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王钦若(962~1025)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为人虚伪奸邪,害起人来“相当有才”。
宋真宗有个写诗的业余爱好,隔三差五总要弄出点创作成果来与臣子们一同分享。这天,真宗又有新作出来,名为《喜雨诗》,可惜这首诗没能流传下来,后人只能知其名。真宗把新鲜出炉的诗作拿给“二府”传看,一来想在众臣面前显摆显摆,二来顺带征求一下各位高手的意见。
北宋的“二府”指西府和东府,西府为掌管军事的枢密院,东府为掌管政务的中书省政事堂,“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当时,枢密院的一把手就是枢密使王钦若,而中书省的主要领导则是宰相王旦。
皇帝的大作臣子们都不敢怠慢,王旦仔细拜读皇上的诗,很快看出一处错,但当时并未声张,而是赶紧把诗稿塞进自己袖中。待到和枢密院同僚共同交流读后感时,王旦才正式说出自己的发现:“诸位注意到没有,皇上的诗中有一个错字,应该告诉皇上改过来才是。”边上站着的王钦若一听,心说坏菜,这纠错之功看来要被王旦拔得头筹。不过王钦若从来都是狡猾狡猾的,一个脑筋急转弯,坏主意便来了,只见他干咳一声,不以为意道:“皇上的错字怎么可以说给皇上啊,那样岂不冒犯龙颜?再说,一个小小的错字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全诗绝没大碍。”
管军事的长官理论起来头头是道,实诚的王旦相信了王钦若的话,不再言语。谁知却掉进了王钦若设下的陷阱。老奸巨猾的王钦若明里反对王旦的提议,暗地里却偷偷向真宗打小报告表功讨好,除了指出错字,还参了王旦故意隐瞒不报之罪。第二天,真宗把“二府”看过诗稿的官员召来,怒气冲冲地说:“昨日朕的诗中有一错字,尔等都看到了,却个个装闷葫芦,为何不上报?成心糊弄寡人?若不是王钦若好心提醒,这带错的诗流传出去,朕这人可丢大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王旦到底城府深,一见这阵势,赶紧作违心的自我批评:“皇上息怒,昨天得到诗稿,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也就没有及时奏陈。现经皇上点拨,不胜惶惧。臣有罪!”诸位官员见状,一同跟着跪拜谢罪。
在场的大臣中唯独枢密院的二把手马知节直立不拜。此君虽为副职,但为人正直主持正义,最看不惯王钦若的奸邪做派,常和王钦若唱对台戏。只听他高声直言道:“陛下,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王旦宰相最先发现了错字,本想奏明皇上,但被王钦若枢密使劝阻了。然而今天大家都看到了,这事王旦宰相并不辩解,可见此公真乃大气宰相也。”
宋真宗恍然大悟。他知道眼下的僵局该由自己收场了,遂由怒转乐,笑眯眯瞅着王旦打趣道:“是吗?这么说是朕冤枉王爱卿?”话中不乏抚慰之意。而王钦若的阴险小人嘴脸则暴露在诸位大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