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卡瓦”主战坦克

“梅卡瓦”主战坦克 1974年制成第一辆梅卡瓦坦克样车,1977年以色列对外宣布梅卡瓦坦克正处于研制阶段,准备批量生产40辆。首批生产型梅卡瓦mk1型坦克于1979年交付以色列陆军,在1982年夏季的黎巴嫩战争中第一次使用。梅卡瓦mk2坦克于1983年12月交付以色列陆军,梅卡瓦mk3型坦克于1987年投产。截止1988年初,以色列大约生产了800辆梅卡瓦坦克。为研究、发展、试验和生产样车总共花了6500万美元。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前上装甲焊接有良好防弹形状的装甲板,右边比左边高些。这一层铸造装甲后面有一空间,装有燃油,其后是另一层装甲,这咱结构使该坦克有较好的防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该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驾驶员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1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车体后部可以储存炮弹,弹药装在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弹架可以拆除,以便腾出空间乘坐一组指挥人员,或者放4副担架,或者载10名步兵。车体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中弹率较低。后部有个大尾舱,放有电台和液压件。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和弹药
梅卡瓦m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式105mm线膛坦克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生产,炮管上装有热护套。火炮俯仰角为-8.5°~+20°。车体前上装甲右部装有火炮行军固定架。该火炮可以发射标准型105mm破甲弹和碎甲弹,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此炮研制了m111式尾民办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5m/s,直射距离达1600m,有1个直径较小的全钨弹芯和1个滑动弹带,弹丸飞行速度降较小,性能优于美国m735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坦克上载有92发105mm炮弹,8发待发射炮弹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其余84发弹储存在车体后部,其中12发弹装在2发弹的容器内,72发弹装在4发弹的容器内。
2.辅助武器
在105mm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1挺7.62mm机枪,3挺机枪型号相同,经比利时fn公司许可,由以色列制造。装在弹链上的2000发7.62mm机枪弹储存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装有1挺从车内遥控射击的m2 hb式12.7mm机枪,该机枪用于训练炮长。在黎巴嫩城市战中,该机枪曾代替火炮使用。
3.火控系统
梅卡瓦mk1型坦克采用斗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统,它的数字式火控装置由埃尔比特计算机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设计,激光测距仪由埃劳普公司制造,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装置为中心,包括操作装置、控制和反馈伺服回路以及传感器。操作装置包括车长、炮长和装填手3个操作装置。炮长操作装置是主操作装置,它为弹道计算机提供所需的人工输入信息,例如弹种和每种弹在高低秀和水平角上的后坐补偿。此外,炮长操作装置还包括能使系统进行炮膛觇视和供系统进行自检的逻辑板以及预选输入显示装置。车长操作装置提供系统显示器读数、射击距离和弹药输入信息。装填手操作装置提供弹药输入信息。控制回路向火炮液压俯仰驱动装置传输计算机瞄准角数据,并向运动的十字线传输方向角数据。反馈回路可确保实际瞄准角及十字线方向角与计算数据一致,并对误差进行精确校正。火控系统传感元件包括大气传感器、激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