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幸亏)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但是)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指信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绝,用……断绝)
⑥归壁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天下所传宝也
6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2、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③状语后置:1、乃设九宾礼于廷(乃设廷礼于九宾)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成语总结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编辑本段]选材及布局研究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1)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2)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不可删的理由有二:(1)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2)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
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在献璧后作者依次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4.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①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②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失去所本。)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幸亏)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但是)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指信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绝,用……断绝)
⑥归壁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天下所传宝也
6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2、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③状语后置:1、乃设九宾礼于廷(乃设廷礼于九宾)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成语总结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编辑本段]选材及布局研究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1)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2)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不可删的理由有二:(1)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2)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
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在献璧后作者依次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4.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①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②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失去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