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已当皇帝?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当时多尔衮真正完全掌握的也就是两白旗和镶蓝旗三旗,两黄旗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嫡系,只能接受皇子即位,其他三旗,代善等人立场含糊,当真多尔衮要当皇帝只怕满洲八旗就要自己分裂了,当时外敌——明军是最大威胁。所谓壤外必先安内,也不是多尔衮不想,情势不允许罢了。

清军入关以后,要让汉臣臣服,福临的皇位成为正统,多尔衮这个时候当皇帝就是宗室篡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想当,可是条件不允许可能和孝庄有一定的关系他如果策反,脑袋早掉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谁不想当啊

“人人都有帝王相,地窄人稠轮不上."他好色!婠婠说的有道理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但代善却不明确表态。相持不下之时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权衡利弊: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势必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并,其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豪格登极,自己既不甘心,还怕遭到豪格报复;而让年幼的福临继位,则可收到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自己摄政,避免内讧。

所以不是多尔衮不想继位,实在实力还不够强大。双方角力最后只能推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顺治。

除了豪格以后,多尔衮大权在握,封为皇父摄政王,其实与皇帝已没有什么区别。这时候再想当皇帝那叫篡位,冒天下之大不讳去篡位,恐怕他没有这么糊涂。后世还是想留个好名声。

-------------------------------

坚持原创!反对网络摘抄!

多尔衮当时权利够大,没有必要冒着篡权的危险去自己当皇帝当时多尔衮真正完全掌握的也就是两白旗和镶蓝旗三旗,两黄旗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嫡系,只能接受皇子即位,其他三旗,代善等人立场含糊,当真多尔衮要当皇帝只怕满洲八旗就要自己分裂了,当时外敌——明军是最大威胁。所谓壤外必先安内,也不是多尔衮不想,情势不允许罢了。

清军入关以后,要让汉臣臣服,福临的皇位成为正统,多尔衮这个时候当皇帝就是宗室篡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想当,可是条件不允许可能和孝庄有一定的关系他如果策反,脑袋早掉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谁不想当啊

“人人都有帝王相,地窄人稠轮不上."他好色!婠婠说的有道理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但代善却不明确表态。相持不下之时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权衡利弊: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势必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并,其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豪格登极,自己既不甘心,还怕遭到豪格报复;而让年幼的福临继位,则可收到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自己摄政,避免内讧。

所以不是多尔衮不想继位,实在实力还不够强大。双方角力最后只能推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顺治。

除了豪格以后,多尔衮大权在握,封为皇父摄政王,其实与皇帝已没有什么区别。这时候再想当皇帝那叫篡位,冒天下之大不讳去篡位,恐怕他没有这么糊涂。后世还是想留个好名声。

-------------------------------

坚持原创!反对网络摘抄!

多尔衮当时权利够大,没有必要冒着篡权的危险去自己当皇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