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
阅兵活动的兴起应该说是非常早的。据记载,公元前,中国、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家就已经出现了阅兵。阅兵是古今中外检阅武装力量的一种隆重活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目的和作用渐渐不同。
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就有了“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所谓的观兵就是检阅部队。阅兵前,受阅部队列好阵形,最高统治者或军队的长官在受阅部队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用弓箭射杀禽兽。其主要目的就是树立威信,提高权威,同时也是通过展示部队的作战能力来向臣民百姓示威,震慑诸侯,以利维护封建统治。定期阅兵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检查部队的战备程度,比如人员数额是否满员,武器装备的列编情况等,这可以掌握军队能否随时遂行统治者下达的指令。
在古代,当兵本是贵族的特权,统治者通过阅兵可以提高贵族的凝聚力,利于控制贵族。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平民百姓才不断加入军队之中。清朝时期,督抚每三年就进行一次被称为“大阅”的阅兵活动。皇帝每三年要在南苑举行一次大阅兵。这种阅兵主要是对八旗将士进行检阅,一个目的是检验维护清朝统治的基本力量的作战能力如何,另一个目的是向汉族等其他民族示威,震慑可能的反清活动。古代阅兵的震慑目标,主要是针对国内反对统治者的势力。
随着民族国家的确立,各国的阅兵活动越来越具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对内鼓舞军民士气,对外威慑可能的入侵之敌。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历史中,阅兵次数达190多次,其中的4次规模大,影响深。最为著名的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红场大阅兵。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由于战略误判等原因,苏联战争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这导致苏联军民的战斗士气受到极大打击。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发动攻势。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如何鼓舞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尤为关键。
苏联最高统帅部一方面决定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作战组等重要机构全部留在莫斯科不撤离,另一方面决定举行盛大阅兵式。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12月转入了反攻。
在现代,阅兵已被各国灵活地用于各种目的,但威慑敌军仍是其中的重要一个。1945年6月24日,红场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仪式上,受阅部队的最前方是苏联军人攻入柏林后插在德意志帝国大厦上的那面红旗。而苏联士兵也将200多面纳粹德国的军旗抛在了列宁墓前。战后苏联的第一个阅兵式,其目的是向西方展示力量,显示苏联有实力保卫自己的利益,警告西方不要轻举妄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史上也举行过多次阅兵,其中的1984年国庆大阅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国35周年的大阅兵中,展示了28种先进武器装备,全部为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这次阅兵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亮相。这成了对霸权主义国家的一个震慑。
阅兵的功能与作用一直在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目前来看,阅兵仍具有扬国威军这一基本功能,但其也逐渐凸显出军事外交的色彩。
今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兵式,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来自29个国家的高级海军代表团和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各式军舰参加了这次阅兵。这次海上阅兵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多国海上阅兵,不仅展示出了中国海军的自信,还成为开始与国际接轨的标志。可以说,这次阅兵是中国海军开始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
7月14日,法国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庆阅兵式,其间,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出现了一支由400名印度陆海空三军士兵组成的方队。这也是印度军队首次在海外参加的阅兵式。有关专家分析,法国之所以邀请印军参加法国的国庆阅兵,是因为法国想向印度出售120亿美元的战斗机,同时正同印度磋商向印度出口民用核技术的问题。不难看出,法国为了商业利益,已经用阅兵式来展开外交攻势了。
环球杂志2009年第18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