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西安城墙景观系统保护利用总体创意策划”专家研讨会上获悉,由市建委组织开展的“城墙景观系统策划方案”第一阶段工作——总体纲要及现状调查工作报告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按照此方案,古城墙将沿周边建设各具特色的四大景观带。建成后,古老的城墙将重新焕发无穷的魅力,成为一条具有鲜明古城特色的“金项链”。
三大系统有机结合重现隋唐雄风
此次城墙景观策划按照彰显隋唐,保存明清;大有分野,小有交错;市井殿堂,穿插成景的总体思路逐步展开。市建委主任史健生昨日表示,城墙是在隋唐国都长安城的皇城和部分宫城城垣基础上形成的古城堡体系,从隋唐开始,历经五代、宋、金、元、明、清,各朝代在此城墙的修建、沿用、改造、修葺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叠加,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特别是隋唐城市布局所体现的典型中华礼制建筑思想和帝国气象,明清城防建筑所展现的严谨形制和庄严华丽,使得西安城墙无论是从建筑科学还是从文化象征的角度都具有崇高的地位。西安城墙现在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形制最严备、保存最完整、形象最壮丽、历史积淀最厚重的古城池系统。
西安城墙景观系统习惯上是指城墙、林地、护城河、内外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系统。从结构关系上看,它由以下三个相互联属、相互影响的圈带状景观系统构成:首先是包括城墙、城楼、箭楼、角楼、敌楼、箭垛、马道、门洞等在内的城墙建筑景观系统;其二是城墙外侧包包括林地、护城河、小广场、桥涵、水榭、环境小品、水生植物、康体游憩设施、环城路林阴走廊在内的环城林地绿色休闲景观系统;其三是城墙内侧,包括顺城路沿线、街铺、巷曲、宗庙、寺观、历史街区、传统民居、旅游景点、文物市场在内的顺城路古城人文景观系统。这三个系统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经典结构,是中国仅存的既能承载现代都市生活,又能较全面展示中华传统筑城营国的理念、社会生活结构、都市民俗文化、天地人关系的城市文化样态。
四大功能区打造古城旅游“金项链”
东: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及特色购物区
南:明清建筑风貌及历史街区观光娱乐区
西:城市游憩休闲及穆斯林文化游览区
北:隋唐宫廷文化及唐坊市井文化游览感应区
本研究报告拟结合西安城墙方正、四面围合的特点,以四个方位的顺城路沿线人文资源为主要依据,城墙外环城林带创意情调向顺城路主题及功能靠拢,城墙内部分景点及历史街区作有机联结,组合形成四个不等宽带状,各具圈层结构(墙、林、河、路、街、市)的功能分区。按照目前策划方案,城墙四边将各有特色,形成四条侧重点不同的“景观带”。其中顺城南路及环城南路林带为明清建筑风貌及历史街区观光娱乐区;顺城西路及环城西苑为城市游憩休闲及穆斯林文化游览区;顺城北路及环城北路林带为隋唐宫廷文化及唐坊市井文化游览感应区;顺城东路及环城东路林带为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及特色购物区。
东门至小南门为明清建筑风貌及历史街区观光、娱乐区。景观创意以明清建筑和关中民居为载体,集中展现文化遗址、历史街区、宗教及民间信仰、文房四宝一条街、书画文物市场、秦腔自乐班、地方曲艺、特色餐饮、西安事变指挥部景观和产品。顺城路景观道在柏树林、湘子庙街、建国巷等处向城内延伸。
南门至北门拟建的景观带主要包括游憩休闲及穆斯林文化游览区、隋唐宫廷文化及唐坊市井文化游览感应区等。景观创意主要依托顺城西路及环城西苑,布设咖啡茶座、艺术广场、街舞场地、林地休闲、回民食品、专题博物馆、花鸟鱼虫市场等;西南城角内复建唐代社稷祭坛,西北城角内依托广仁寺辟藏文化街,顺城北路辟唐太极宫宫室构筑物。顺城路景观道在西大街城隍庙和西五台方向向城内延伸。
北门至东门将建设隋唐宫廷文化及唐坊市井文化游览感应区,同时拟建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及特色购物区。具体内容包括上溯隋唐宫廷文化和坊里文化的文脉,在唐代弘文馆和左教坊、右教坊遗址区建仿唐宫廷建筑,开辟唐代长安专题博物馆和仿唐乐舞渔场,与丹凤门御道工程形成对应;在唐城坊里遗址仿建唐代坊里建筑一处,开发唐街新市特色购物;改造中山门一线旧货市场为文物、旧货跳蚤市场;复建东岳庙并改善周边环境,设西安都市传统民俗馆;环城林地开辟豫剧自乐班场地;顺城路景观道向八路军办事处延伸。
此外,策划书还提出四门城楼及广场应形成各有主题的入城景观,在城墙上开展日常游览、节令游艺、旅游商品展销等。如依托箭楼、城楼建筑创办或布设唐长安、世界城堡、古代攻防器械展,设立长安书画、周秦汉唐文化主题展馆和各类临时展览。
市建委主任史健生表示,此次城墙景观策划将充分集合政府有关领导、大专院校学者专家和普通市民的智慧与心力,既要尊重专家意见,也会充分听取市民意见。下一步市建委将邀请百位市民代表实地走访城墙周边,以亲身感受对城墙景观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
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