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国产预警机装备世界最大天线罩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空警-2000预警机亮相国庆阅兵

王小谟,著名雷达专家,1938年11月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0年代末,王院士开始从事预警机系统的研制,是我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在中以合作期间,王院士作为中方总设计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型相控阵雷达方案,并部署国内同步研制,为中以合作中止后国内立项研制预警机创造了条件。

记者:当时国家决定立项研制预警机,是不是很不容易?

王:1992年,我们与以色列谈好,称作两家“合作”研制,共同开发一架发展型预警机,中以合作拉开序幕。随后双方谈判了四年,1996年正式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一起提出设计方案,共同选择了俄罗斯的伊尔-76作为载机平台。但我们对以色列的方案并不满意,他们提出的是机身头部和前部两侧配置三块天线阵面扫描260°的方案,存在很大的方位盲区,于是我们提出了更有新意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雷达的探测距离,我们在俄罗斯A-50预警机天线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大,做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线罩。

记者: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线罩,研制中一定有很大难度。您能介绍一些吗?

王:天线罩不仅是保护雷达天线和改善飞机气动外形的一个结构件,还要把它里面的电磁波透出来,同时又不能让波束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对于我们所采用的相控阵雷达,就更难了。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不转的,波束本身相对于天线罩要转动左右60°,因此天线打到罩体上的入射角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天线罩需要在各个入射方向上都要做好。天线罩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靠非常复杂的计算和模拟,在前十年我们就做不了,没有那么大的计算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