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据说历史上的周瑜与小说中的周瑜相差很大,历史上的周瑜如何?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转载于:http://gongjushu.cnki.net/kns50/crfd/detailcrfd.aspx?queryid=49&currec=3

楼主应该多看看史书。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好,帮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兴兵南下,周瑜和鲁肃主战,并与刘备合兵抗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稳定了孙权统治的东吴政权,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精音乐,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美称。后进军取蜀,至巴丘(今属湖南岳阳)病死。卒年三十六岁。《三国志》有传。。。看书啊老大历史上记载的不一定真实

正所谓胜者王败者寇

败了就没权利说是与非了

www.fenlei168.com据说历史上的周瑜与小说中的周瑜相差很大,历史上的周瑜如何?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转载于:http://gongjushu.cnki.net/kns50/crfd/detailcrfd.aspx?queryid=49&currec=3

楼主应该多看看史书。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好,帮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兴兵南下,周瑜和鲁肃主战,并与刘备合兵抗击,火烧赤壁,大败曹兵,稳定了孙权统治的东吴政权,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精音乐,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美称。后进军取蜀,至巴丘(今属湖南岳阳)病死。卒年三十六岁。《三国志》有传。。。看书啊老大历史上记载的不一定真实

正所谓胜者王败者寇

败了就没权利说是与非了

www.fenlei168.com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