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兰芳和孟小冬

杜月笙
在与梅兰芳的婚姻走到尽头后,流言蜚语接踵而至,小冬悲愤之下,一度告别舞台,潜心念佛。五年后,她到上海参加一次剪彩活动,再遇当初帮她出面向梅兰芳要个说法、拿到两万块钱“分手费”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从此,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段传奇……
受伤 遁入空门
与梅兰芳分手后,1932年正当孟小冬专心致志地投师深造之际,又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天津一家大报上忽然登出了连载小说,用化名影射孟、梅之事,说某著名坤伶向某名伶敲诈大洋数万,并把5年前发生在东四九条冯宅的绑架杀人案重新提了出来。
社会上一时谣言四起,舆论沸然,越传越离奇。因为是小说体裁,还作了种种虚构,但由于并未指名道姓,也无法予以评理。小冬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心灰意冷,对于舞台生活,深感厌恶。她来到北平拈花寺,拜住持量源大和尚为师,举行了皈依三宝典礼。自此以后,小冬一心向佛,以求身心清净。小冬曾恨恨地坦言:“婚姻不如意才促使我信佛的。”
孟小冬茹斋念佛,对戏剧界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要求孟小冬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有人向她陈述厉害:你自暴自弃,脱离舞台,无声无息地家居念佛,正好中了别人诡计,反而使人对报上的小道消息信以为真,日子一久,观众逐渐把你遗忘,最后毁了自己的才华,岂不可惜。
孟小冬一下子茅塞顿开,她写了《孟小冬紧要启事》,于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头版上连登三天。在全篇五百多字中,有六处提及梅,只有开头一处直呼其名,而其他五处均客气地以“兰芳”二字相称。其中责梅措辞,最重的也不过是说梅“含糊其事”、“足见毫无情义可言”等语而已,找不出一句攻击性的词藻,有理有节,富于人情味。在谈到与梅分手原因时,也只是用了一句话:“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到底是谁错了?没有明说,也不便明说。孟小冬把这个问题最后留给读者去评判了:“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小冬之所以要将苦恼的身世向世人“略陈梗概”,说明她和梅分手以后,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暗喻自己备受侮辱和“复遭打击”的悲惨处境。从“启事”中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初孟小冬嫁梅时,苦苦追求的是“名分”。半个月后,孟小冬抖擞精神,东山再起,重返她酷爱的戏曲舞台。
剪彩 再遇大亨
1937年5月1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由大亨杜月笙揭幕并致开幕词。开幕行剪彩礼的是3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孟小冬、陆素娟、章遏云。
相关阅读:
一夫二妻的悲剧: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始末
“平民皇帝”朱元璋:酷刑株连大杀功臣宿将
昔日红颜:民国时期的名媛贵妇(组图)
老北京八大胡同里名妓:民国初年高级妓女(图)
蒋介石五个孙子的不同人生境遇(图)

孟小冬
孟小冬这次到上海剪彩,受她结拜金兰的姐姐、杜月笙的四姨太太姚玉兰的邀请,下榻姚在辣斐里的住所。姚早知道杜月笙对孟有意,又念孟已届而立之年,还无家可依。此外,姚虽已嫁给杜月笙,因遭前面的二、三太太反对,尚未搬进杜公馆,又因杜的前3个太太都是苏州人,而姚一个人是北方人,感到势单力薄。所以剪彩之后就把孟留在身边,明是陪她,实则从中撮合,自己也可以借此壮壮声势。
一天晚上,姚玉兰把孟小冬叫到自己的房间,让她陪自己睡,一起聊天,子夜过后,方朦胧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孟小冬迷糊中觉得姚玉兰起来了,还以为她是去上厕所,不一会,孟小冬发现回来的却是一个男人——杜月笙,她吓了一大跳!此时,经历过感情坎坷的孟小冬,自知难逃杜月笙的魔掌;同时也想到这几年来一直受到杜月笙的种种好处,恩犹未报,因此不再拒绝。翌日一早,姚玉兰对小冬说:“小冬,你留下来吧,咱们姐妹合成一家,和那几个苏州女人斗,把家产都夺来,我们两人平分。”打此以后,孟就留了下来,自然而然成了杜月笙的情妇了。
不久,因日寇侵占上海,杜、姚逃往香港,孟小冬暂回北平。过了一年,杜月笙叫小冬速去香港。孟小冬到了香港九龙,在杜家盘桓数月后,仍经上海返回北平。
1938年10月,孟小冬在北平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入门以后,小冬悉心侍奉师父,并且严格按照师父的要求,在这五年的深造期间,基本停止了演出。期间余叔岩几次手术,小冬更是不离左右,情逾骨肉。最后她终成余氏衣钵的唯一杰出传人。1943年余叔岩去世,孟小冬心灰意冷。她无心唱戏,当时北平正处敌伪政权时期,小冬乃以“为师心丧三年”为由,谢绝歌场,隐居不出。直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方与程砚秋合作,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唱《武家坡》以示庆祝。
同居 没有名分
而杜月笙那头,1937年由于日寇来势凶猛,淞沪防线于当年11月12日全线崩溃,日军占领了上海。半个月后,杜月笙摆脱了日军的威逼,逃离上海,流亡香港。不久,姚玉兰和几个子女亦先后到达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这时杜月笙刚好飞往重庆向老蒋汇报工作。随后香港沦陷,无法复返,杜月笙从此困居重庆。一个多月后,姚玉兰及子女等也辗转千里,由港安全到达重庆。这一呆就是三年多。
1945年杜月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老巢,这时姚玉兰和几个子女还都留在重庆,一时还回不来。他突然想起北平的孟小冬,时隔多年不见,她现在可好?想到这里,他赶紧让总账房黄国栋写封挂号快信,叫她速来上海。孟小冬从北平来到“18层楼”公寓706号时,杜月笙已等候多时。如今的孟小冬,年已快四十,由于常年嗜食鸦片,加之经常生病,身体欠安,脸带烟容,显得消瘦,但依然还是那样年轻。杜月笙顾不上寒暄,一把将小冬拉进怀抱……
从此,杜月笙和孟小冬半公开地过起了同居生活。1946年春末,姚玉兰拖着几个儿女,回到了上海。姚玉兰回到上海后见老杜有了小冬,竟和她像陌生人似的爱理不理的了,十分伤心。孟小冬看在眼里,便决定向杜月笙告辞,借口老母年迈放心不下,暂时回北平住一段时期。
义演 破镜难圆
1947年8月30日是杜月笙60岁生日,当时,恰巧两广、四川、苏北等地发生水灾。杜月笙决定来个祝寿赈灾义演,将演出收入全部用来救灾,而义演的一切费用由自己承担。杜月笙最为关心和日夜思念的是孟小冬这次能不能来。
相关阅读:
一夫二妻的悲剧: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始末
“平民皇帝”朱元璋:酷刑株连大杀功臣宿将
昔日红颜:民国时期的名媛贵妇(组图)老北京八大胡同里名妓:民国初年高级妓女(图)
蒋介石五个孙子的不同人生境遇(图)

梅兰芳和孟小冬

杜月笙
在与梅兰芳的婚姻走到尽头后,流言蜚语接踵而至,小冬悲愤之下,一度告别舞台,潜心念佛。五年后,她到上海参加一次剪彩活动,再遇当初帮她出面向梅兰芳要个说法、拿到两万块钱“分手费”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从此,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段传奇……
受伤 遁入空门
与梅兰芳分手后,1932年正当孟小冬专心致志地投师深造之际,又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天津一家大报上忽然登出了连载小说,用化名影射孟、梅之事,说某著名坤伶向某名伶敲诈大洋数万,并把5年前发生在东四九条冯宅的绑架杀人案重新提了出来。
社会上一时谣言四起,舆论沸然,越传越离奇。因为是小说体裁,还作了种种虚构,但由于并未指名道姓,也无法予以评理。小冬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心灰意冷,对于舞台生活,深感厌恶。她来到北平拈花寺,拜住持量源大和尚为师,举行了皈依三宝典礼。自此以后,小冬一心向佛,以求身心清净。小冬曾恨恨地坦言:“婚姻不如意才促使我信佛的。”
孟小冬茹斋念佛,对戏剧界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要求孟小冬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有人向她陈述厉害:你自暴自弃,脱离舞台,无声无息地家居念佛,正好中了别人诡计,反而使人对报上的小道消息信以为真,日子一久,观众逐渐把你遗忘,最后毁了自己的才华,岂不可惜。
孟小冬一下子茅塞顿开,她写了《孟小冬紧要启事》,于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头版上连登三天。在全篇五百多字中,有六处提及梅,只有开头一处直呼其名,而其他五处均客气地以“兰芳”二字相称。其中责梅措辞,最重的也不过是说梅“含糊其事”、“足见毫无情义可言”等语而已,找不出一句攻击性的词藻,有理有节,富于人情味。在谈到与梅分手原因时,也只是用了一句话:“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到底是谁错了?没有明说,也不便明说。孟小冬把这个问题最后留给读者去评判了:“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小冬之所以要将苦恼的身世向世人“略陈梗概”,说明她和梅分手以后,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暗喻自己备受侮辱和“复遭打击”的悲惨处境。从“启事”中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初孟小冬嫁梅时,苦苦追求的是“名分”。半个月后,孟小冬抖擞精神,东山再起,重返她酷爱的戏曲舞台。
剪彩 再遇大亨
1937年5月1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由大亨杜月笙揭幕并致开幕词。开幕行剪彩礼的是3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孟小冬、陆素娟、章遏云。
相关阅读:
一夫二妻的悲剧: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始末
“平民皇帝”朱元璋:酷刑株连大杀功臣宿将
昔日红颜:民国时期的名媛贵妇(组图)
老北京八大胡同里名妓:民国初年高级妓女(图)
蒋介石五个孙子的不同人生境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