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内最说不清楚的瓷器
在四川省遂宁县,有一座号称全国唯一的专业化宋瓷博物馆。这乍听上去颇令人意外,因为川中内陆地区历史上并不出产瓷器。然而,19年前的一场意外,人们发现了一件堪称精品的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罐以及上千件珍贵宋瓷。从此,遂宁名声在外。
金鱼村的意外发现
1991年9月的一天,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田里翻土,突然大家听到“哐”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被锄头打碎,接着一个瓷瓶露了出来。就是这并不十分响亮的一声,开启了一个轰动的考古发现。人们将泥土扒开,更多的瓷器展现在大家面前,竟是青绿、玉白的一大片,有人见状兴奋地高喊:“挖着宝贝啦!”随后,文物专家在距离地表一米处挖出一个椭圆形土坑,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瓷器、铜器等。专家从这些器物由下而上、由大到小有序摆放的情况判断,这应该是器物主人有意识的窖藏。最终,经专家清点,这处窖藏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包括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定窑、耀州窑瓷器等。这些瓷器造型简单素朴,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碟、盘、杯、文房用具等。
金鱼村出土的这些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保存相当完整,这在中国瓷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这些器物究竟属于哪个朝代,它们的主人又是什么人,由于器物发现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可供参考,它们的身世成为一个谜。
1996年,遂宁迎来一位赫赫有名的瓷器专家,他就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耿宝昌1922年出生于北京,14岁就开始在古董店做学徒,几十年的历练成就了他一副火眼金睛。耿宝昌对瓷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这些瓷器形象素朴简约,颜色柔和而淡雅,从造型到器物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宋朝印记。于是,他认定这批瓷器是中国南宋制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可是这里既非墓葬也不是寺庙建筑,小小的金鱼村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宋瓷呢?据史料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皇帝赐封他的第11个儿子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为遂宁郡王,遂宁逐渐成为府衙所在地。在随后的二三百年间,遂宁一直是四川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之一。到了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朝廷又在这里设置了四川都转运使,负责调集四川的粮食、马匹等通过三峡水路运往两湖江浙,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江山。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236年,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攻陷二十余府州,遂宁府也没能幸免,从此成为宋蒙两军长期拉锯的战场,直至南宋灭亡。在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战乱中,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等许多珍贵的宝贝因为不方便携带,就地掩埋,所以形成这处窖藏瓷器。
国之瑰宝盛忧思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这个时期的瓷器,各地各窑产品都有不同的风格,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造型最丰富,来源于生活,如宫中陈设瓷,瓷釉显得晶莹柔润,如一盅凝脂。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宋代定窑的印花、耀州窑的刻花都是瓷器装饰手法的新突破。
金鱼村窖藏出土的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呈荷叶卷曲状。发现时,这件瓷器摆放在所有器物底层的最中间,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器物主人对其也是十分重视。然而这件高30余厘米、口径20余厘米的瓷罐竟然非一人之力所能移动,于是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往里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整整齐齐摆着许多青瓷小碟子,仔细一数,整整99件。于是人们再次产生疑问,为什么要摆放99件小瓷碟?从瓷罐的容积推测,它所能够容纳的小瓷碟不止99件。
据专家推测,“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时期,四川处于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中的人们特别渴望安定。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兵荒马乱中,全家人必须马上逃难,这批珍贵的瓷器没法携带,瓷器主人只能命人将它们就地掩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主人感慨万千,虽然时间紧迫,仍然小心翼翼地在瓷罐中摆放了99个小碟子,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家安宁、家人团聚。从此,这些国宝在地下沉睡了700多年,直到1991年,才被世人发现。
现存的荷叶罐多见于中国元代,金鱼村出土的这件荷叶罐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件宋朝荷叶罐,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文物。
最说不清楚的瓷器
宋瓷博物馆里还有一件最说不清楚的瓷器。容器中央有一个直口管子,边缘向外折,周围又分立5根略细的管子,管口通腹。关于这件器物的功能以及命名,一直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是随葬的冥器,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二说是一种陈设瓷,有插花的功能,并且给它命名为五管花插。还有一种说法是某种灯具,中央管为注油管,周边五管为灯芯管,认为这应该叫做五管灯。
还有一件看上去其貌不扬的黑色瓷器,称做黑釉玳瑁斑兔毫盏,在宋代则是非常流行,是用来斗茶的瓷器。斗茶是饮茶时品评茶叶优劣的一种游戏,在宋代风靡一时。宋代的茶叶一般制成半发酵的茶饼,饮用前先把茶饼炙干捶碎碾成细末后放在茶碗内,再用沸水沏,这使茶末沉浮成为斗茶胜负的关键。如果碗中茶呈悬浮的胶体状,泛起的茶沫聚集在碗沿四周回旋不动,没有留下水痕,茶主就胜了。如果茶水游离,形成白色水痕,茶主就输了。斗茶时要验水痕,白色水痕在黑瓷茶盏中非常明显,所以斗茶崇尚黑盏。这件在今天看起来不起眼儿的器具,在当时却是有大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