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一号高速无人机(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长空一号的降落和世界其他无人机相比略显笨拙,实际上是一种硬着陆。当其在无线电指令指引下进入预定着陆场地时,在500米高度自动拉起,然后进入无动力下滑。接地时保持较大的攻角,尾部首先着地,靠发动机吊舱和尾喷口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实现主体部分回收。机体经修复后即可再次使用。这种不完全的重复使用,对使用费用、维护难度上有较负面的作用。

站长经调查,确信近年长空一号已经改为火箭助推发射起飞。这一改进最大的好处是长空一号不再需要平坦而长的跑道,起飞也更加迅速灵活。同时也改用了回收伞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了飞机本身。火箭助推起飞项目始于200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了为空军“十一号工程”研制配套使用的火箭助推型CK-1G靶机的任务,其中大型无人机双发火箭助推发射系统为CK-1G靶机的核心研制内容。原来一直采用的起飞车助跑起飞方式,存在着机动性差、使用保障复杂等缺点。由于CK-1G靶机体型大、起飞重量大、推重比大,以及总体布局和外形的限制,发射系统必须采用双发助推火箭的布局设计。一年半时间内,成功实现了CK-1G靶机的发射起飞。目前,该发射系统已成功进行了三架次CK-1G靶机的发射起飞,其中两次圆满完成了为我国攻击机靶试的供靶任务。除研制的第一套发射系统外,解放军订购了该型号的第二套发射系统,目前已交付使用。 该发射系统的应用拓展了长空一号系列无人机的用途,除作靶机之外,可用于反辐射、攻击、干扰等作战任务。例如,航天二院目前在研的某新型导弹研制任务,已确定选用火箭助推型CK-1G靶机,将其改进设计为能模拟来袭敌方预警机的靶标,作为该导弹系统试验考核的配套靶机系统。这里应当注意,“模拟来袭敌方预警机的靶标”,并不等于说我军将装备反预警机导弹。这是因为当前反辐射导弹的制导方式不足以满足跟踪空中高速移动目标的需求。但是,大多数雷达制导空空/空地导弹均有跟踪辐射源的辅助制导方式,因此有研制相关标靶的需要。另外,由于长空一号系列无人机的使用原来依赖于机场,保障要求高且使用常常受限,综合使用性能不高,成为出口国外的技术瓶颈。而采用火箭助推发射方式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野战系统,使用保障要求大大简化,综合使用性能大大提升,十分有利于长空一号系列无人机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飞行控制长空一号由机上程序机构控制,可按预定设计的航线飞行。也可由地面站的地面领航员经无线电指令遥控飞行。自主飞行时,依靠KJ-9自动驾驶仪稳定和控制飞机。自动驾驶仪有俯仰、滚转、航向和高度四个通道,分别控制飞机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偏角和发动机工作状态。每个通道互相独立、互相交联。自动驾驶仪的部件包括陀螺平台和航向陀螺、速率陀螺仪组、程序机构、商度讯号器、放大器、变流机及电动舵机等。遥控飞行时,机上由天线、高频组合、接收机和发射机组成的应答器负责接受地面信号,然后识别指令,引导靶机。机上另装有遥控指令接收机,通过接收机-译码器单元,可以传输24个遥控指令到自动驾驶仪或其它需要操纵的装置。地面人员还可通过无线电遥测设备来监控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的工作。遥测系统有52个通道,能连续向地面提供飞行速度、高度、攻角、发动机温度及转速等信息。该机的主电源是一台由发动机驱动的直流发电机,通过变流器向某些设备提供交流电。另有后备银锌电瓶,在发动机出故障时可切换供电,保证飞行。使用改进长空一号作为靶机使用时,能往返进入射击区域2~3次,以便进行多次训练。因长空一号本身体积很小,为在视觉模拟体积较大的敌机,机上一般装有曳光管或拉烟管。机上还装有红外增强翼尖吊舱、被动式雷达回波角反射器,机尾带红外曳光弹为4枚“海鹰”1号曳光弹,增强红外和雷达特征。靶机如未被击落,可遥控其着陆回收。至1988年,长空一号的改进型号包括长空一号A取样机,用于核武器试验的取样工作。该机主要的改进是增加了外挂吊舱,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仪器。1977年长空一号开始参加执行原子弹空爆取样任务,并很快完全取代有人机取样。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长空一号C高机动型是长空一号B型的改型,我军编号“靶5II”。1983年初,军方为满足新型导弹试射的需要,提出要装备一种能作坡度为70~77度的高速水平大机动飞行的无人机。当时计划从美国进口10架大机动性能的“火蜂”无人靶机,预计需要经费4000万元。赵煦是“火蜂”考查组成员之一,了解了高机动“火蜂”的性能后,他提出自行改进长空一号C高机动型。要满足要求,必须改进长空一号的结构、控制、供油等设计,在外形、推力、巡航方面都要有大改进。在二站和南京航空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了C型的设计、试验和制造工作。研制中的试验项目有高低速风洞试验、各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和空中模拟试验、飞机结构的静力强度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等。87年9月3日,该型号设计定型。“靶五乙”与歼-7无人靶机、长空一号靶机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