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无穷的“纸弹”
在美国,轰炸机的创始人要算格林?马丁。这位从小就与莱特兄弟交往甚密的飞机
设计师,生于1886年1月17日。他在23岁那年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相继研制了许多飞机,但最著名的还是他研制的轰炸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看到了轰炸机的巨大威力。1918年,军方给马丁飞机制造
公司一份订单,制造10架双发动机的轰炸机。已经制造过拉进式双翼飞机的马丁公司,
已具备了研制大型轰炸机的能力。这架被称之为马丁1号的轰炸机装有两台活塞式发动机,
可搭载乘员4人,最大时速达169千米,机头及机身各安装了射击武器。据说这架飞机曾
进行了一次环大陆飞行,其很强的生存能力深受美国军方的喜爱。战后,马丁的轰炸机
不断得到改进,于1933年制造出了著名的马丁B-10轰炸机。
B-1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这种下单翼双发动机布局的中
程轰炸机,其载弹量可达到1250千克,航程可达900千米,最大的平飞时速383千米,在
二次大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飞行员驾驶它向日本本土进行纸弹轰炸一事
轰动世界,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的一段佳话。
1937年7月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当时,国
民党从美国购买了9架马丁B-10轰炸机,成立了马丁中队,直属国民党空军管辖。1937年
2月,马丁中队刚成立时,中队长为石友信上尉。到1937年底,中队长由徐焕升上尉担任。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中国空军决定派出马丁中队对日本进行一次长途奔袭,实
施纸弹轰炸,即将成千上万张《告日本人民书》一类的传单投到日本本土上。
当时,马丁中队也是十分困难的,4架马丁B-10轰炸机因指挥不当,转场时坠毁,损
失惨重,而且剩下几架飞机的状况也不是很好。但为了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徐焕升亲自
驾机前往,另一架飞机的飞行员为副中队长佟彦博。出发前,他们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模拟
训练,从投掷方式到袭击空域,从飞行路线到联络信号都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演练。同时,
考虑到B-10的航程有900千米,不可能直接从汉口飞到日本本土,决定将炸弹舱改为油箱,
从而增加了航程。
1938年5月19日晚11时48分,在宁波机场加足了油的2架马丁轰炸机悄然起飞,神秘地
消失在浓浓的夜雾中。这可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啊,尽管此次飞行凶多吉少,但徐焕升的心
里却充满了幸福。转眼间,茫茫东海尽收眼底,飞机正穿云破雾直扑日本九州岛。
20日凌晨2时45发,徐焕升和佟彦博终于飞临长崎上空,飞机在3500米高空盘旋,机组
成员立即将成捆的传单投出机舱。一时间,空中似天女散花,数百万张传单纷纷扬扬洒向
日本本土。
一会儿,飞机又飞向福冈,再一次将数百万张传单抛向空中。4时32分,徐焕升下令返
航。马丁B-10轰炸机终于投下了这威力无穷的“纸片炸弹”安全返航了。
对于这次“纸弹轰炸”,起初日方一无所知,但徐焕升等在长崎投“弹”后,敌方有所
察觉。当飞机到达福冈上空时,福冈已实行灯火管制,全城一片漆黑。但飞机未受到地面炮
兵部队的攻击,徐焕升等安全返航。只是返航途中徐焕升与佟彦博失散,两机分别于20日8时
40分和9时25分降落于江西玉山机场和南昌机场。当双机按命令同时飞抵汉口机场时,凯旋的
英雄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纸弹轰炸”对日本的震惊是巨大的,一方面说明对日本的轰炸是能做到的,另一方面
这些《告日本人民书》一类的传单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日本人民的愤怒。
这种精神上的杀伤力远比真正的炸弹强大。美国《生活》杂志把徐焕升列入世界闻名的
12名飞行员之一,并刊登了他的照片,同时指出“徐焕升是先于美国杜立德轰炸日本的第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