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铎像。资料图片

多铎之子多尼像。资料图片

封多铎为和硕豫亲王的册文。资料图片
棠棣理政日,时事相催急
除了立下累累战功外,顺治年间的多铎还被胞兄多尔衮倚为臂膂,特别是其升任辅政叔德豫亲王后,实际上已成为大清王朝内部仅次于多尔衮的第二号人物。但多铎最初与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之间一度关系紧张,还差点对立成仇。这是怎么回事呢?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太宗毫无征兆地于清宁宫猝然离世。当人们从震惊与哀痛中逐渐清醒过来时,面对皇位,一场争位角逐不可避免地上演了。为与两黄旗大臣谋立豪格相抗衡,多铎在两白旗积极主张拥立多尔衮,并不惜为此长跪不起以求得多尔衮的首肯。当八月十五日,议立嗣君的诸王大臣会议在大政殿召开时,多铎不仅准时出席,而且在会议期间表现活跃,面对两黄旗大臣直言不讳地表示要立皇子,多铎则是针锋相对地相继提了3个人选,即多尔衮、自己和代善,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始终站在“兄终弟及”的一方,反对“父死子继”。当豪格提前退席而两黄旗大臣执刀剑宁死不屈时,多尔衮以立6岁的福临为帝,其与济尔哈朗辅政的方式化解了一场喋血危机。皇位之争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多铎对多尔衮的态度却有了改变。不知是对在议定皇位时多铎毛遂自荐被多尔衮否决不满,还是对立娃娃皇帝不满,史料中很快就出现了“多铎与多尔衮不协”的记载。即在同年八月里,多铎令自己的手下苏三等去威吓多尔衮的手下多拜,此举被议为“遣人扬言恐吓,藐视亲王”,被判“坐以应得之罪”。这件事才不过几天,多铎好色、贪于享乐而任性胡为的恶习再度发作,竟然因范文程之妻貌美而欲谋夺之,实在不成体统。在多尔衮的主持下,多铎被罚银千两,夺15牛录,而且肃亲王豪格亦因知情不举被罚银3千两。其实这就是个信号——多铎此时与豪格来往渐多,且大有相知恨晚之势。
同年十二月,当多尔衮等决定罢诸王等管理六部事务时,多铎与豪格的答复是:承两位辅政王下问,皇帝年幼,又是刚刚登上帝位,“我等正当各勤部务”效力国家,“以尽臣职”,现在两位即决定如此,无异议。表面恭维,实则不满。
顺治元年(1644)三月,多铎又和豪格一起出外放鹰,“日久始归”。特别是多铎对豪格说过这样的话,即当初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说要立你为君,但他性情软弱,无法说服大家,其提议也就不了了之。当时我也劝大家不立你,现在想来真后悔啊!以后我愿效力。相信若不了解实情而光听这番话,恐怕都会以为多铎与豪格是亲兄弟,与多尔衮倒像是死对头。只是高明的多尔衮采用一打一拉的方式,很快就使多铎又回到自己的阵营。又对豪格及支持他的势力予以坚决打击,利用豪格因继位不成大发牢骚,甚至说出想扭断多尔衮脖子等泄愤言论,夺豪格7牛录,罚银5千两,并废其为庶人。同时,多尔衮在统兵入关时,只带多铎与阿济格出征,既是出于信任,也含有让其建功立业以提高地位为日后打算的目的。
此后,多铎即在多尔衮麾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陷潼关,克西安,逼迫李自成农民军退入河南;下江南,擒福王,灭弘光政权于举手之间,特别是其平定蒙古苏尼特部的反叛,败喀尔喀蒙古之土谢图汗和硕雷车臣汗,巩固了后方边疆,使大清国免于腹背受敌,所立战功无人可及。故在其平叛归来1个多月后,即顺治四年(1647)七月,多尔衮召集内大臣、六部尚书、启心郎等共议,称内大臣与礼部提议,鉴于多铎功高盖世,应晋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可我身为皇叔父摄政王,多铎又是我幼弟,对此我有些犹豫不决,但任用贤人,罢黜不肖本是治国原则,所以你们去和诸王商议一下,看如何处置。商量的结果,自是无有异议。于是,多铎即在多尔衮的提携下,达到其有生之年官爵地位的顶峰,与颇有资历的辅政信义叔王济尔哈朗平起平坐了。但其兄多尔衮并没有罢手,当有人举报济尔哈朗在自家王府内擅用皇宫中才可使用的铜制狮、龟、鹤等作为陈设时,多尔衮立即罚银3千两,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资格,只令多铎一人辅政。很快,又将济尔哈朗曾拥立过豪格等陈年旧账翻出来,降其为多罗郡王,罚银5千两。从此,多铎彻底取代了济尔哈朗,使入关后的大清国出现了棠棣竞开,兄弟理政的局面。不仅如此,因多尔衮无嗣,而多铎有8个儿子,多尔衮即过继了多铎第五子多尔博为养子继嗣,两兄弟间关系非同一般。
令人想不到的是,一门3兄弟中,年纪最轻的多铎竟会因患痘疹而过早离世。痘疹,又称作天花,是一种短期内可使数百万人致残甚至死亡的烈性传染病。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末清初阶段,天花曾横扫华夏肆虐一时,成为严重威胁清皇室生命安全的灾星。多铎不是最早罹难者,也不是最后得天花而死的受害者,其前有代善的儿子岳托、马瞻、巴喇玛,太祖长女东果格格的孙子和尔本,阿济格的两位福晋等,甚至多铎的福晋中也有得天花而亡者。其后,时年24岁的顺治帝也是因天花而过早离世,以致圣祖康熙帝即位的有利条件之一就是其已出过天花。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因明降将大同总兵姜瓖又树起反清大旗,多尔衮遂亲自出马平叛。当多铎在京出痘的消息传到大同前线时,多尔衮不顾军情吃紧,急令班师还朝。不幸的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年仅36岁的多铎于当月十八日病卒于京。此时,多尔衮快马加鞭刚赶到居庸关附近,听到白旗大臣苏克萨哈报来的噩耗,多尔衮痛哭失声,立即换上丧服疾驰进京。当日天黑时,多尔衮入京来至多铎的灵前吊唁,只是两兄弟已阴阳相隔,欲行乐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英雄无觅多铎处,当年豪举几人知?
多铎逝世后,其爵由其长子多尼承袭。顺治九年(1652)三月,睿亲王多尔衮遭清算而被削爵,多铎虽亡亦脱不了干系,故以其为谋逆之多尔衮的同母弟而被追降为郡王,多尼遂成了信郡王。但多铎毕竟功高盖世,故多尔衮未平反时的康熙十年(1671),圣祖玄烨即追谥豫郡王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高宗弘历下诏恢复多铎的亲王爵位及其封号,配享太庙。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多铎之后世子孙亦承袭其爵,世袭罔替,成为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附记太祖诸子
阿拜阿拜是清太祖的第三子,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母为庶妃兆佳氏。因是庶出,虽为皇子,其爵位却是一路逐级辛苦升来,从骑都尉到三等男,并于崇德四年(1639)受封三等镇国将军。顺治四年(1647)又晋二等镇国将军。顺治五年(1648)二月,阿拜卒于京师,享年64岁。
汤古岱汤古岱是清太祖的第四子,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母为庶妃钮祜禄氏。汤古岱原隶属大贝勒代善之两红旗,后其讦告代善待其不公,籍没其属员。于是,判汤古代往依镶白旗和硕贝勒多尔衮。崇德四年(1639),汤古岱受封三等镇国将军。翌年十一月,逝于盛京,时年55岁,谥号“克洁”。汤古岱死后即葬于盛京福陵之北3里处的长岭子(今东陵区英达镇公家村),今墓已毁。
塔拜作为太祖第六子的塔拜,亦为庶母钮祜禄氏所生,是汤古岱的胞弟,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塔拜与兄长汤古岱一样,原属大贝勒代善之两红旗,天聪九年(1635),其随兄长一起讦告代善徇私不公,后亦往依多尔衮。功封辅国将军的塔拜,虽贵为皇子,但亦能为奴所欺。崇德三年(1638)八月,塔拜的果园为和硕礼亲王代善的手下巴布赖所夺,塔拜虽要回了果园,但巴布赖因深得代善之心而被太宗宽宥。崇德四年(1639),塔拜卒于盛京,时年51岁。
巴布泰巴布泰是清太祖的第九子,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其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一年(1626),巴布泰奉命理正黄旗事。后随大贝勒阿敏驻防永平,因巴布泰不能力战拒敌而被罢职。崇德六年(1641),巴布泰被授三等奉国将军。顺治二年(1645),晋为一等奉国将军。翌年,巴布泰又从贝勒勒克德浑(太祖曾孙,代善次子萨哈廉之子)伐湖广,屡破敌阵,遂于顺治四年(1647)晋封辅国公。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巴布泰卒,赐谥“恪僖”,终年64岁。
德格类德格类是清太祖的第十子,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其母为太祖的第二位大妃富察氏。德格类生前曾屡立战功。天命年间,曾参加攻克奉集堡、辽阳、沈阳等战役,于天命八年(1623)功封贝勒之爵,为后金国议政十贝勒之一。太宗一朝,德格类被任命为管理户部之贝勒,负责财政收支编审丁口,因其恪尽职守,被太宗赞为“办事妥协,不烦朕虑”。不仅如此,重要征战如大凌河之战、征察哈尔、太宗亲征伐明等都少不了德格类。
天聪九年(1635)十月初二日,德格类病逝,享年40岁。太宗闻之,亲临其丧痛悼,并于凤凰楼前“设幄而居”,三日不食。不料两个月后,德格类被举报生前曾与莽古尔泰和莽古济等人盟誓,谋夺篡位,太宗大怒,令追削其和硕贝勒之爵,属下人口财产入官,其子废为庶人。因德格类终生未得平反,故其子孙后代亦被开除皇室宗籍——不再录入皇族宗谱《玉牒》之中。
巴布海巴布海是太祖的第十一子,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巴布泰是其胞兄,同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所生。崇德元年(1636)七月,巴布海奉命随阿拜(太祖第三子)往东京祭陵,但巴布海独自先往,不但不等阿拜,而且祭陵所用牺牲也是随便取他人一牛代用。其犯了不诚不敬不孝之罪不说,当牛主要求偿牛时,本来罚巴布海30两白银入官,但他竟3年不给;牛主上告,加罚其60两后,他还是不给,反面陈太宗,称自己有理。太宗无奈,只能称其“愚昧”了事。不仅如此,巴布海所娶之妻为清初著名战将扬古利之女,是位超级妒妇,不许巴布海和任何一位异性独处,河东狮吼状无人可敌,太宗都曾叹为观止,无可奈何。
崇德四年(1639),时任梅勒章京的巴布海受封为镇国将军。后,巴布海因身为皇子却要由固山额真谭泰等委派做事,故发牢骚说,现在的梅勒章京多如草木,还要我干嘛?我愿罢我梅勒章京任。又对谭泰说,“尔何轻我?”难道我不是太祖的儿子吗?我的骸骨为太祖所养,身家富贵皆皇上所赐等不满之语。结果,巴布海被议死。启奏太宗后,被免死,但革其镇国将军职,废为庶人。
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三日,后金国发生了一起投匿名书案,说巴布海夫妇以匿名的形式揭发两黄旗大臣谭泰图谋不轨,结果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被多尔衮斩首,享年48岁。顺治九年(1652),谭泰被诛,世祖为巴布海平反,将谭泰之家产人口归于巴布海之兄巴布泰。
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赖慕布,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赖慕布附于阿济格白旗中,在太宗朝多次因阿济格而获罪。崇德六年(1641),阿济格因擅自畋猎受罚而威胁讯问官,当对质阿济格之罪时,赖慕布却说没听见阿济格说过威胁的话,遂被坐以应得之罪。崇德七年(1642),阿济格因太宗颁赏时不等赏赐即先行回家而获罪,而赖慕布作为阿济格的左右,却任其早归而不劝告,被革世职,罢议政大臣任,罚银100两。清入关后,赖慕布功封奉恩将军。顺治三年(1646),36岁的赖慕布逝世。顺治十年(1653),追封赖慕布为奉恩辅国公,谥号为“介直”。
费扬果太祖第十六子费扬果生于后金天命五年(1620),生母不详,太宗朝,费扬果因罪赐死,被开除宗籍。康熙五十二年(1713),因其曾孙奏请复其宗籍,圣祖担心这一支皇族子孙湮没于世,遂定赐红带附录于《玉牒》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