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是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与孔子讲“忠君”,但又并非君主专制的无条件拥护者,是一脉相承的。董仲舒还借“奉天法古”、革除秦朝弊正为理由,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条件下值得肯定的主张,如:限制地主战有土地数量,堵塞土地兼并之路;取消盐铁官营;解放奴婢,肃夺主人滥杀奴婢的权力;“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为官食俸禄的人不得置产业;反对不顾国内重大矛盾而不断对匈奴大举讨伐的做法。如上种种,应该承认都或多或少是减轻人民负担、有益于老百姓生存的建议。

董仲舒的著作,据《汉书》记载有一百二十三篇。今存有《举贤良对策》三篇(保留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另有《春秋决狱》,今存部分;其余遗文后人编辑为《董子文集》,严可均《全汉文》辑有“董仲舒文”二卷。

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在被汉武帝采纳后,对扼杀我国春秋以来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起了很坏的作用。

董仲舒的人口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把孔子的男尊女卑思想推向极端,加以绝对化。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认为男的为阳,女的为阴,是“尽取之天”(同上),由上天所决定,而且阳的永远是主体,阴的永远是附庸,“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空守处”(同上),男尊女卑完全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的。董仲舒在男尊女卑问题上,贯以阴阳五行之说,作为永恒的自然规律来看待是荒谬的。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广泛流传和把广大妇女压在社会最底层,起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至于董仲舒提出“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增加人口的主张,释放奴婢和“除专杀之威”(《汉书·食货志上》),反对任意杀害奴婢的主张等,在当时条件下,则是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的。

西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前179~前104)

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同时,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

西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在被汉武帝采纳后,对扼杀我国春秋以来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起了很坏的作用。

董仲舒的人口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把孔子的男尊女卑思想推向极端,加以绝对化。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认为男的为阳,女的为阴,是“尽取之天”(同上),由上天所决定,而且阳的永远是主体,阴的永远是附庸,“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空守处”(同上),男尊女卑完全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的。董仲舒在男尊女卑问题上,贯以阴阳五行之说,作为永恒的自然规律来看待是荒谬的。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广泛流传和把广大妇女压在社会最底层,起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至于董仲舒提出“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增加人口的主张,释放奴婢和“除专杀之威”(《汉书·食货志上》),反对任意杀害奴婢的主张等,在当时条件下,则是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的。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约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其生卒年月一说约前194年至前114年。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经学家、《春秋》“公羊学”大师。

董仲舒少治《春秋》,其师承不明。精心钻研,“三年不窥园”。弟子众多,下帷讲诵,弟子相传,甚至有不能见其面者。以“公羊学”闻名,汉景帝时立为博士。汉武即位后,试图改变统治思想,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开始却遭到其祖母、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阻挠,主张更张政治的主要人物王臧、赵绾被下狱处死,权臣田鼢和窦婴被罢免。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这就为“罢黜百家”扫除了障碍。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①,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在对策中,董仲舒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谓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王刘非的“相”。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先是因为上书讲“阴阳灾变”而触怒了汉武

帝,险遭杀身之祸;后又遭到善玩权术的公孙弘之排挤,被故意任命为纵瓷不法、屡杀大臣而闻名于世的胶西王刘端的“相”。刘端对董仲舒虽尚能礼敬,但董仲舒恐日久获罪,于是就称病辞职,不再为官。朝廷议论事,常派人到他家征询意见。居家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终老,被当时人誉为“群儒首”、“儒者宗”和“王佐之材”。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他以《春秋》“公羊学”为骨干,广泛汲取了先秦诸子宣扬的“天命”和“天志”、“刑名法术”、“无为”等思想,以及先秦阴阳家、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并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构造出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论证封建的“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的永恒合理性。他的“阴阳灾变”理论,为后来兴盛的谶纬神学提供了依据。在人性论上,董仲舒主张“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有善、恶、中三等之分。在道德论上,认为应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突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轻视功利。在社会政治学说上,强调“大一统”,系统提出并论证了“三纲五常”理论,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理论,对后世有极其巨大且有害的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除了有很大负面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正面的作用值得指出。如他的“天人感应”理论,固然有宣扬“君权”的一面,但还有限制君主滥用权力的一面。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玉杯》);又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是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与孔子讲“忠君”,但又并非君主专制的无条件拥护者,是一脉相承的。董仲舒还借“奉天法古”、革除秦朝弊正为理由,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条件下值得肯定的主张,如:限制地主战有土地数量,堵塞土地兼并之路;取消盐铁官营;解放奴婢,肃夺主人滥杀奴婢的权力;“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为官食俸禄的人不得置产业;反对不顾国内重大矛盾而不断对匈奴大举讨伐的做法。如上种种,应该承认都或多或少是减轻人民负担、有益于老百姓生存的建议。

董仲舒的著作,据《汉书》记载有一百二十三篇。今存有《举贤良对策》三篇(保留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另有《春秋决狱》,今存部分;其余遗文后人编辑为《董子文集》,严可均《全汉文》辑有“董仲舒文”二卷。

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年。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学说。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的作品,这个说法暂时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与近代仍有一派学者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董仲舒

(前179~前104)

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同时,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

西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在被汉武帝采纳后,对扼杀我国春秋以来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起了很坏的作用。

董仲舒的人口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把孔子的男尊女卑思想推向极端,加以绝对化。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认为男的为阳,女的为阴,是“尽取之天”(同上),由上天所决定,而且阳的永远是主体,阴的永远是附庸,“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空守处”(同上),男尊女卑完全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的。董仲舒在男尊女卑问题上,贯以阴阳五行之说,作为永恒的自然规律来看待是荒谬的。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广泛流传和把广大妇女压在社会最底层,起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至于董仲舒提出“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增加人口的主张,释放奴婢和“除专杀之威”(《汉书·食货志上》),反对任意杀害奴婢的主张等,在当时条件下,则是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的。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约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其生卒年月一说约前194年至前114年。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经学家、《春秋》“公羊学”大师。

董仲舒少治《春秋》,其师承不明。精心钻研,“三年不窥园”。弟子众多,下帷讲诵,弟子相传,甚至有不能见其面者。以“公羊学”闻名,汉景帝时立为博士。汉武即位后,试图改变统治思想,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开始却遭到其祖母、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阻挠,主张更张政治的主要人物王臧、赵绾被下狱处死,权臣田鼢和窦婴被罢免。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这就为“罢黜百家”扫除了障碍。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①,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在对策中,董仲舒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谓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王刘非的“相”。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先是因为上书讲“阴阳灾变”而触怒了汉武

帝,险遭杀身之祸;后又遭到善玩权术的公孙弘之排挤,被故意任命为纵瓷不法、屡杀大臣而闻名于世的胶西王刘端的“相”。刘端对董仲舒虽尚能礼敬,但董仲舒恐日久获罪,于是就称病辞职,不再为官。朝廷议论事,常派人到他家征询意见。居家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终老,被当时人誉为“群儒首”、“儒者宗”和“王佐之材”。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他以《春秋》“公羊学”为骨干,广泛汲取了先秦诸子宣扬的“天命”和“天志”、“刑名法术”、“无为”等思想,以及先秦阴阳家、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并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构造出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论证封建的“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的永恒合理性。他的“阴阳灾变”理论,为后来兴盛的谶纬神学提供了依据。在人性论上,董仲舒主张“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有善、恶、中三等之分。在道德论上,认为应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突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轻视功利。在社会政治学说上,强调“大一统”,系统提出并论证了“三纲五常”理论,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理论,对后世有极其巨大且有害的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除了有很大负面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正面的作用值得指出。如他的“天人感应”理论,固然有宣扬“君权”的一面,但还有限制君主滥用权力的一面。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玉杯》);又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是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与孔子讲“忠君”,但又并非君主专制的无条件拥护者,是一脉相承的。董仲舒还借“奉天法古”、革除秦朝弊正为理由,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条件下值得肯定的主张,如:限制地主战有土地数量,堵塞土地兼并之路;取消盐铁官营;解放奴婢,肃夺主人滥杀奴婢的权力;“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为官食俸禄的人不得置产业;反对不顾国内重大矛盾而不断对匈奴大举讨伐的做法。如上种种,应该承认都或多或少是减轻人民负担、有益于老百姓生存的建议。

董仲舒的著作,据《汉书》记载有一百二十三篇。今存有《举贤良对策》三篇(保留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另有《春秋决狱》,今存部分;其余遗文后人编辑为《董子文集》,严可均《全汉文》辑有“董仲舒文”二卷。

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年。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学说。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的作品,这个说法暂时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与近代仍有一派学者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董仲舒

(前179~前104)

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同时,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

西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在被汉武帝采纳后,对扼杀我国春秋以来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起了很坏的作用。

董仲舒的人口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把孔子的男尊女卑思想推向极端,加以绝对化。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认为男的为阳,女的为阴,是“尽取之天”(同上),由上天所决定,而且阳的永远是主体,阴的永远是附庸,“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空守处”(同上),男尊女卑完全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的。董仲舒在男尊女卑问题上,贯以阴阳五行之说,作为永恒的自然规律来看待是荒谬的。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广泛流传和把广大妇女压在社会最底层,起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至于董仲舒提出“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增加人口的主张,释放奴婢和“除专杀之威”(《汉书·食货志上》),反对任意杀害奴婢的主张等,在当时条件下,则是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的。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约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其生卒年月一说约前194年至前114年。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经学家、《春秋》“公羊学”大师。

董仲舒少治《春秋》,其师承不明。精心钻研,“三年不窥园”。弟子众多,下帷讲诵,弟子相传,甚至有不能见其面者。以“公羊学”闻名,汉景帝时立为博士。汉武即位后,试图改变统治思想,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开始却遭到其祖母、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阻挠,主张更张政治的主要人物王臧、赵绾被下狱处死,权臣田鼢和窦婴被罢免。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这就为“罢黜百家”扫除了障碍。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①,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在对策中,董仲舒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谓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王刘非的“相”。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先是因为上书讲“阴阳灾变”而触怒了汉武

帝,险遭杀身之祸;后又遭到善玩权术的公孙弘之排挤,被故意任命为纵瓷不法、屡杀大臣而闻名于世的胶西王刘端的“相”。刘端对董仲舒虽尚能礼敬,但董仲舒恐日久获罪,于是就称病辞职,不再为官。朝廷议论事,常派人到他家征询意见。居家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终老,被当时人誉为“群儒首”、“儒者宗”和“王佐之材”。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他以《春秋》“公羊学”为骨干,广泛汲取了先秦诸子宣扬的“天命”和“天志”、“刑名法术”、“无为”等思想,以及先秦阴阳家、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并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构造出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论证封建的“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的永恒合理性。他的“阴阳灾变”理论,为后来兴盛的谶纬神学提供了依据。在人性论上,董仲舒主张“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有善、恶、中三等之分。在道德论上,认为应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突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轻视功利。在社会政治学说上,强调“大一统”,系统提出并论证了“三纲五常”理论,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理论,对后世有极其巨大且有害的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除了有很大负面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正面的作用值得指出。如他的“天人感应”理论,固然有宣扬“君权”的一面,但还有限制君主滥用权力的一面。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玉杯》);又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这是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与孔子讲“忠君”,但又并非君主专制的无条件拥护者,是一脉相承的。董仲舒还借“奉天法古”、革除秦朝弊正为理由,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条件下值得肯定的主张,如:限制地主战有土地数量,堵塞土地兼并之路;取消盐铁官营;解放奴婢,肃夺主人滥杀奴婢的权力;“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为官食俸禄的人不得置产业;反对不顾国内重大矛盾而不断对匈奴大举讨伐的做法。如上种种,应该承认都或多或少是减轻人民负担、有益于老百姓生存的建议。

董仲舒的著作,据《汉书》记载有一百二十三篇。今存有《举贤良对策》三篇(保留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另有《春秋决狱》,今存部分;其余遗文后人编辑为《董子文集》,严可均《全汉文》辑有“董仲舒文”二卷。

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年。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学说。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的作品,这个说法暂时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与近代仍有一派学者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