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目前食用的各种水果,大部分都可在中亚地区的森林中追寻到它们的出处。可是由于过度采伐,那里的仁果类及坚果类树种已有很多濒临灭绝。而这也将影响到人类未来的食品安全。

根据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项目(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简称 FFI)最新公布的一份濒临灭绝的仁果类及坚果类果树“黑名单”显示,世界上多种面临灭绝危险的此类果树品种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这些树种在过去50多年里已有90%遭到破坏。该报告称,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级塔吉克斯坦等国,44类珍稀树种难逃从地球上消失的命运。

该图展示的是一碗吉尔吉斯斯坦当地产的水果和坚果。中亚是300多种仁果和坚果的发源地。像野生的苹果,李子,樱桃,杏和胡桃,后来都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被人工种植的品种。追根溯源它们都产自中亚。

来自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项目的专家称,在过去50多年里,中亚地区90%的果类树木遭到了严重破坏。

吉尔吉斯斯坦丰收时节的传统午餐-蒸苹果和锅魁。如今在各国的农园种植中司空见惯的水果和坚果,大多数是古时由国外使节或旅客从中亚地区的森林中采集了种子后,经由丝绸之路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图为两名妇女在采摘胡桃。胡桃,又叫核桃,羌桃,是一种很古老的栽培果树。核桃仁是著名的干果,与榛子、腰果、扁桃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干果。但它也不幸名列濒临灭绝植物“黑名单”当中。当地民众靠林吃林,维持生计,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目前,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项目正在帮助并指导他们如何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

吉尔吉斯斯坦胡桃。有着翠绿光滑外壳的是刚被采摘的胡桃,另一个粗糙多坑呈土黄色则是被剥了皮的。由于当地的地理特点为崎岖多山,差异颇大,因此很多植物具有适应自然环境,抵御疾病侵袭以及气候变化的能力,这对它们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果类树木具有的对抗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于食品安全而言,也意义重大。

这是生长于吉尔吉斯斯坦森林中的野生樱桃。统计濒临灭绝植物“黑名单”的科学家Antonia Eastwood博士说:“中亚地区的森林是一个重要的野生仁果类和坚果类树木的天然储备仓。如果这些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被破坏,那么这些果类作为食品而言,其未来的安全性也将不复存在。”

一种小檗属植物,俗名伏牛花,也是濒临灭绝植物“黑名单”中的一员。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项目的报告显示,威胁中亚地区森林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工业和生活的发展,过度采摘,病虫害,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和火灾。

这种色泽鲜艳,果肉丰盈的尼兹维茨果(Niedzwetzky apple)已成为及其稀缺的品种。

这是一种将要灭绝的凤梨科植物。由于苏联解体,这些地区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无暇顾及生态,使当地植被深受其害。

阿月浑子,属漆树科植物,一种落叶小乔木。它被定级为近危物种。近危物种是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定义的可能在不久的将來有濒危或灭绝等危险的物种。该级别保护现状比较低。

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项目正与当地森林保护组织一道,想法设法改变中亚地区人们靠开采自然资源谋生的生活方式,为其谋求其他致富途径,以此缓解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