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空雷达旅配大量新装备 首都周边实现无缝预警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资料图:空军雷达某部为国庆空中表演预警

刘永 林鸿 董宾

从燕山群峰到华北平原,从渤海之滨到茫茫草原,在首都的周围,分布着一个个雷达站。它们警惕地张开一双双“千里眼”,长年巡视着首都空域。近日,笔者来到北空某雷达旅位于北京郊区的某高山雷达站,探寻雷达部队的今昔变化。

雷达站位于距北京市区1小时车程的高山上。汽车沿着宽敞的水泥路驶向云端,一栋崭新的三层楼房矗立在眼前。抬头仰望,数部新式雷达快速旋转;回身俯看,京都的繁华一览无余。

雷达方舱内,两名操纵员鼠标轻点,数批空情跃然屏上,高度、速度等诸元一目了然。正在该站巡检的该旅装备部部长王炳富说,曾几何时,拥有这样性能先进的装备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在该旅,各种型号新式雷达已占半壁江山。

随着国力的增强,从进口、仿制再到自主研制,从电子管、集成电路再到相控阵雷达,雷达兵器的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探测范围、精度和抗干扰性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多种型号的国产新型雷达,在首都周边空域构建起多体制、多平台、多频段预警网,基本实现首都地区远、中、近区域无缝衔接和高、中、低空完全覆盖。

变化的不仅是兵器。走进指挥室,笔者眼前一亮:标图员忙碌地用电子笔在屏幕上“指点江山”;记录员通过自动化系统同其他单位交流即时信息……“老高山”们谈起往事感慨不已:过去上报情况,电话声音小杂音大,连长把头埋进桌柜里喊,只听得满屋“喂喂喂”,天花板都震得乱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情报传递靠人工操作,传到上级指挥所要十几分钟。后来发展成信号标图和视图发报,情报传递缩短为几分钟。现在通过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从发现目标,到系统融合处理,再到向上级指挥所传输数据,仅需数秒。

近几年,首都空情量急剧上升,防空任务逐年加重,但该旅情报优质率却始终在99.9%以上。2007年他们机动至西北大漠练兵,在空军所有参演雷达部队中,他们取得了发现巡航导弹目标最早、掌握航程最长、掌握最连续三项第一;2008年奥运安保,该旅情报优质率达100%,这个雷达站被空军评为“支援奥运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