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超越中国,印度渐成悲情国度
小时候,很喜欢印度电影。好像那时候为数不多的外国电影里,印度电影总是占了相当的比率。儿童时期是看他那花花绿绿的镜头,绚烂多姿的服装、舞蹈,还有稀奇古怪的搞笑情景。到了初中时期,我至今深深记得那一年暑假看过的一场电影——《纯洁》,富家子弟伊尔班与公司里的内伺——穷苦出身的姑娘谢巴娜,阴差阳错,缘来缘去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人间悲喜剧。剧情的最后一幕是:
彼此分隔又彼此思念很久的伊尔班和谢巴娜终于打听到了对方的下落,在一条铁路线上,饱含深情的两人急切的相对奔跑,热切的呼唤,紧紧地相拥,旋转,特写——又渐渐的模糊,如同梦幻一般。那一刻,少年的我感动不已,热泪盈眶。为此,我还写下了平生第一篇电影观后感,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真情流动,挡也挡不住的情思泉涌。
阿巴拉夫!阿巴拉夫!阿加林——奴利、奴利!——不好意思,对于印度电影歌曲只是喜欢,却说不上歌名和出处了。印度风格的曼妙音乐,或者巴基斯坦音乐也一样,听起来同样的轻柔旋转,余音荡漾。印度少女的娇巧身姿,翩翩舞蹈令人着迷。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虽历经磨难却仍然积极乐观向上,令人感动。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众人民,又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历史上交往颇深,现今的国人却是掌声与咒骂交杂,喜爱与憎恨同在,缘由何在?待我翻开历史,与各位细细道来。
印度——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它包括了当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及斯里兰卡的全部或者部分。他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
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人 10亿(2000年)。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基督教(2%)、锡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