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30多年前威震世界却英年早逝的中国“猛龙”在荧屏上复活了——据统计,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的平均收视率超过近7年来央视播出的所有电视剧,“功夫之王”李小龙的“金牌票房价值”在35年后丝毫没有褪色。
历史和世界为什么选择了李小龙?这位生于美国、长于香港,到美国学习、打拼后又回归香港,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有1/4异国血统的青年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世人热捧、追思至今?
更多:

李小龙纪念画册封面,和电影形象差别挺大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风云变幻,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也是大师、英雄辈出。在世界范围内,李小龙之于功夫和功夫电影的划时代意义,就像“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之于流行音乐、“球王”贝利之于足球的意义一样举足轻重。
李小龙,男儿有泪
林燕妮不仅曾是李小龙的嫂子,更是李小龙的好朋友。她告诉人们一个完全不同于银幕形象的李小龙——
从来不觉得我是李小龙的大嫂。一来他比我大,二来他做了我好些年朋友,我才嫁给他的哥哥李忠琛。我所认识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龙,而是个桀骜不驯、奋斗不懈的人,心地极其善良爱打抱不平。
初识他时,我完全不晓得他做过童星,《人海孤鸿》也是他死后才在电视上看到的。我认为那是他演得最好的片子。我认识李小龙之时,他是什么也没有的。在西雅图,他住在一家叫Ruby-Chow的中国餐馆后面的一个小房间,天井那儿,有个木人椿。他就那么一拳一拳打过去,关节竟然不痛。
我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念暑期班,他的哥哥李忠琛叫他照顾我。他几乎是没有陌生感那种概念的,一见便开玩笑:“我一直在猜,我哥哥的女朋友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我想,如果她长得很丑的话,我便会马上飞奔。你还可以。”

林燕妮与李忠琛(李小龙胞兄)早年有过一段婚姻
他的房间,一本教科书都没有,一本笔记本也没有。我发觉他是个孤独的人,不见他有什么朋友。女朋友肯定是有的,并非固定那类,泡妞而已。
谈话,他说英语多于粤语。他都没什么中国朋友的。不,他根本没朋友。我觉得对他最好的是那个美籍日裔朋友,很可靠。他的中文没问题,能看能写。他对中华民族有很浓厚的感情。他的母亲何爱瑜,是何甘棠(香港富商名流)的女儿,长得像混血儿,写信只用英文。小龙何以如此执着自己是中国人,与武术和中国哲学有莫大的关系。他把武术和哲学合二为一。
我认识他时,他的性格,应该最是本色。在他从《唐山大兄》一片而红遍全球的辉煌日子里,他依然什么都告诉我。如果拍《李小龙传》,最精彩的不是他回港拍片那几年,而是他在美国苦思苦练成家那些岁月。
他跟我说他的梦想,除了武术之外,他念念不忘拍戏。他不动手时,是很温柔的。可惜他所拍的功夫片,不是大打便是大叫,观众没机会看见他静的样子。“功夫”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李小龙介绍给全世界的。功夫与小龙已成为连体双婴,而当时前程未卜,他亦心事重重。他告诉我:“有时我会半夜醒来,坐在床上大哭一顿。”男儿岂无泪,他是个相当善感的人。
这些全是“李小龙”
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零8个月的李小龙的猝然逝去,使自己短暂生命中创下的超越前人和世人的功夫造诣以及刚起步就趋于辉煌的电影事业永远停留在灿烂的高峰,成为永远的遗憾,更成为永久的传奇——
横空出世的李小龙让世界记住了“功夫(kungfu)”这个词,开创了“功夫片”作为一个独立电影片种的先河,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惊叹于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更折服于他的自强、自信、永不言败的“中国龙”的精神。
“功夫之王”“武之圣者”““70年代代表人物”“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在世人眼中, 李小龙已经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文化的某种符号。
虽然已经去世35年,但在世界范围内,李小龙作为武术、文艺巨星的影响力从没有停止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小龙生前没有在中国内地留下足迹,大多数中国人领略到他的电影和传奇故事的风采已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中国人对于功夫片的启蒙,更多的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少林寺》和《霍元甲》而不是李小龙。
一条30多年前威震世界却英年早逝的中国“猛龙”在荧屏上复活了——据统计,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的平均收视率超过近7年来央视播出的所有电视剧,“功夫之王”李小龙的“金牌票房价值”在35年后丝毫没有褪色。
历史和世界为什么选择了李小龙?这位生于美国、长于香港,到美国学习、打拼后又回归香港,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有1/4异国血统的青年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世人热捧、追思至今?
更多:

李小龙纪念画册封面,和电影形象差别挺大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风云变幻,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也是大师、英雄辈出。在世界范围内,李小龙之于功夫和功夫电影的划时代意义,就像“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之于流行音乐、“球王”贝利之于足球的意义一样举足轻重。
李小龙,男儿有泪
林燕妮不仅曾是李小龙的嫂子,更是李小龙的好朋友。她告诉人们一个完全不同于银幕形象的李小龙——
从来不觉得我是李小龙的大嫂。一来他比我大,二来他做了我好些年朋友,我才嫁给他的哥哥李忠琛。我所认识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龙,而是个桀骜不驯、奋斗不懈的人,心地极其善良爱打抱不平。
初识他时,我完全不晓得他做过童星,《人海孤鸿》也是他死后才在电视上看到的。我认为那是他演得最好的片子。我认识李小龙之时,他是什么也没有的。在西雅图,他住在一家叫Ruby-Chow的中国餐馆后面的一个小房间,天井那儿,有个木人椿。他就那么一拳一拳打过去,关节竟然不痛。
我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念暑期班,他的哥哥李忠琛叫他照顾我。他几乎是没有陌生感那种概念的,一见便开玩笑:“我一直在猜,我哥哥的女朋友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我想,如果她长得很丑的话,我便会马上飞奔。你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