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发史 1970年底,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中型坦克在经历3年多的发展后,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宣告失败。直至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我国主力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对其第二代主力坦克进行不断改进,并在苏联t-64和t-72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拉大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挂装附加装甲的99坦克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