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想东山再起?(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对失败的不同解释,决定了你的下一步和未来。

垓下之战,项羽惨败,突围至乌江边时,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他说了两句重要的话,一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结果在乌江边自刎,年方31岁。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会放弃希望?原因就在于他对失败的看法。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失败,而是他怎么解释。

心理学家威勒做过一项研究:针对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偏低的中学生,询问他们自认为考差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的解释可以分为四个“因为”:我笨、我不用功、我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就性质来说,“我笨”和“我不用功”属内在原因,跟自己有关;而“我运气不好”和“考试题目太难”则是外在原因,咎不在我。威勒发现,将考差归于内在原因者,自尊心较受打击、有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反之,将它归于外在原因者,则较少上述困扰,显得较轻松愉快。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在失败时,喜欢将它归于外在原因的主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因也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我笨”和“考试题目太难”属于稳定原因,而“我不用功”和“我运气不好”则是不稳定原因。稳定因素在下次考试时很可能再出现,我还是一样笨而题目还是一样难,成功的预期显然就不高。但不稳定因素不见得会再出现,只要自己加油一点、运气好一点,成绩很可能就会进步,成功的预期自然会高一点。威勒的研究证实了这点,他追踪这些学生以后数次考试的成绩,发现原先认为自己考差是因为不稳定因素的学生,成绩有了可见的进步;而当初认为自己考差是因为稳定因素者,成绩则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每况愈下。

项羽的“无颜见江东父老”表示他的自尊心很强,这种人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在因素———不是“用兵之罪”(自己用兵失误),而是“天之亡我”(上天的意旨)。但老天的意旨是不会改变的,它也是个稳定因素,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归于这个稳定因素,那他对未来的期望就会变得很低,在缺乏东山再起的强烈动机下,“提早退场”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如果你想让心情愉快,那就要将失败做外在归因;如果你想东山再起,那就要将失败归于不稳定、可改变的原因。

王溢嘉专栏

王溢嘉,专栏作家,台大医学系毕业。毕业后即弃医从文,专事写作和文化事业工作,曾在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及《牛顿杂志》、《台北评论》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著作三十余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