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橘级驱逐舰
Image:11801503875864711.jpg 日本橘级驱逐舰 日本海军在战争中称为丁型驱逐舰的舰艇共有2个级别,即松级和橘级,他们是舰队驱逐舰小型化、量产化、功能简单化的作品。
一、 丁型的建造起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一直处于优势,其海上和空中力量均比美军强,所以各种舰只损耗较少,这当然包括驱逐舰在内。1942年中的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战争主动权转移到美军手中,使得日本海军的压力倍增。当年8月美军发动了瓜岛登陆战,日本海军从此陷入了一个凡尔登式的绞肉机中不能自拔,各种舰只及航空兵器陪同陆军损失惨重,驱逐舰也不能例外。
当时驱逐舰担当了航空母舰部队(机动部队)的警戒护卫和陆军反击瓜岛登陆部队运输舰的警卫任务,瓜岛战局转向对美军有利之时又增加了所罗门群岛方面的补给勤务。加上东南亚方面和东海上美国潜艇张开的针对日本运输线的大网,自此日军的驱逐舰就一直头顶美军飞机的炸弹脚踩美军潜艇的鱼雷艰难前行。从1942年5月到12月,在严酷的作战环境下日本海军损失舰艇35艘,其中驱逐舰12艘。由于日本方面虽然经历了珍珠港和中途岛后仍然抱持舰队决战思想,再加上驱逐舰在战场上用处甚大,所以海军方面紧急要求弥补损失,特别是不能让决战需要的舰队驱逐舰不足。从情报上看美国人在用他们的老旧的一战平甲板驱逐舰用来做日本人理解的次要勤务,避免直接冲突。而日本方面的实际情况是登陆作战、补给作战、警备作战需要大量的驱逐舰,这些新情况下的运用通常用不上舰队驱逐舰的强大火力,据此需要一种和以往战术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新型驱逐舰,这就是丁型驱逐舰(在我们看来就是美英的护航驱逐舰)――松级和橘级。
在松级开工的同时,军令部开始实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战备计划。该计划前期判断中提出自瓜岛和特鲁克空袭以来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在极为强大的美国舰载机和潜艇的打击下严重减员,整个战局以高于日本方面想像的速度恶化,联合舰队现有驱逐舰数量大为不足,使得海上作战的困难度不断增高,因此必须尽快缩短量产舰的生产周期来弥补损失。具体命令下达给舰政本部希望将其零部件和部分图纸改动为和当时正在建造的鹈来级海防舰、一等运输舰同一标准,并运用其建造经验以达到更大规模流水化作业节省材料人工缩短工期。
松级改驱逐舰以f55b的计划番号于1944年3月开始进行基本设计,然后送交横须贺工厂进行详细设计,同时双方进一步磋商协调来尽快给出施工作业图。这次效率的确很高,横须贺方面在4月就交出了施工用具体图纸。另外为节省人员、材料,松级改开始设计的时候舰政本部就彻底停止了夕云级驱逐舰的建造,其中的“清霜”号只需要2个月就可以竣工。
新的松级即橘级驱逐舰把线图、材料、构造、舣装做了全盘的彻底简单量产化。舰首水线以下的弧形的曲线省略变为直线,舰首一改日本驱逐舰传统带有的弯曲线条变为直线式。上甲板的梁拱以及舰体的舷缘内倾被废除,舰尾形状改为平板舰艉。
舰体构造上,二重底简化为一重底,松级的钢材质量低下的特点在橘级上被发扬光大。上甲板、外板全部放弃使用ht钢,代之以ms钢,全面采用焊接技术连接(因为当时ht钢的焊接技术不成熟,效率远不如ms钢)。由于从ht钢改为ms钢,必须增加板材厚度提高强度,因此橘级的上甲板厚度从松级的12~14毫米增加到18毫米,外板从12毫米增加到16毫米,舰体材料的变化引起的重量增加约为50吨。以上方式能大大促进建造周期。
武备上高射炮、鱼雷、反潜深弹的装备完全和松级一样,在前主高射炮后方两舷、后部烟囱后方三连装高射炮座以及舰尾两舷上增设了5座单装机关炮。由于新式水侦设备的完成九三式声纳、九三式探测仪被更新为四式声纳和三式探测仪,强化了对潜能力。四式声纳共有80个捕音器,平铺于舰底,探测能力相比九三式有质的飞跃。不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