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机枪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重机枪

Image:11592258581238925.jpg 中国重机枪 mg-08/15重机枪

机枪是一种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是步兵作战中的主要火力。因此从机枪一出现以后就倍受各国军事当局的重视。而机枪又分为重机枪和轻型机枪,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二战时期出现的德国mg42机枪使重机枪与轻机枪之间的划分变的越来越模糊。

mg-42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中国自19世纪晚期开始使用机枪,所使用过的机枪是五花八门,列强国家的机枪都能在旧中国看到身影。最早使用的是马克沁重机枪,其后个省和各派军阀都想方设法的引进或者仿造外国机枪,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有马克沁重机枪,德国mg08重机枪,以及法国生产的机枪,国民党军队还仿制过美国的重机枪以及德国的mg15重机枪。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武装还缴获过很多日本的92式重机枪。

zb-26机枪

中国使用的轻机枪也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从最早的丹麦产麦得森轻机枪到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但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还应该算是当时捷克生的zb-26轻机枪以及后来英国根据zb-26改进生产的布伦机枪。

五三式机枪

1953年,我国开始仿制苏式德普式机枪,生产出53式轻机枪与此同时还仿造苏式sg-43重机枪生产了53式重机枪,并逐步成批装备部队。

54式高射机枪

1954年为增强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生产了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并大量装备部队。

54式高射机枪装备后,进行了多处改进:去掉原枪管上的散热片;在枪管上增设提把,便于枪管更换;重新设计了轻型三脚架,取消防盾和两个轮子,重量从127.5千克减少到53千克,并定名为65式高射机枪枪架;高射瞄准镜增加了副尺,使瞄准范围扩大了一倍,并取消了“两用测距尺”,改用望远镜测距。

56式班用机枪

1956年,参照苏联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又生产出56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该枪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全枪重7.4公斤,战斗射速150发/分。

58式机枪

1963年,对56式轻机枪进行了改进,生产定型56-1式轻机枪

1958年定型生产了58式机枪

67式系列机枪

经过十几年的仿制过程后,北京工业学院、人民解放军军械研究所与有关军工厂于1967年联合研制成功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命名为1967年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它是新中国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军队的第一种机枪。在该枪基础上,此后又推出性能更优的67-1式和67-2式通用机枪。它们伴随步兵战斗,能对付地面有生目标、薄壁装甲及低空飞行目标。机枪上的瞄准装置可平射、高射,也能在夜间使用。

81式机枪

8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目前的主力轻机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可以半自动单发和连发射击;采用75发弹鼓供弹,其攻弹具能够与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

67式系列机枪

经过十几年的仿制过程后,北京工业学院、人民解放军军械研究所与有关军工厂于1967年联合研制成功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命名为1967年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它是新中国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军队的第一种机枪。在该枪基础上,此后又推出性能更优的67-1式和67-2式通用机枪。它们伴随步兵战斗,能对付地面有生目标、薄壁装甲及低空飞行目标。机枪上的瞄准装置可平射、高射,也能在夜间使用。

81式机枪

8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