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长孙在俄罗斯隐姓埋名数十年(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阿廖沙

在昨日开幕的《刘少奇生平业绩展》上,一个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俄罗斯中年男子“混”在嘉宾队伍中,极其低调。不过,无论他多“低调”,他还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他的名字“很俄国”,叫做阿廖沙。他说此次他是专门来看爷爷的生平照片的,而他的爷爷,叫刘少奇。

没错,他就是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俄罗斯隐姓埋名了数十年的长孙;直到2003年,他才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

为了生存改随母姓

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允斌曾在前苏联学习和生活,并娶了莫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玛拉为妻,阿廖沙就是他们的儿子。阿廖沙还有一个姐姐叫索尼娅。不过,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阿廖沙却从没在任何表格的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刘允斌的名字。

为什么这样?阿廖沙解释,在那个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为了少惹麻烦,他改随母姓;“除了考虑安全外,我们也不想炫耀,不想让人知道我们有这么伟大的亲属。”阿廖沙说。

就这样,作为一名普通人,阿廖沙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前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军人。

5岁半时见过爷爷

“我只见过爷爷一面。”阿廖沙告诉记者,那是1960年,刘少奇访问前苏联时,当时他才5岁半,“那是秋天,家门口突然来了辆很豪华的黑色轿车,走下来的老人很慈祥亲切,然后不仅亲吻我,还送给我玩具和糖果,并带着我们全家坐他的黑色轿车,那次是爷爷留给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的印象。”阿廖沙回忆着。

阿廖沙现在手上戴着的手表,上面就印有刘少奇的头像,“这是刘少奇故居博物馆送给我的,我要永远戴着它”。

5年前才见到奶奶

“‘文革’后,王光美奶奶对我们仍非常重视,她提出带我们回国,但由于当时我在俄罗斯航天部门服役,未获俄罗斯政府批准。”一直到2003年,在多方努力下,阿廖沙才终于和妻子回到了中国,“我第一次见到奶奶,是在2003年刘少奇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上,当时,她就把所有能聚拢的亲戚介绍给我认识,她是一位非常和蔼亲切的老人。”

新快报记者 陈淇铧 通讯员 卜穗文 实习生 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