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曾建议韩王安变法图强,不见用。所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得到秦王政的重视。后秦出兵攻韩,他被迫出使秦国。不久遭李斯、姚贾陷害,*于狱中。所著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综合前期法家中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在哲学上,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理”是具休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提出“缘道理以从事”的思想,并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又强调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多寡是决定历史变动的原因。今存《韩非子》,主要为其所著。(?——前233年)

韩非,韩国公子。他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说,但他思想的基础又以“黄老”学说为主。曾经和李斯一起求学于荀子。韩非有点口吃,所以不善于说话,但善于写作,他的著作有:《孤愤》、《五蠹》、《说林》、《说难》和《内外储》,一共十万多字,共收录在《韩非子》中。韩非所处的年代是韩国国力日益衰竭的时期,他不忍心看到这种局面,便多次上书表明自己对韩王统治的不满,但韩王根本不听他的劝谏。

韩非的学说虽然没有被韩王接受,但却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为了得到韩非,秦国对韩国发动了一次突击(似乎有点夸张)。面对国家的危机,韩王决定派韩非出使秦国,嬴政自然是欣喜异常了。韩非也似乎早就认定韩国会灭亡,所以他在《初见秦》中就向秦王陈述了灭六国的建议:“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灭,楚、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殉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可惜韩非在秦国最终还是无法得到重用,因为秦国有李斯、姚贾(韩非曾经在秦王面前指出过姚贾卑劣的人品)对他嫉恨。所以在李斯、姚贾挑拨下,秦王最后还是把韩非幽禁在云阳离宫中。后来李斯又用毒酒把韩非毒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