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6a2
Image:11718096045536506.jpg m16a2 在1970年3月13日,五角大楼要求其他北约国家仿照美国军队的做法把m16/m16a1定为北约的标准配备。英国人的反应十分强烈。在大约二十年前,英国军队曾强烈地反对美国军械人员把7.62mm t65弹定为北约标准弹,说他们的.280弹能力不足,而现在美国人竟然要求他们采用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但无论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战争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北约组织决定选用新的小口径枪弹作为北约的标准配备。
北约组织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决定新的北约制式弹。美国提出了他们的最初设计――m193,没有改进,在面对单兵防护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该弹没有好的侵彻性能;英国人推出了改进的5.56mm弹,使用比较细长的4.85mm弹头装在美国弹壳中,该弹有较好的弹道和更好的侵彻性能,有效射程能达600m而且符合他们的班用自动武器(轻机枪)的需求;德国人推出了新的4.7mm无壳弹,非常轻而且弹道性能与美国m193相似,然而该系统大量发射后可能导致自燃;最后的设计是比利时提供的ss109,一种与美国弹尺寸相同的5.56mm新弹,但有钢弹尖以改善侵彻性能,枪口初速约每秒3000英尺(915m/s),有效射程比美国m193更远,适合轻机枪使用。
试验很快就显示出英国和比利时的设计大致相当,两者都比美国的设计好。在1980年比利时的ss109弹被选定为第二种北约标准弹。但要让ss109的性能得到完全的表现,枪管必须使用1/7的膛线缠距,原有的1/12缠距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而使它的有效射程降低到90米。其实ss109弹头的最佳缠距应该是1/9,之所以采用1/7是为了让较长的l110曳光弹(ss109同型曳光弹)也有足够的稳定性。这种曳光弹的有效射程比现有的m196曳光弹(m193同型曳光弹)超出450米,可达800米外。所以当美国陆军选定了比利时弹作为新的制式弹后,就必需装备新步枪。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正根据m16a1在部队使用的十几年来的意见也对m16着手改进并试验。
海军陆战队改进的m16a1命名为m16a1e1,较之m16a1有如下改进:
改用比利时ss109弹,膛线缠距由12英寸改为7英寸,理论射速达到700~900rpm;
在护木前方的枪管外直径加粗到18.5mm,接近消焰器直径,以增加枪管的抗弯曲性能,减缓了持续射击时的升温,提高单发精度,枪管因此加重170克,在护木内的枪管直径与m16a1的相同,这是为了兼容原有的m203榴弹发射器的安装(就是说不打算改装或购买能安装于厚枪管上的榴弹发射器)。
为节省弹药,将连发射击方式改为三发点射;
为符合人体工程学,枪托加长了16mm,以便于抵肩方式进行瞄准射击,而且新枪托更加坚固耐用;
原来a1式的三角形左右两半式的护木改为圆柱形上下两半式,护木外表有散热肋条,也可以起防滑作用,新护木不但让手掌较小的射手也容易掌握,而且上、下两半的完全对称的,所以在军械库存放的备件不必再单独区分左护木和右护木;
原直径2mm的觇孔改为5mm,以方便瞄准近距离运动目标,准星尖由圆柱形改为方柱形,照门的风偏和高低可调,为充分利用ss109弹的弹道特性使照门高度可调到300~800米。
取消了枪口消焰器上的两个向下的开孔,以抑制枪口上跳和避免卧射时枪口扬尘;
抛壳口后面增加了一块凸起的弹壳偏向装置,阻止弹壳后抛,左手射击时弹壳不会打到脸上;
枪托、护木和握把材料改用纤维增强尼龙;
枪托有防滑底板,直形小握把改为有手指槽的握把。
在1981年夏季期间,m16a1e1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测试,并且在1982年9月定型为m16a2,同时把美国生产的ss109定型为m855,把l110定型为m856。但直到一年后,即1983年11月20日它才正式地被海军陆战队采用。而此时陆军中的部分人正试图说服相关部门不要采用m16a2,虽然他们也承认大量的m16a1在长期使用和训练中已经很损耗严重了,但最后,陆军还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