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10月10日,三峡所有过闸船舶必须先经过安检后再安排计划通行,确保国庆期间三峡大坝水上交通枢纽安全。
三峡海事部门日前召开动员大会,成立查船专班,把过闸船舶条条安检当作国庆安保的重中之重,严禁未编制和落实《安保预案》的、法定证书不全的、船舶配员不足或非船员随船的、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的、有不诚信行为(如谎报、瞒报)的五类船舶通过三峡大坝,确保对下行过三峡船闸船舶实施100%检查。
此外,三峡海事部门将结合辖区特点,加大对三峡—葛洲坝两坝间通航水域的监管力度,尤其在9月中旬坝上开始蓄水、三峡下泄流量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严防船舶搁浅和触礁事故发生;针对国庆长假走亲访友、外出郊游的客流高峰,严格对两坝间、石牌景区、渡口渡船、始发港船舶的重点监管,防止超载,实施客渡船乘客不穿救生衣禁止开航等强硬措施。
据有关专家称,考虑到战争因素,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人防小组。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实验表明,因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
那么,它能不能抵御核武器的袭击呢?
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三峡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首先,战争打响前,三峡水库可以在5至7天内将水位降到安全位置,这样将大大减小溃坝所造成的灾害。
再者,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1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江水从库尾流到大坝处,少说要两天的时间。
多次溃坝实验表明,溃坝后第一个洪峰的瞬时流量虽然很大,但总流量有限,下泻受阻,加上被淹地区的调蓄,其对下游地区的的破坏作用有限。
实验结论:三峡溃坝不致对下游六省一市造成毁灭性破坏。
远观三峡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