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长女邓林昨晚在广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记者邱伟荣摄
从今日起至2009年1月15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在广州市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开幕,广州市民可免费参观。
特意前来广州为该展览揭幕的邓小平的67岁长女邓林昨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改革开放30年了,父亲的想法在一一实现着……
文/记者邱瑞贤
谈广州印象:特别有助于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展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的展览,首次走出其故乡广安,把展览的第一站放在了广州。
记者:这次的展览为什么把第一站放在广州?
邓林:第一站选在广州很有意义。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很多事情在广东发生,和广州有密切联系,见效最快也在广州这一带。
记者:广州人都记得,1984年小平同志连春节都是在广州度过的,当时您陪同有什么感觉?
邓林:我们一起在广州住过一段时间,最记得的是父亲对广州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总要找人谈话,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找人开会,我们子女当然不能参加了。我们一路火车过来,他都不断地问,到了广州住下来,就问得更仔细了。我们那时都住在“小岛”,就是珠岛宾馆,我们都叫“小岛”,他天天转,那一年特别冷。在广州住的这段时间,对他的思考、做决策特别有帮助。父亲的道理都是从老百姓来的,像“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他把这些民间的理论放在改革开放的设计里,不是胡来的,实践发现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
记者:他喜欢转,因为要亲眼看到?
邓林:是的。我们当时住在深圳,就看了很多渔民村子。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比北方高很多了,有电视、冰箱,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富裕,父亲看了非常高兴。我们的印象都很深,住在深圳市委招待所,门口有很多小摊,我还跑到沙头角买肥皂,买味精,觉得什么都很新鲜。
1984年那次他基本上都是看,话不多,他的性格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说话。他后来还去了福建厦门,所以那次就不仅是画一个圈,其实是画了好多个圈,都连成线,之后连成面,给全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做了很好的推动和典范。
谈改革开放:我也是受惠者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女儿,邓林亲眼看着父亲的思想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她由衷地感到莫大的幸福,因为自己也是受惠者之一。
记者:我们知道,当他1984年来广东之后,此后几乎每一年省委都想请他再来,但是他却选择在1992年,88岁高龄的时候才再度过来。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邓林:是的,那时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动员他来看一看。他就是在观察,他觉得如果很好的话,他就没必要来,他更喜欢关注问题。到了1992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
他那时在家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世界给中国的机会非常少,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我们对不起我们的子孙,我们的国家。”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您觉得父亲的设计在实现吗?
邓林:在实现,我自己和所有人一样,也是受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学习,让整个国家富裕起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次的金融风暴我们就很难有力量抵御了。
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他的思想意义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谈家风:“不能干出格的事”
记者:父亲在世时,有没有给你们在从政或经商方面的教诲?
邓林:有过的。他爱说,我们家的人不能有大作为,也要有中作为、小作为。他主张人的一生中还是应该有作为的,但是不能干出格的事,不能违反法律。
记者:我们知道,邓家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民主的气氛,父亲的教育方式你们会一直延续下去吗?
邓林:我希望能。我只有一个想法,让他们自由发展,只要不做坏事。我父亲对孩子很民主,但绝对不是放任,他非常严肃地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真的是非常严肃,很少有这么严肃过。
记者:我们还记得您描述父亲的那句话:“他不需要走上神坛,更不需要走下神坛。”

邓小平长女邓林昨晚在广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记者邱伟荣摄
从今日起至2009年1月15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在广州市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开幕,广州市民可免费参观。特意前来广州为该展览揭幕的邓小平的67岁长女邓林昨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改革开放30年了,父亲的想法在一一实现着……
文/记者邱瑞贤
谈广州印象:特别有助于思考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展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的展览,首次走出其故乡广安,把展览的第一站放在了广州。
记者:这次的展览为什么把第一站放在广州?
邓林:第一站选在广州很有意义。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很多事情在广东发生,和广州有密切联系,见效最快也在广州这一带。
记者:广州人都记得,1984年小平同志连春节都是在广州度过的,当时您陪同有什么感觉?
邓林:我们一起在广州住过一段时间,最记得的是父亲对广州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总要找人谈话,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找人开会,我们子女当然不能参加了。我们一路火车过来,他都不断地问,到了广州住下来,就问得更仔细了。我们那时都住在“小岛”,就是珠岛宾馆,我们都叫“小岛”,他天天转,那一年特别冷。在广州住的这段时间,对他的思考、做决策特别有帮助。父亲的道理都是从老百姓来的,像“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他把这些民间的理论放在改革开放的设计里,不是胡来的,实践发现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
记者:他喜欢转,因为要亲眼看到?
邓林:是的。我们当时住在深圳,就看了很多渔民村子。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比北方高很多了,有电视、冰箱,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富裕,父亲看了非常高兴。我们的印象都很深,住在深圳市委招待所,门口有很多小摊,我还跑到沙头角买肥皂,买味精,觉得什么都很新鲜。
1984年那次他基本上都是看,话不多,他的性格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说话。他后来还去了福建厦门,所以那次就不仅是画一个圈,其实是画了好多个圈,都连成线,之后连成面,给全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做了很好的推动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