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间隙,金嗓子郭凤莲给铁姑娘们表演节目(1964年摄)。铁矛 摄

昔日的铁姑娘,如今已人过中年。前排中为郭凤莲。资料照片
1978年12月18日,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上,在169位中央委员和112位中央候补委员中间,有一位31岁的年轻女性,她默默地坐着,茫然地感受着眼前热烈的气氛和一项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她就是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中央候补委员郭凤莲。
此时她并不知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已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18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开始,中国农民选择了与大寨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劲风让大多数中国人欢欣鼓舞,却把郭凤莲吹得有些迷惘。回到大寨后,她还是像过去一样,一边组织社员学习文件,一边利用冬季农闲和大家一起修地垒坝。慢慢地,她知道了小岗村发生的一切,但是,她并不想改变大寨的方向。
郭凤莲的内心并不平静,因为质疑大寨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大力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宣布:安徽决不再组织参观大寨。
这让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凤莲感到猝不及防,她似乎已经感到,大寨执掌了16年的中国农村建设大旗将从自己手中悄然滑落。
1980年9月,郭凤莲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通知,这份来自昔阳县委组织部的通知中说:即日起你调离大寨村,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今天算起。郭凤莲哭了,哭了一顿之后说,“服从党的调动”。从此,她默默地离开了为之奋斗了近17年的大寨。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83)号文件转发了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文件指出:历史已经证明,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2008年10月7日,中国油画协会主席詹建俊率领20多位中国油画名家来到大寨,举行主题为“回望大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周年”的采风活动。詹建俊为郭凤莲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副珍藏了33年的速写作品。
郭凤莲说:“画得真好。”
詹建俊说:“那时候郭凤莲同志是风华正茂,是最美丽的领导。”
1964年,不满18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在铁姑娘队的22名成员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8岁。就是她们,在一场罕见的洪水冲毁了大寨的田地和房屋之后,和男人们一样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灾难。这些和男人们一样承受苦难和繁重劳动的少女们,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人们用“铁姑娘”来为她们命名。
郭凤莲回忆说:“参加了第一线的劳动,那就是奋不顾身地要干,就是一个字,干……而且当时想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对这个年轻的姑娘来说,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参加劳动的一年之后。那个秋天,郭凤莲看着在废墟上重建的新居和40万斤粮食,激动不已。她第一次感受到智慧和勤劳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并深深沉醉于艰苦创业带来的成就感。更令她惊讶的是,大寨这个普通农村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电台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1964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而郭凤莲也日益为人们所熟知。
1973年6月,26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党支部书记,她走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峰。她满足地看着大寨成为一片精神圣地,各地的人们朝圣般地涌来。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笼罩在光环下的人都能意识到光环背后的阴影。
郭凤莲坚信作为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具有普遍意义。但是,那个时代所有被历史裹挟着往前走的人恐怕都来不及思考:大寨模式是否适用于从农村到城市,从教育、卫生、科学、文化甚至到国防建设的一切领域?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逻辑又是否符合逻辑呢?
当大寨这篇“文章”被人在“文革”政治舞台上越做越大的时候,它的示范意义也就越来越偏离中国农村的实际。

劳动间隙,金嗓子郭凤莲给铁姑娘们表演节目(1964年摄)。铁矛 摄

昔日的铁姑娘,如今已人过中年。前排中为郭凤莲。资料照片
1978年12月18日,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上,在169位中央委员和112位中央候补委员中间,有一位31岁的年轻女性,她默默地坐着,茫然地感受着眼前热烈的气氛和一项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她就是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中央候补委员郭凤莲。
此时她并不知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已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18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开始,中国农民选择了与大寨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劲风让大多数中国人欢欣鼓舞,却把郭凤莲吹得有些迷惘。回到大寨后,她还是像过去一样,一边组织社员学习文件,一边利用冬季农闲和大家一起修地垒坝。慢慢地,她知道了小岗村发生的一切,但是,她并不想改变大寨的方向。
郭凤莲的内心并不平静,因为质疑大寨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大力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宣布:安徽决不再组织参观大寨。
这让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凤莲感到猝不及防,她似乎已经感到,大寨执掌了16年的中国农村建设大旗将从自己手中悄然滑落。
1980年9月,郭凤莲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通知,这份来自昔阳县委组织部的通知中说:即日起你调离大寨村,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今天算起。郭凤莲哭了,哭了一顿之后说,“服从党的调动”。从此,她默默地离开了为之奋斗了近17年的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