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三阳宫(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武则天先后数十次君临嵩山,在登封石淙河畔修建“行宫”——三阳宫,她为什么把行宫取名“三阳”?公元700年(武后久视元年),武则天再度来到三阳宫,并在那里住了数月,都干了些什么?她还在三阳宫“大宴群臣”,又是为了什么?此时的武则天女皇已77岁高龄,她很清楚,人总有大限到来的那一天,自己虽贵为帝王,终不能长生不死,身后是还政于李唐,抑或传位于武氏后裔,她必须在生前作出抉择。她的儿子李显、李旦和她的侄儿武三思是她心目中的“三阳”,她希望他们三个人能和睦相处……经过三阳宫内一个多月的斡旋和多方的政治谋划,所谓的“三阳开泰”终于出台,她还政于李显,李显承诺让武三思在李唐王朝中仍保有一定的地位,李武和谐共处以形成泰兴之局。

后来的事实是,由于狄仁杰的去世,政治变数激增,李武两家互存交融——也就是说“三阳开泰”的局面未能形成。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武后崩;次年武三思败死,“三阳开泰”终成画饼。

“三阳开泰”虽然未能成为事实,但“三阳开泰”这个象征着人们之间和平共处的词语却世代流传了下来,古城开封、郑州、洛阳旧时贴春联,门头上就常常有“三阳开泰”的字样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