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英俊的水兵(9月12日摄)。江山/人民图片
有人说,参加阅兵的人心脏都会多一层皮。对海军方队里年轻的军人来讲,谁能经得起阅兵这一关的考验,谁就能获得战胜风浪、干好海军的真正资本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特约撰稿邓佑标、刘剑、徐苗波
凌晨5:00,北京近郊沙河机场的阅兵村,起床号清脆而悠长。
一排排整齐的军绿色铁皮简易房里,涌出身穿白色和蓝色训练服的青年,他们的脸被晒得黝黑发亮,脊背却格外挺直。
他们来自学校或者海军部队,有刚穿上军装的新兵,有曾参加环球航行的勇士,还有不久前从东南亚出访归来的军校大学生。现在,他们住在这个神秘的基地里,将成为国庆当日天安门前光荣的受阅者,全体海军官兵的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今年4月刚刚以海上大阅兵等一系列活动,庆祝过海军建军60周年。
在历次国庆阅兵中,海军都有多支方队受阅,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水兵方阵和海军学员方阵,每次都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
今年5月,这些年轻的队员进驻“阅兵村”,他们居住的铁皮房子旁边,一条笔直宽敞的大道从村中横穿而过,把各方队的生活区和住宿区隔开。
“阅兵村”里的房子都是一样大小、一样结构,每间住14个人,从东向西一字排开,足有2000米长。
在海军学院方队总教练卢石的记忆里,他1984年参加阅兵训练的时候,阅兵村里“地皮”还“穷得很”,风吹尘沙满天飞。现在,这里除了训练场和路面铺上了水泥,其他地方都是草坪和鲜花。
训练之余,战士们用各色花草在营房周围“画”出了各种图案。从进入阅兵村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是这里的主人。
“90后”娃娃兵和年过70的总顾问
水兵方队被安排在第6营区,在阅兵村的东南角,顶着烈日,他们正在练习走正步。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水兵方队在鲜红的“八一”军旗引导下,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自此,水兵方队参加了全部14次国庆首都阅兵。
今年的水兵方队,编排为14个排面,每个排面25人,共有350名正式受阅的队员。
队员的选拔也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如果想成为受阅队员,必须具备175cm到183cm的身高,五观端正,身材匀称,相差0.5cm或胖一点、瘦一点,都可能被拒之门外。
层层筛选出的水兵方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90后”方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13个省市,平均年龄只有19岁。
在这些被青春的汗水反复湿透的蓝色海魂衫之间,有一位年过70的老人。他是全军受阅队伍里最年轻方队中最年长的受阅人---水兵方队的总顾问孙启华。
孙启华先后参加了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国庆阅兵。第一次参加阅兵的时候,他只有18岁,穿着一身雪白的水兵服,站在天坛公园里的水兵训练场上。
办退休手续的时候,他跟领导说:“什么时候再举行大阅兵,无论如何告诉我一声,尽管我年龄大了,走方队不成,还可以把经验传授给别人。”在60年大庆的时候,他如愿了。
阅兵村里,水兵方队组建最晚,当其他方队已经开始整体合练时,水兵方队刚开始进行排面训练,加上队员清一色是新兵,有56%是独生子,所以刚入营时,在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为检验各方队训练水平组织的分列式上,与兄弟方队相比,水兵方队训练进度明显落后。
“但是这些娃娃兵们很能干啊。”孙启华由衷地说。
要减肥,到水兵方队
“水兵们在操场上一天到晚都要穿海魂衫,穿密不透气的水兵皮鞋,套上白色双层的水兵服。除了吃饭、休息,每天在操场上的训练时间在9个小时以上。”孙启华告诉本刊记者。
训练的基础项目是军姿训练,队员们必须先学会“站如松”。挺胸、收腹、身体正直⋯⋯条令中关于立正姿势的这段要求,在阅兵村里远远不够,教练们把这些要求细化到70多条。
他们要求队员军姿定型、踢腿定高、握枪定位、步幅定距、步速定准、转头定度,单排面要求帽线齐、腭线齐、胸线齐、臂线齐、脚线齐、枪线齐,“六齐”的基础是身体练直,军姿练正,腰杆练硬,重心稳固,长久站立,上体不晃。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队员和教练一起,想出了无数点子:军姿不正“照镜子”,身体不稳“顶帽子”,腰杆不直“靠扳子”,腰杆不硬“别架子”,摆臂踢腿不定位“拉绳子”,踢腿速度慢“绑袋子”,练习脚踝功“踢石子”,纠正八字脚“踩沙子”,正步绕脚尖“压脚跟子”,互帮互助“结对子”⋯⋯
队员王天宇脚尖一直压不直,于是他每天晚上都跪在地板上,后仰着身体,边学习、写家信,边压着脚尖。
陈东是典型的“罗圈腿”,他就让队员们用绳子把两腿绑住,用外力让两腿挤在一起。两个月下来,他的“罗圈腿”竟然给捆直了。
几乎每一个队员,都用过这样那样的“偏方”。
“阅兵队列训练的关键是正步训练。”孙启华介绍说,训练要求整个方队每分钟走116步,并且每一步都必须是75厘米,脚底板与地面平行且距地面25厘米。
队员们每走几步,教练员就会让他们保持正步姿势停下来,用米尺测量以上几个数据。
无论是训练场还是生活区,地上都按照数据标准画线,队员们平日走路都自觉测量着自己的步伐,看看每步是不是75厘米。
为了练好正步动作,队员们上厕所也踢着正步。时间长了,从宿舍到厕所的那条小路被他们精确地测量出距离。有一次方队行管组专门用米尺测了一下,结果仅和队员们用正步测出的距离差了2厘米。
就是这样的训练,让这些队员们快速赶上了兄弟方队,结果水兵方队的队员身高一共净增长742.25厘米(年龄小,还在长个,以及拔军姿所致),共减少2849.71公斤体重,其中减少5公斤以上体重的有77人。
这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训练之余,编了一句幽默的广告语:要想快速减肥,请到水兵方队!
“队列是军人的舞蹈”
天刚亮,海军学员方队总教练卢石抖了抖雪白的军装,从床头的抽屉里取出雪白的手套,轻轻地套在手上,走出了板房。
6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走在受阅队伍最前面的,就是由他所在的大连舰艇学院组成的海军学员方阵。此后,这支队伍在国庆大阅兵上场场不落。今年,组成这次方队的队员都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清一色的本科学员。
身高1米88的陈群,是方队的“大排头”。这个如今已经是本科三年级却年仅18岁的“90后”,站在了白色方队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训练到了最后阶段,他仍然有深深的危机感。“每个分队都有后备队员,不到受训的最后关头,没法认定谁是后备,我们之间的身高相差不足4厘米,我的身高也不是队列里的唯一。”
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带动整个方阵用精准的步伐走完阅兵全程。“从天安门的东华表到西华表,全长96米,每步75厘米,共有128步,这就要求每个方阵必须做到步幅准确,我这个大排头责无旁贷。”
那些脚步叩击地面的整齐声响,在陈群听来,都是能引起共鸣的震撼节拍,“队列是我们军人最美的舞蹈,如今,我就是这支白色方阵的领舞者。”
作为这支方队的总教练, 卢石有一套极富特色的训练思路。
“走队列要通乐理,这是我的方法。”他笑着说。
他带领的“千人方队”非常有名。千余名学员编成方队后,齐步来回走直线。行进中,三角形、菱形、四边形、“V”字形,方队图形不断变换,极为壮观。
“队列要领是很枯燥的,卢总教练却能阐述得非常生动。”队员郭嘉礼告诉本刊记者,“这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技巧,因为往往就差那么一点点。”
他举了个例子:卢石把齐步换正步时踢腿、摆头和换臂的节奏,比喻成“拉灯”---拉绳子、松绳子,听到“啪”的一声后,灯亮。
“我听完后,马上就找到了感觉。”郭嘉礼说。
翻开随队军医的记录本,只见上面写着:阅兵训练10个月来,海军学院方队无一人出现尿血、烂裆及其他因训练引起的队员健康失衡现象。
这也是让卢石津津乐道的一点,他说:“阅兵训练很艰苦,我们在今年的阅兵训练中,特地增加了许多以人为本的因素,采取科学组训。”
他们的“独门秘笈”,包括在训练前“接龙按摩”:把队列连成一个环,后面的队员为前面的按摩背部、胫部、腿部,使身体肌肉得到放松和适应。
“训练场上,军医全程跟队,为了队员的健康,可随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在方队的训练实施方案中,专门的一项就是队员的健身计划,内容包括了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项目。
“国庆阅兵要求队员眼睛大而有神,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对着太阳练眼神的做法,而是让他们背着阳光练。因为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对着太阳作业容易患早期白内障,我们必须考虑队员的身体健康!”卢石告诉《望东方周刊》。
临近休息,炊事班战士把熬好的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生理盐水送到了训练场。
宿舍门外,卫生员何勇正在给每个宿舍消毒。他身穿卫生服,背着沉甸甸的“84消毒液”:“每天至少喷洒两次,杀杀虫子,去去苍蝇。”
晚上9点,这些年轻的阅兵队员从训练场上下来,列队往浴室走去---他们每天都能享受一次半小时的热水淋浴。
参加阅兵的人心脏都会多一层皮
在阅兵村,生活并不是只有训练这么枯燥。
阅兵村的服务区里有超市、银行、邮局和话吧,每个方队后侧有12部IP电话机。阅兵村里有一个文化广场、两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
队员们都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时间,或是给家人和朋友打打电话、写写信,或是到服务区购物,或是到图书馆看书,到跑道上“加班”,都是自由的。
在海军学员方队里,最受队员们欢迎的是“周六演唱会”,也叫“食堂KTV”。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参加阅兵训练的经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国庆60周年海军徒步受阅方队副总指挥兼海军学员方队队长李汉军,在说起他个人的受训经历时,用了“脱胎换骨”四个字。
“当年我是受阅队员的时候,冬天在大连冒着严寒训练,手上生了严重的冻疮;夏天在北京阅兵村,地表温度常常高达60多度。整个过程经历了冷、热、累、疲、乏和苦恼,这段经历对我后来适应艰苦枯燥的舰艇生活非常管用。”
这次阅兵训练,他一直都在强调一个道理:352-1=0,“意思是,一个人走不成方队,但一个人足以破坏方队”。在阅兵方阵里,一个人显得非常渺小,却又非常重要,因为他处在横线、纵线、斜线的焦点上。一个人出了错,会扰乱整个方阵的线条和节奏。
“我们常说,每名学员和队员的身后,就是一艘军舰、一支编队。舰艇和方队的道理是一样的,从舰长到水兵,常常是一人出错、满盘皆输。所以,阅兵能真正增强‘一个人打不赢海战,但一个人可以破坏海战’的意识,能锻炼我们高度的团队精神和协同作战能力,提高我们建设信息化海军所必备的指挥员素质。”李汉军说。
有人说,参加阅兵的人心脏都会多一层皮---增加心理承受力和“抗压性”。
“我常常鼓励受阅队员:谁能经得起阅兵这一关的考验,谁就能获得战胜风浪、干好海军的真正资本。”李汉军感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